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市将试点“互联网+居家养老”
2016年,乌鲁木齐市将在部分区县开展“互联网+居家养老”试点工作,旨在实现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化,老人足不出户可享便捷服务。这是2月22日,记者从市民政残联老龄工作会上获悉的。
居家养老服务,是指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为依靠,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以解决日常生活困难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服务。与机构养老相比,居家养老服务主要依托社区,为居家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和精神慰藉等方面服务。
在信息化时代,“互联网+”已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记者发现,内地已经有一些城市在探索和开展“互联网+居家养老”。如在河北元航举办的第二届中国(河北)国际老年产业博览会上,一款居家智慧养老移动客户端APP软件已推向市场,他们通过现有机构提供的服务,从单纯的线上配餐到修脚理发、沐浴保洁等,将无偿与低偿、志愿服务与市场服务借助“互联网+”模式结合起来,老人通过主动拨打热线电话或按铃的方式就可以享受服务。
截至2015年底,全市户籍老年人口36.7万人,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
“通过移动互联网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让更优质的养老服务资源突破时空间限制登门入户,让老年人享受互联网浪潮带来的新型老年生活方式的转变。”市民政局社会福利与社会事务处负责人说,今后老年人就可以在家享受健康管理、实时安全监控和精神慰藉等服务。
当天,市民政残联老龄会议还总结了2015年各项工作,安排部署了2016年的任务。
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希尔扎提·巴吾东说,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各级民政残联老龄部门要以新的精神状态、新的作风面貌,开好头、起好步,抓好各项政策的落实,推进我市民政残联老龄事业上水平、上台阶。
副市长宋亚君、马宏伟出席会议。
乌市全面实施“精准救助”
2016年,乌市将全面实施精准救助,完善救助申请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精准识别受助对象,精细确定救助标准,精准实施救助,确保社会救助到人到位。
“精准救助主要是要让乌市困难群众实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杜绝低保乱象,兜底民生底线。”市民政局社会救助处负责人说。
去年,乌市全年共发放城乡低保、医疗救助、教育、取暖、临时救助等各类社会救助资金1.8 亿元。清退低保对象1445人,新增低保对象856人,对2.9万人次低保对象及申请低保人员的房产、车辆信息进行查询核对。
“2016年继续提高城乡低保标准,提高社会救助规范化水平,深入开展城乡低保专项清理整治,杜绝人情保、关系保、漏保、错保、骗保等问题,加强动态管理,实现新增低保对象网上公开公示。”该负责人说。
据统计,截至2015年6月,全市城乡低保对象18562户、26838人,其中城市低保户13138 户、19592 人,农村低保户5424户、7246人。城市低保标准每人每月380元,月人均补助405元;农村低保标准每人每月195元,月人均补贴202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