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三老兵聚首忆峥嵘岁月

28.08.2015  15:38

  

  8月27日,在天山区幸福路片区管委会幸福集社区,87岁的刘国珍(左),87岁的张树庄(中)和96岁的王邦玉在一起回忆抗战岁月。

   (记者宋建华 刘志龙报道)8月27日,在天山区幸福集社区工作人员的组织下,96岁的王邦玉、87岁的张树庄和87岁的刘国珍三位老兵与社区50多名居民一起提前庆祝抗战胜利70周年。

  在收到天山区幸福集社区工作人员和居民送的鲜花,并教大家唱了抗战歌曲后,三位老兵又与大家分享了自己当年的故事。

  今年96岁的王邦玉老人双耳戴着助听器,说话时语速很慢,但谈起抗战经历时却铿锵有力。

  王邦玉1919年出生在四川万源县茶阳坡。1933年9月,徐向前率领的工农红军解放了万源县后,当时只有13岁的王邦玉便参加了工农红军,成为全团年龄最小的战士。

  在山西的一次对日作战中,王邦玉所在的部队为了掩护军民转移,与日军发生了激烈的战斗,全团牺牲了不少人。王邦玉的耳朵也被炸弹震坏,但是他还是坚持战斗,直到所有人都成功转移。

  “当时所有战士都只有一个信念,就是杀敌报国,把鬼子赶出我们的领土。”王邦玉说。

  1934年~1935年的长征中,王邦玉三次过草地。“很多战友都牺牲了。机炮连的一个战士掉进泥潭后,眼看没救了,他就摘下背上的步枪扔给战友,大声说:“告诉我妈、我哥、我姐,叫他们好好活着!

  1935年,王邦玉在解放雅安的战斗中再次负伤,但还是忍着伤痛英勇拼杀,抓了3个俘虏,缴获了3支步枪和300多发子弹。

  王邦玉说,抗战精神一直影响着自己,“要爱国,要有骨气,要坚韧不拔,要有信仰,对党忠诚”。

  张树庄老人今年已经87岁,谈起自己的抗战经历时,她自豪地说:“我们全家11口人都是八路军。

  1941年,13岁的张树庄就参加了八路军儿童团。跟着她一起参加儿童团的还有家里的10个兄弟姐妹,张树庄是儿童团团长。

  “我们的经历就跟电影里小兵张嘎一样,平日里站岗放哨,为正规部队传递信息。”张树庄说,有一次,她带领的儿童团发现日伪军正在靠近解放区后,及时放倒了“消息树”,为部队和乡亲们转移争取了时间。

  八年抗战,张树庄与敌人战斗了六年,“身边有很多人都牺牲了,有的人连名字都没留下,他们都是为了咱们现在的生活而付出生命的。

  退休后,张树庄一直在写一本关于抗战的书。她说,她想让更多人记住抗战期间的那些人、那些事,记住那些人的精神。

  “我特别希望能去北京参加这次大阅兵。” 87岁的刘国珍老人说。

  虽然知道这个愿望不可能实现,但刘国珍说,在9月3日阅兵当天,他会穿上军装、戴上奖章,在电视前参加阅兵。

  刘国珍1928年出生在河北省河间市,从小父母双亡的他饱受日本人的欺凌。“我11岁时被日本人抓去修炮楼、挖水渠。经常遭到日本兵的鞭打,监工把我们叫做‘大黑狗’。

  17岁时,刘国珍加入了八路军,随后参加了解放战争,1965年进疆支援国防建设。

  四次立功,一次表彰……虽然获得十余枚奖章,但晚年的刘国珍仍热心社区各项公益活动,连续三次给社区捐特殊党费。

  “现在的生活是无数战友们的牺牲换来的,我能做的就是尽己所能,帮助更多的人。”刘国珍说。

  幸福集社区社工委书记朱卫华说,在9月3日前,他们会在社区成立老红军事迹宣讲团,让更多人知道这些老战士的事迹,宣传抗战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