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两部纪录片获三项“金熊猫” 纪录片星火聚力待燎原
新疆电视台卫视节目中心副总监许晓娟(左)和《河狸的故事》导演石峰(中)、主摄影蔡志刚(右)讨论剪辑片花。
天山网讯(记者杨若莎 实习记者金佐坤摄影报道)“不可想象,中国拍出了这样精彩的自然类纪录片。”11月25日,2014年“金熊猫”纪录片节在中国成都落下帷幕,在这场世界纪录片人的“狂欢节”上,来自新疆的两部纪录片《奔腾年代》与《河狸的故事》让各国纪录片专家、制作人睁大了双眼,他们纷纷议论着,新疆作为一块开垦不久的纪录片热土,正在国际纪录片舞台上散发着魅力。
“金熊猫”奖是目前亚洲最有影响力的国际影视节之一,是国际上有广泛影响的纪录片赛事。在第五届“金熊猫”纪录片节中,由新疆电视台摄制、选送的两部纪录片抱回三项大奖。《河狸的故事》获得2014“金熊猫”奖国际纪录片评选自然类及环境类亚洲制作奖、最佳摄影提名奖;《奔腾年代》获得2014“金熊猫”奖国际纪录片评选社会类亚洲制作奖。
把客观记录作为纪录片的生命
“我们只做影像传达,剩下的内容留给观众自己思考。”新疆电视台卫视节目中心副总监许晓娟谈到,《奔腾年代》是一部献礼党的十八大的社会类纪录片,一改保守风格,《奔腾年代》开放式的结尾让观众回味无穷。
在《奔腾年代》12集的内容中,令导演朱岐峰印象最深刻的情节是:一群农民在河边学习造船,造出小船千奇百怪,纪录片只是记录了这一场景,并未对农民造船置评,也没有拍摄造船的结果,朱岐峰表示,客观记录是纪录片永恒的追求,《奔腾年代》信守着这样的理念,使这部纪录片获得众多国际纪录片专业人士的赞赏。
“整部纪录片共12集,展现的是新疆一南一北的塔里木河、伊犁河流域居民的生活变化”朱岐峰说,《奔腾年代》是整个团队把双脚真正踩在泥土里拍摄完成的,鲜活的生活气息真实、让人动容。“《奔腾年代》在叶尔羌河源头附近的九眼泉村拍摄时,当地政府给学生购置了新校车,村里的老人们头一次看到校车,在送孩子上车的时候不停地摸着车,从车头摸到车尾,再从车尾摸到车头。抚摸着崭新的新校车,村子老人们感到新鲜又羡慕”朱岐峰回忆。
把河狸视为自己的兄弟
河狸是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啮齿动物中的一种,当历时2年的拍摄结束后,石峰和他的团队把河狸称作“狸哥”。常年24小时呆在一起,他们不仅摸清楚了河狸的习性,甚至摸清了几只常年跟拍的河狸的脾气。
石峰是《河狸的故事》的总导演,《河狸的故事》在2014年“金熊猫”纪录片节中获得两项大奖,石峰笑着说,这样的荣誉离不开纪录片中的每一位出演的“狸哥”。河狸行动敏捷、水陆两栖,为了拍摄河狸在春天破冰而出的一个镜头,石峰与团队在小河边蹲守了9个夜晚。
石峰介绍,从2007年,纪录片团队就想拍河狸了,但是,河狸是一种行踪诡秘、充满智慧的动物,就连当地的牧民都很少看到河狸的踪迹,咨询了当地的动物保护专家后,石峰决心将河狸的生存环境作为纪录片的表现主题进行拍摄。
据了解,自然类纪录片是目前国内、国际纪录片市场较为流行的选题,但是,以前新疆纪录片市场在此类纪录片的尝试较少,石峰说:“十余年前,新疆纪录片中所有有关动物的镜头都只能使用国外的片源做加工,现在新疆纪录片中有关动物的镜头已全部能做到自主拍摄,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进步。”
新疆纪录片事业正星火燎原
新疆纪录片事业的前进脚步正在点滴聚力,等待时机。许晓娟谈到,在《河狸的故事》这部纪录片拍摄之初,中央电视台纪录片频道已决定给予资金帮助,成为中央电视台纪录片频道单片投资最多的纪录片。除了资金支持,参与2014年“金熊猫”纪录片节也让许晓娟和她的纪录片团队与更多资深专家思想碰撞、展现魅力。“从90年代起,新疆纪录片开始在国际纪录片市场中崭露头角,到今天,新疆已出现一批专业纪录片团队,从撰稿、摄影、编曲等多方面已有国际奖项的认可。我和我的团队还将继续拍摄,拍摄具有国际传播价值的、真正反映新疆、新疆人的纪录片”许晓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