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乌鲁木齐市天山区棚户区改造
改造前黑甲山上下集中了成片的自建房(资料图)
2008年棚改后建成的黑甲山和谐一期安置小区(资料图)
由于历史原因,乌鲁木齐市中心城区和老城区部分区域形成了以平房为主的集中居住区,存在建筑密度大、人均居住面积小、建设使用年限久、房屋质量差、基础设施薄弱、有消防和治安隐患等问题。
2010年乌鲁木齐市棚户区改造工作大规模实施以来,共投入资金203.1亿元,对天山区黑甲山等97个棚户区项目进行了改造,共安置居民2.89万户,约9.4万人。2014年乌鲁木齐市棚户区改造计划开工建设房屋6000套,建筑面积60万平方米。截至目前,天山区碱泉三街、沙区冷库山片区等23个项目已开工建设。
几年来,棚改,圆了多少人的安居梦!
新疆日报讯(记者赵春华报道)
“高兴事一天一夜也说不完”
坡上、坡下,高高矮矮的自建房鳞次栉比,没有水,没有天然气,没有下水管道,进进出出都是一条泥巴路,紧挨着垃圾山、臭水沟,恨不得把家里所有的窗户都钉起来……这是以前天山区跃进街与黑甲山相接处的一片平房,“就像电影里的地道战一样,冬天一旦没有及时清雪,房顶塌陷都不是新鲜事。2010年,我们才接上自来水,但一到冬天,水管经常冻裂。”11月14日,坐在乌鲁木齐天山区阳光雅居4号地2号楼110平方米的大房子里,魏颖一边向记者形容着旧时的景象,一边又不时地发出感叹,“要问我住上新房子有多高兴,让我说上一天一夜也说不完,真的太感谢政府了!”
2009年,作为重点改造区域,乌鲁木齐天山区黑甲山片区棚户区改造启动,由当时的天山区旧城改造办负责实施。魏颖的家也在改造范围内。
之前,魏颖以350元一平方米的价格对房子进行了翻修,但是一听到政府要进行改造,她毫不犹豫地成为黑甲山片区第一个与政府签协议的人。“1:1的比例,上哪里去找这样的好事?如果靠我自己的力量买新房,怎么也得上千元才能买上一平方米!”那一年,魏颖一家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楼房。
乌鲁木齐市天山区房屋征收与补偿管理办公室书记、主任张雄告诉记者,严格意义上说,天山区的棚户区改造可以上溯到2007年,“当时乌鲁木齐实施三山改造,重点包括5大片区,天山区就占了4个,2010年一起并入乌鲁木齐市改造项目。目前新疆有28个改造项目,摸底登记的拆迁户有9000余户,现已拆除7000余户,安置了4800多户。”
“拆一还一”是底线
多民族聚居、特困户多、基础设施差、自建房多、流动人口多……在张雄看来,乌鲁木齐天山区所具有的这些鲜明特色,在乌鲁木齐所有棚户区中颇具代表性。
张雄说,对有证房屋按照“拆一还一”的原则进行补偿是棚户区改造安置工作的底线,“让老百姓在保障原有住房面积的基础上住新房,这是雷打不动的原则,原有房屋面积不足50平方米的,多层安置房保证给你50平方米,高层安置房保证给你60平方米,安置房屋与原房屋面积差额部分按照工程造价的50%补交一定的差价。如果需要更大的面积,10平方米以内差价按照经济适用房1∶1的价格补交,降低一个土地级别还可以增加10%的面积,回迁安置的周期中,根据周边房租的价位,政府每个月给老百姓一定标准的过渡补助费鼓励他们自行过渡。”
魏颖家原有的平房有1000多平方米,按照1∶1的比例,不仅解决了魏颖自家的居住问题,还能让老人也住得宽敞、舒心,连事业也借机迅速发展。“现在我的英姿商贸有限公司有35个员工,都是辖区的失业、无业人员,新疆各地都有我的销售代理商。我要力所能及为政府减轻一些负担。”
然而,乌鲁木齐天山区的棚户区改造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一家一户也要上会研判
棚户区改造是乌鲁木齐天山区的重头戏,如何开展好这项工作,不仅牵扯到天山区的整体改造升级,更关系到一个个普通老百姓的利益。为确保棚户区改造工作顺利实施,天山区区委、政府、人大、政协等部门的县级领导成立了领导小组,对棚户区改造工作包片负责,有问题上会集体研判,及时协调解决工作推进过程中存在的各类问题。
把一家一户老百姓的问题拿到研判会上集体讨论,在天山区棚户区改造中已不是新鲜事。张雄说:“我们在政策法规的范围内充分倾听老百姓的诉求。理由如果合理,领导小组的成员就开会进行讨论研究,因为政策也是在不断完善。涉及到具体困难,我们就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决起来也不那么棘手了。”
然而,3300余户的回迁安置,仍然让张雄和同事们感觉压力很大。
张雄坦言,虽然乌鲁木齐天山区的棚户区改造可以延伸到2007年,但真正从2009年、2010年施工的只有和谐一期和二期,以及17户的天康小区。盖楼快,拆迁慢,几乎是大家的共识。“棚户区改造难在哪儿?资金有政府保障,不用愁,老百姓的支持和理解才最重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诉求,但并不是每个人的诉求都能得到满足,说白了,人的工作最难做。”
乌鲁木齐大湾南路以北片区的巴哈尔路,原有的赛马场二手车交易市场和屠宰市场早已不见,一块块平整土地上,3栋安置楼已拔地而起。而在一栋高层脚下,两个用绿色塑网围挡起来的困难户,已经在工地上僵持了一年,张雄和同事们一连15天不间断和住户商谈,才最终说服住户签订协议搬离。
“让老百姓自己说服自己”
在棚户区改造工作不断向前推进的同时,张雄和同事们的思路也在慢慢地发生变化,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越来越实事求是了。“实事求是分两种,一是改造这个区域的时候,二是和老百姓商谈的时候。改造区域的目的是把基础设施改造好,提升整个环境,让老百姓住得好;还要转变思想,不是单纯地为了拆而去拆,而是要想办法建房子,让老百姓回迁安置。”
同时,内地棚户区改造安置的一些新做法和有益经验也开始逐步融入到张雄和同事们的工作中。
“有次在会上,一个内蒙古的领导介绍经验,几口人住在一间房子里,在安置时可以考虑纳入社会保障,我们现学现用,如果确定是辖区常住人口,没有其他住房,可以申请保障房。”张雄说,“2014年新疆颁布的有关办法中明确提出,一个片区90%甚至100%的住户签协议了,协议才能生效,没有达到这个标准的,须进行公示,暂缓实施,现在老百姓不上访了。这个思路很好,由原来政府‘要我拆’转变为百姓主动的‘我要拆’,让老百姓自己说服自己。”
张雄告诉记者,位于乌鲁木齐天山区碱泉街甜泉小区改造工作就采取了这种模式,由小区居民成立了“甜泉小区拆除重建居民自治委员会”,主动开展宣传、动员和摸底调查。现因签约率暂无法达到90%,暂缓实施,后期达到90%以后,即可全面实施改造。
魏颖透过卧室窗户向外望去,曾经的那座垃圾山已荡然无存,推土机马不停蹄地工作着,还能隐约看到一些旧房子的断壁残垣。靠在窗台上,魏颖眼神中充满希望:“等这栋新楼建好,不知道又能圆多少人的安居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