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期刊美术编辑的传承与创新
21世纪的中国期刊随着新闻商业化进程步入繁荣期,不断推出新产品的生产力与新闻的周期更新特性吻合。为适应信息社会加快的生活节奏,满足商品推广与新闻更新的要求,达到定期出版、印刷精美、装订成册的最佳视觉效果,期刊出版周期不断缩短,聚焦在以周为单位的出版形式上,更有新技术引入,推出新的形式。
2000年《中国新闻周刊》正式创刊,初为双周出版,2001年转为每周出版的全彩刊物,2002年《环球》、2004年《新世纪周刊》、2005年《中国经济周刊》、2006年《瞭望》周刊相继全彩印刷,2010年《民生周刊》创刊即全彩印刷。与此同时,在传媒发达的美国,网络为期刊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方向,2011年美国《Newsweek》(新闻周刊)终止了印刷版的发行,转向电子出版,2016年恢复纸质版形式,与电子形式并行发布。时至今日,期刊从纸版印刷延伸到网络数据,形成印刷版、电子版、电子期刊(手机刊)等阅读形式。电视媒体也借鉴期刊的视觉结构,形成电视期刊栏目。
美术编辑强化了期刊深度阅读、定期更新、成册出版的特点。资料显示,期刊的产生来自科学家交流研究成果的需要,1665年法国创办的《Journal des scavans》(学者期刊)被认为是世界第一本期刊,中文第一本期刊《吴医汇讲》则由清代名医唐大烈1792年在雕版业发达、讲学风兴盛的苏州创办。期刊作为当时的新形式,定期出版,弥补了私人信件与图书出版在信息分享、出版周期上的不足,装订成册的形式与栏目分类使一段时间的信息能深度解释并长期阅读保存。18世纪,随着印刷机械化的批量生产,学者刊物而生的期刊转变为大众出版物,成为思想传播与社会变迁的舆论引导,19-20世纪商品繁荣,应对销售理念的推广,企业的诚信结合期刊的公信力使企业形象、营销理念、产品样式等以广告的形式在期刊上发布使期刊从中获利,提升了期刊视觉品质并扩大了发行。
美术编辑根据编辑思想和经营发行的需求,塑造了期刊的精品视觉:栏目划分将庞杂的信息分类,便于条理化与连续快速地更新;版面的容量适应深度解释的信息量,形成具有翻阅感的连贯视觉风格;特殊纸张的应用、印刷工艺精良、定期出版,为刊登广告创造了条件;内文的编排、图片的编辑、图表的应用、插画的绘制、色彩的搭配、广告的设计等表现多元化的美术编辑思维,体现期刊文化内涵与行业特征;封面创意提升了期刊的时尚品味,突出了编辑重点,形成主题鲜明的视觉效果。
技术变革推动了期刊美术编辑的传承与创新。在期刊视觉演变中,美术编辑一直针对读者的阅读习惯与审美需求,围绕视觉规律,应用科学技术,根据出版形式,以美术技法表现期刊的编辑思想。当印刷工艺发展出可以还原图画细节的石印技术时,画刊产生了;当摄影术发明后,期刊的视觉元素丰富了;当印刷机与照排技术突破框线限制,从严格遵守直线、版面分隔的古典版面,转变为可以自由编排的版面;当网络技术带来了音视频、动画的新元素,多尺寸电子屏的新版面形式,双向互动的视觉效果,期刊的版面从静态向动态延伸。
期刊诞生之初以纸张为载体,以印刷为出版形式。美术编辑以选用不同类型的纸张与印刷工艺体现期刊品质,以开本的设置确定期刊阅读的版面尺寸,以科学的页数确定每期的信息量与选择不同装订形式适应出版发行周期。研究以纸张为载体的期刊美术编辑,对迎接新技术,应对阅读新形式,突出期刊编辑出版特点,具有传承与创新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