乌鲁木齐柴窝堡湖完全恢复或需20年

12.08.2016  19:11

亚心网讯 尽管采取了地下水限采、休耕补湖等措施,乌鲁木齐市柴窝堡湖水面呈现增大趋势,但由于长期地下水超采造成的巨大亏空,想完全恢复至少需20年左右的时间。8月11日,乌鲁木齐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视察了柴窝堡湖生态环境治理情况,截至今年7月,柴窝堡湖水面已2014年的0.2平方公里恢复至10公里左右。

柴窝堡湖是乌市居民生活用水的主要水源地之一,全市近30%的自来水来自这里。上世纪90年代,柴窝堡湖水面一度达30平方公里,该地区生物多样丰富,是候鸟迁飞的重要歇息地,在维护和保护乌鲁木齐地区生态环境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随着乌鲁木齐市柴西北水源地和柴西南水源地建成运行,截取了柴窝堡湖的地下径流补给,造成入湖补给水量减少,湖面开始萎缩,2010年以后水面明显下降,至2014年水面降至0.2平方公里。

记得十年前,柴窝堡湖还举办过全国帆板比赛,当时湖面水深有四五米,现在即便在湖中心也只能看到浅浅的水,根本就难以划船。”柴窝堡管委会的工作人员说。

记者了解到,由于紧邻达坂城风力发电站、面积28平方公里的柴窝堡湖一年中有多半时间与风相伴,很适合帆船、帆板运动。因此,柴窝堡管委会2006年还曾引进帆船、帆板,打造一个集竞技、娱乐、观赏、探险于一体的运动项目,带动当地的旅游观光产业,但随着柴窝堡湖湖面的缩小、水位的下降,这一切已经难以实现。记者在柴窝堡湖边看到,曾经湖边的娱乐设施都已锈迹斑斑,几条小船也都扔在一边,因为已无水可划。

柴窝铺湖水面下降带来的最严重后果是土地的沙化,直接威胁到乌鲁木齐市区。”达坂城区相关领导表示,2014年期,达坂城区采取给农户先进补贴方式,对柴窝堡湖区域20726亩耕地连续三年实施“休耕补湖”,同时,停止白杨河、三个山河地表水用于农业灌溉。经初测算,每年可减少800万立方米地下水和2000万立方米的地表水的消耗。如今,农民休耕的土地由于缺水也面临着沙化的威胁,需要尽快总之耐寒植物,减少土地沙化。

据调查,2010年以来,随着乌鲁木齐城市的快速发展,柴窝堡湖地下水年开采量约9395万立方米,已经超级极限标准近7倍,形成了87.68万方公里的漏斗区,2014年中科院新疆分院的卫星遥感数据显示,柴窝堡湖12月份冰面最大面积仅0.2平方公里,处于基本干枯状态。

根据乌鲁木齐市环保局牵头科研单位编制的《柴窝堡湖生态环境保护总体实施方案》,只有逐步把漏斗填满,让地下水系重新恢复平衡才有可能恢复表观上的湖水水量,柴窝堡湖要经过遏制期7-10年(等效补水量大约1亿吨)、稳定期7-10年(等效补水量大约2亿吨)、恢复期5年(1.5亿吨),通过每年累加需要等效补水才能逐步恢复。按照该恢复期推算,柴窝堡湖要想恢复到从前水源丰沛的状态,起码需要20年左右的时间。

目前,首府正在逐步开展柴窝堡湖生态环境的修复工作,达坂城区提出,按照属地管理将达坂城区作为国家、自治区级生态补偿试点区,给予有效的生态补偿政策和资金支持,积极申请柴窝堡湖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资金补助,在开展基础科研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抑制柴窝堡湖的生态环境的恶化。同时,尽快完善柴窝堡湖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系,为柴窝堡湖生态保护工作提供法律依据,明确责任主体,研究制定退耕还林、还牧、还草等方面的政策,推进生态补偿机制,不断改善柴窝堡湖生态环境。

[责任编辑: 王俊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