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伦古湖畔 感受援疆情
新疆网讯 (记者吴杨 蒋晓图)“除了带资金、带技术、带人才,我们每个人都还要多带一样东西,那就是对这片土地的感情”。
这话听起来似乎有些煽情,不过,当10月14日我们完成了在阿勒泰地区福海县的全部采访后,才真正理解了福海县委副书记、黑龙江省援疆指挥部福海县分指挥长关爱军说这番话时的心情。但真正能体会到这份情感的,或许只有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
一桥“飞架”湖面
秋末冬初的乌伦古湖湖面上已渐渐失去了往日的喧闹,但两个月前才新建好的乌伦古湖大桥上,却已是一派繁忙的景象。
乌伦古湖大桥位于福海县城南一公里,是连接乌伦古湖南岸与县城的唯一交通设施。修建于1985年,最初是一个宽6米、长125米的木道桥。经过近30年的高负荷使用及多次洪水冲刷,特别是在2010年,遭受了60年不遇的特大融雪性洪水冲击后,桥梁严重受损。经自治区公路设计院鉴定为四类危桥,只能限载通行。
距离福海县10公里外的阿克乌提克勒村农业二队的村民加尔肯对此深有感触。由于通行不便,以前同村乡亲家的孩子考上县里的学校,只能住校。一周回来一趟,一个孩子一年仅住宿费餐费等各项费用就需要2000多元。这对于以放牧为主要收入来源的牧民家庭来说,无疑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为“桥”所“困”的,还有出租车司机李俊锋。七八年前,李俊锋从内地到福海安了家,以开出租车为业。由于老桥只能单车道通行,对向来车错车,就必须有一方在桥头停下来让行。一等十几分钟都是常事。
2012年,黑龙江省党政代表团到福海实地考察援疆工作,在了解了这一情况后,决定在规划外新增2000万元,启动乌伦古湖大桥的重建项目。2014年8月30日,新桥竣工。大桥全长127.7米,宽19.6米,设计时速40公里/小时。
9月初,加尔肯的大女儿考到县城的初中。他骑着摩托车带着女儿只用了不到20分钟的时间,就到了县城中学。每天只要20分钟,女儿上下学的问题就解决了。更重要的是,孩子不住校,2000元的费用就省下来了。
李俊锋把车停在新桥上,面对记者的采访,他笑着说:“以前的桥和这(新桥)简直没法比。现在就是一脚油的事,你说能不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