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乌苏市稻田养蟹取得成功 亩均利润可达4000元
金秋时节,笔者在新疆乌苏市头台乡沙东村的水稻田里看到,金黄的水稻一片连着一片。现在正是螃蟹上市的季节,俯下身子,脚下就是四处“横行”的螃蟹,稍不留心,就可能踩到。
稻田养蟹是根据稻养蟹,蟹养稻,稻蟹共生的理论,把种植业和养殖业在人为的条件下科学结合起来的一种立体种养模式。它改变了原有单一平面传统种植模式,对土地资源保护,高品质、高端大米生产十分有利,是一项促农业发展、帮农民致富的新技术。
稻田养蟹是乌苏市科技局经过近两年考察引进的一项技术,2015年,市科技局争取项目经费15万元,从辽宁省盘锦市光合蟹业有限公司引进优质中华绒鳌蟹蟹苗,分别在西湖镇、头台乡稻田养殖螃蟹550亩和200亩。
2015年初,乌苏市头台乡沙东村党支部经过村民大会同意,合作社以每亩600元的价格,租赁整合22户土地298.7亩, 尝试性建立200亩稻田养蟹试验基地,投放优质蟹苗10万只。
在乌苏市西湖镇大庄子村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稻蟹养殖基地,该合作社2014年成立,2014年恢复性种植西湖水稻340亩。据了解,在上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西湖水稻由于口感好,品质优,是全疆的知名品牌,后来由于水源匮乏,西湖水稻逐渐退出市场。目前通过高新节水技术的推广,水源逐渐丰富,西湖镇也积极引导农户成立合作社种植水稻,经过一年的种植,西湖水稻的牌子再次竖了起来,合作社也由去年的5户扩大到今年的25户,种植面积扩大到1500亩。
稻田里的螃蟹除了每月少量投放饲料外,幼蟹基本以田间的水草、害虫和虫卵为食,这样养殖出的螃蟹既节省了人工和成本,并且养殖出的螃蟹也健康。同时螃蟹连续多次蜕掉的外壳和排泄物还能作为水稻的肥料,促进水稻的生长,形成循环生物链。一般情况下,采用立体生态模式的养蟹稻田,5月上旬开始插秧,5月中旬投放蟹苗, 9月中旬捕捞,十月中上旬收割水稻。通过立体生态种养结合,即可实现“一水两用、一地双收”。
为了能让螃蟹有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西湖镇大庄子村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在水稻种植上采用人工除草的方式,而这也更加提升了水稻和螃蟹的品质。
稻蟹混养这种模式,螃蟹亩产量25公斤,亩产稻谷500--550公斤,出米率70%,平均每亩出米350公斤,市场价每公斤10元,亩收入能达到3500元;螃蟹在阿里巴巴网上价格每公斤100元,而稻蟹更是卖到了二三百元,亩产值四五千元,除去水稻和螃蟹的种养殖成本,亩平均利润可达4000元,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新途径。
西湖镇党委书记刘明玺说:刚开始我们的农民存在很多顾虑 认为咱们这养蟹毕竟是个新生事物 不一定能养的成 。市科技局聘请了两名专家专门进行跟踪指导 ,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这一年的养殖来看, 我们稻田养蟹获得了成功,一亩地产蟹大概在20到25公斤左右,亩均增加的纯收入在一千元以上。(通讯员 张祖栋 孙同国 许阿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