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文化惠民,为百姓幸福加码
喜欢国粹京剧的可以看到京剧名角;各大节庆期间,有文化惠民演出;三馆免费开放、电影进社区等多项文化惠民工程,源源不断地给首府百姓提供文化大餐和精神食粮。
几年来,市委、市政府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广泛开展文化惠民活动,首府市民听到了海内外的名曲,看到了天南海北的经典剧目,家门口建起了体育设施,一大批与市民精神文化生活有关的项目脱颖而出,这座城市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生着改变。
文/本报记者巩亮亮
8月21日,观众正在参观《西域历史的记忆——新疆历史文物陈列》大型专题展览。(本报记者蒋晓摄)
邻居们见到李艳婷,都说她的气质越来越好了,根本不像是一个“家庭主妇”。李艳婷会笑着说,别看在家带孩子,可她从未与社会脱节。虽说现在是有那么点儿与社会保持了距离,李艳婷却觉得过得很充实,这种充实来自于身边的变化。一边带孩子,一边找空儿给自己充充电,这在以前可真不敢想。
视听享受——看社区公益电影;心灵享受——听文化讲坛;陶冶情操——去免费开放的文化场馆……细数这几年的文化生活和文化消费,家住汇嘉园、被邻居们冠以“贤妻良母”称号的李艳婷颇为得意。
“这么丰富的精神生活,我一分钱都没有花,很多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李艳婷说,她觉得自己赚了,值了。每天在孩子的吵闹之余,看一场演出,听一曲民乐,或者在带孩子晒太阳之余,在公园的体育设施上锻炼身体,看似有点“闲”的李艳婷说自己,“其实特别忙,不开玩笑地说,这日子过得挺自在。”
与李艳婷不同,她的婆婆张桂琴的退休生活显得“悠哉”许多。
张桂琴今年63岁,现住在米东区铁厂沟镇曙光下村,她每天的生活就是整理整理菜园子,看看戏。张桂琴说,以前看电视可麻烦了,安装了一个“大锅”,一刮风,信号就差,没电视看时她就挺着急。让张桂琴高兴的是,现在这个看电视的困难解决了。“一分钱没花,工作人员都给我调试好了,能看60套高质量的广播电视节目。”张桂琴说,今后不用再担心因信号不稳定而没电视看了,还永远告别了靠“大锅”看电视的日子。
李艳婷经常回家看婆婆,现在婆婆有几十张新剧目的碟片,她一回到家里,就看这些剧目。张桂琴说,她这个儿媳妇,脾气好,人也好,喜欢看那些演出。这些演出,她听人说,在乌鲁木齐和北京都演出过。
对于住在农村的张桂琴而言,呼吸的是新鲜空气,吃的是绿色蔬菜,现在她又和城里人一样,能够得到第一手的信息了。更让张桂琴想不到的是,村子里还有了电影放映队。
张桂琴回忆说,年轻的时候,打麦场上也会放电影,一个月一两场。打麦场中央挂一块白色的布,然后有一个投影仪,大夏天的,邻居们就坐在一起看电影,边看边聊家常,别提有多惬意了。现在这种惬意又回来了,张桂琴一得到村子里要放电影的信息,就会打电话给儿媳妇,叫儿媳妇也来看。
李艳婷谈到婆婆的这个爱好,话语中透露出的都是幸福。她说,坐在村子里看电影,听大家聊天,看到邻居之间、民族之间和睦相处,就感觉到,原来得到幸福其实很简单,一场露天电影就能获得。
而且现在,李艳婷还能到博物馆感受历史,去图书馆品味书香,来美术馆欣赏艺术,在公园里扭大秧歌……当然,李艳婷希望有更多的幸福能够来到身边,她觉得这种幸福在加码,会越来越多,越来越融入到生活当中去。李艳婷笑着说:“让幸福来得更猛烈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