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一号文件为新疆“三农”添活力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转变和调整,旨在经济增速放缓的大环境下继续强化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正是在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绘就的蓝图中,新疆“三农”也发生着变化。尤其是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后,新疆“三农”工作“变”得更加明显,发展活力不断增强,展现出新的面貌。
转变方式 迈向现代化
如今,随着我区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农民和土地的关系已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得益于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构建。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在近年来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屡屡被提到。
成立于2013年的沙湾县大泉乡烧坊庄子村双泉农民土地股份合作社集合了300多户农民,他们以土地代替资金入股的方式组织规模化生产,经营土地面积达两万亩。相比以前农民分散经营的模式,合作社极大增加了农业生产的专业性。
双泉农民土地股份合作社理事长何洪涛说:“合作社除了拥有专业队伍从事机耕、田管、收获等农务,还拥有大型农机具,可全程机械化管理。”
在沙湾县农经局局长朱金斌看来,农民由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逐渐走向合作社联合经营,土地股份合作社在改变农村经营体系的同时,也推动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依靠现代化的经营方式,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正在成为建设现代农业的骨干力量,而适度规模经营又在农业机械和科技成果应用、绿色发展、市场开拓等方面发挥着引领作用。记者从自治区农业厅获悉,截至2016年年底,全区合作社总数已达2.4万家,成员数61.4万名,其中国家级和自治区级示范社分别达153家和1833家。
伴随着“互联网+”走进新疆农村,另一种高效的生产、销售方式为农业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大力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应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现代信息技术,推动农业全产业链改造升级。
近年来,智慧农业、高效农业、绿色农业崭露头角,农业发展更加精准高效,电子商务开辟了新渠道,传统农业生产发生改变,互联网正在助推新疆农业提档升级。
如今,全疆各地都在为电子商务进农村发展提供政策支持,我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正如火如荼地向前推进。
乌什县委副书记、县长吐尔洪·阿不拉说:“电子商务让农民接触到了更大的市场,提高了收入,加快了脱贫进程,也间接带动了产业发展,可以说是把农村经济搞活了。”
自2016年开始,乌什县每年安排100万元、援疆资金不少于100万元、扶贫资金安排100万元用于电商发展,使电子商务发展得到了资金保障。同年,乌什县被评为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记者从自治区商务厅了解到,到“十三五”末,我区将争取培育40个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市),60个自治区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市)。
提质增效 发展上水平
新疆是农业大区,农业、林业、牧业资源丰富,加快产业化步伐,提升农业效益十分重要。近年来,在中央一号文件的指导下,我区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特色农产品的“原字号”身份正在发生显著变化,科技、工艺乃至创意元素正在为其带来巨大的影响力。数据显示,2016年,全区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值达432.24亿元,同比增长9.2%,农产品的效益逐步提升。历经十几年发展的新疆乡都酒业有限公司,如今是自治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对于提升农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该公司副总经理李新亚表示:“‘乡都’品牌的打造一直秉承‘做有生命的酒’的信念。生产葡萄酒,七分靠原料,三分靠工艺。只有保证好的原材料才能保证有好的品质,进而才能成为好品牌。”
从李新亚的认识中不难看出,精深加工能够改变特色农产品的“身价”,但原材料的质量则从根本上影响着产品的档次,进而影响品牌的打造和效益的提升。
近年来,自治区积极开展“三品一标”认证与登记,提升农产品源头质量。2016年,我区有效期内“三品一标”产品达1072个,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240个,面积550万亩,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65个,面积878万亩。
同样是葡萄,吐鲁番市则从产业入手,以新的思路推动发展,带动农民增收。吐鲁番葡萄原本以制干和鲜食两大产业为主,近年来,为了让传统支柱产业焕发新的活力,吐鲁番市提出打造三分之一酿酒、三分之一制干、三分之一鲜售的葡萄产业新格局。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做强农业,必须尽快从主要追求产量和依赖资源消耗的粗放经营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注重提高竞争力、注重农业科技创新、注重可持续的集约发展上来。这一格局的背后,正是吐鲁番市对葡萄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的追求。通过政策引导,发展的重心从注重产量向注重品质转移,葡萄产量虽然不如过去高,但高品质带来的高效益已经超过了以数量为主的中低端葡萄。
在农产品价格普遍不太理想的背景下,吐鲁番市葡萄产业逆市上扬,2015年全年葡萄总产量达80万吨。其中,鲜食葡萄销售价格与往年同期相比基本持平。葡萄干销售价格平稳上涨,同比上涨10%。
推进改革 前进增动力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把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新的历史阶段农业农村工作主线,为培育农业农村发展规划了新航线。事实上,有关农业和农村改革的内容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并不少见。在中央一号文件的持续指导下,改革正在为新疆“三农”发展注入新的动能。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启动新疆棉花目标价格补贴试点。正式开启了新疆棉花产业的改革新篇章。
在不断的实践和完善中,在全区棉花面积不断调减的同时,伴随着目标价格的逐步调整,次宜棉区和风险棉区正逐步退出棉花种植,全区棉花种植规模更为合理,农业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
自治区党委农办副主任秦中春说:“从表面上看,棉花种植面积在减少,但单产和质量已显现出上升的趋势,更为重要的是,市场的活力进一步恢复。为了在改革中得到更多收益,农户和企业都更加关注质量和效益,产业面貌大为改观。”
棉花目标价格补贴试点是新疆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一个典型代表。
早在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就在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中提出要全面开展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新疆通过先期在个别县市试点积累的经验,于2015年在全区14个地州市各选择一个县(市、区),整体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截至2016年,全区32个县市完成试点面积1400万亩,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进一步深化,农民的土地权益更加明确。
近日,农业部公布了第三批全国农村集体“三资”(资金、资产和资源)管理示范县名单,新疆玛纳斯县、精河县、新源县、库尔勒市、阿克苏市、洛浦县6县市上榜。
“三资”作为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就指出,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有效保障农民财产权利,要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自治区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局副局长鲜文新说:“下一步,我区将对入选的全国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示范县开展‘回头看’工作,总结经验、查找问题,为下一步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奠定基础。”
擘画新图景,培育新动能。新疆“三农”工作近年来的发展历程,是在中央一号文件的指导下不断进步的历程。新的发展阶段,随着中央一号文件对于“三农”工作重点的持续设计,新疆“三农”工作也将实现新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