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无人报摊”怎能坚守至今?

16.12.2014  05:14

在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贵州路和桂林路的交会处,有一个特殊的小报摊,这里没有人收钱,只有一个“请主动投币”的纸盒默默“注视”着报摊上的三十多种报纸,这个报摊已经坚持了8年。

12月12日,乌鲁木齐,最高气温零下12℃,最低气温零下18℃。

12月12日15时左右,张小慧买药回来,路过她的无人报摊,顺便整理一下报纸。(记者马少宾摄)

上午,41岁的张小慧乘坐BRT到红山附近买药。她用的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只能在红山买到。

她并不知道,这一天是“双十二”。这个已在互联网上火了两年的狂欢购物节,很多和她一样年龄的女人,在暖和的屋里,坐在电脑前或拿着智能手机从网店购买着心仪的“宝贝”。

张小慧是个爱美的女人,文了细眉、涂了口红,只是一双手套有些不“”,右手戴着一只绿色的毛线手套,左手戴着一只土灰色的绒线手套。

买上药回家,路过常去的那家蔬菜店时,她买了几个胡萝卜、皮牙子、土豆……花了不到20块钱。

拎着这么一小兜东西,她看起来还是有些吃力。她的手腕患了类风湿性关节炎,根本提不动东西。

路过她位于桂林路和贵州路交会处的无人值守报摊,张小慧把买的菜放在报摊上,开始清点纸盒里的钱。

1元、2元……上午卖报纸的钱,都在写有“请主动投币”的纸盒里,还有她早晨摆放报纸时留下的一点零钱。

不到20块钱。

真冷!”留下一点零钱,张小慧拎着买的药和菜,径直向家的方向走去。

素未谋面的老板

这原本就是一个“无人值守”报摊,有人守着,岂不“名不副实”了?

更何况,8年多了,路过这里或专程来这里买报纸的人们,都早已习惯了从摆着三十多种报纸的摊上拿上自己想要的报纸,然后依照价格表上对应的价格,在纸盒里留下买报钱就走。

42岁的杜丙喜当天路过这里时,刚好是上午11时40分。

这个来自河南许昌的外墙保温工人就住在附近,他等着在年底前领上工钱,回家和老婆孩子团聚。

停下来,翻看起报纸。

太冷了!”杜丙喜跺着脚,没戴手套,拿报纸太冷,他腾出左手捂了一下耳朵。他每次路过,几乎都会买一份。

他和工友们租住的房子,没电视也没电脑,虽然有智能手机,但因为没有无线网络,手机只能打电话发短信,这种情况下,看报纸就成了大家了解外面世界的唯一途径。

尽管每天都会路过这个报摊,但杜丙喜还真没见过报摊主人张小慧,他一直觉得报摊主人是位60岁的大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