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丰收节 一位南疆农民眼中的“三变”
天山网讯(记者刘一鸣报道)坐在电脑前,看着当日网上从全国各地“飞”来的百余份订单,依马穆江·台外库力感慨电商助力农产品销售的便利,“以前,农民是拎着筐子去乡里、县里卖东西,现在,我们坐在家里,也能把东西卖到北京、上海……”
依马穆江是喀什地区喀什市阿瓦提乡其特勒克村农民,今年56岁的他是喀什市阿瓦提“桃子之乡”农副产品保鲜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在当地政府支持下,他在家乡建成了能容纳3000吨以上农副产品的冷库和2000平方米的农副产品加工车间,解决了当地水果因运输和包装而“走不出去”的难题;通过农产品种植、加工、销售等方式,辐射带动周边乡镇2000余名村民受益增收。
2018年,合作社被认定为国家级示范社,2019年,依马穆江荣获“全国十佳农民”称号。9月21日,在第三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前夕,他向记者讲述了发生在他身边的三个大变化。
农业之变——云端下的全产业链
春华秋实,瓜果满枝。阿瓦提乡是有名的“果品之乡”,林果业是乡镇居民的主要收入来源。
“我们当地有油桃、红枣、石榴,杏子等农产品,每年收获时,乡间都飘着果香。”依马穆江细数着家乡珍果,“以前,辛苦种地顶多养家糊口。”
产销信息不对称,产品附加值低,缺少销售渠道,是当时种植户普遍面临的困扰。
“变化,得益于互联网+农业、产品深加工和全产业链的发展。农民种的产品,咱自己加工自己卖,至于钱,也装进农民兜里。”依马穆江说。
2010年,为帮种植户增收,让家乡水果卖去更远的地方,依马穆江联合身边11位农民建起合作社。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惠农政策支持下,合作社拥有能容纳3000吨以上农副产品的冷库,及2000平方米的农副产品加工车间。合作社内,交易展厅、冷链物流配送、电子商务区等一应俱全。
“我们拥有全乡最大的加工车间,把一部分水果进行加工,制作成果酱、果汁、罐头等商品,再通过网络卖到全国各地。”依马穆江说,“石榴榨汁放入冷库进行0℃保鲜,每年春节之后到5月份之前,每公斤能多卖10元。红枣经过清洗、烘干,每公斤的价格也能提高2-3元。”
在不调整种植结构的前提下,农产品深加工成了增收的关键环节。而云端下的全产业链发展,在互联网加持下,让曾经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直接与消费市场对接,也让田间地头的产品顺着“网线”来到了消费者餐桌。
将产品赋予更多价值,一根网线,让乡村四季皆有丰收“钱景”,这样的发展之路不是只在阿瓦提乡,在新疆其他地方,如奇台小麦、于田玫瑰、叶城核桃等,产品好、种类丰富,被全国越来越多消费者认可和接受。
农民之变——从“吃饱”到奔小康 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增收
依马穆江出生在农民家庭,父亲早逝,初中毕业后他早早便承担起家庭重担。
“我的母亲是农民,全家收入,都靠着8亩田来维持,那时候不懂科学种植,靠天吃饭。除了种地,我会利用空闲时间外出打零工挣钱。”依马穆江说,40多年过去,他依旧是一位农民,家里的年营收却逾百万元了。
如此转变,是国家从支农到惠农,再到强农惠农富农的政策支持。“现在农民也跟以前不一样了,每年自治区农业专家、林果专家田间地头手把手指导,乡里也会有农业服务队给农户提供技术辅导,农民学到了科学种地的本事,种出来的果子品质就高。”依马穆江说,“至于销路,乡镇成立了电商服务中心,每年丰收季,当地政府和各村工作队也纷纷找销路、卖产品,有这么多力量、政策支持,农民现在特别有底气。”
农民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增收,思想的变化也让依马穆江喜在心里。“一开始我觉得农民就老老实实把地种好,对合作社并不看好。直到合作社成立起来,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加入,这才发现,合作社不但统一种植统一收,还解决了产品销售问题,每年还有分红。”合作社社员麦麦提图尔荪·艾买提说。
农村之变——美丽乡村展画卷
“我在喀什市也买了房,可我们一家还是住在村里,村里现在可漂亮了,环境不比城里差。”说起这些年村里的变化,依马穆江更是打开了话匣子。
对农民来说,当地交通尤为重要,再好的东西,也怕“路难行”。“以前物流不发达,农民只能拎着筐子去乡里、县里卖东西,遇到下雨天,村里的土路特别难走,更别说进车了。现在村村硬化路是标配,物流也方便了许多。像我们给客户发货,当天下单,当天就能发走。”依马穆江说。
政府补贴资金修建安居房,也让村民津津乐道。“不光建了新房,房子里的水、电、暖、气等也一应俱全。”依马穆江介绍,更重要的是,如今村村有卫生院、幼儿园,政府招商来的村办工厂一个个落地,农民除了种地,农闲时,还能进厂务工增收,家门口就业,稳下了民心,也让曾经不愿待在农村的年轻人回到了家乡,为建设家乡出份力。
“要我说,这是因为国家对‘三农’发展的投入,对农民的重视,当了一辈子农民,生活越来越好。”依马穆江说,“下一步我还是要继续好好干,带着更多农民富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