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东得知租客儿子患重病 两室一厅每月租1元
姜星星的亲人展示房东开的房租收据,每月1元钱。
每月1元租金的房屋,两室一厅套内面积70多平方米,厨卫家具齐全。
相信不少租客都会为每个月的房租焦心。但是,如果在垫江城区中心地带,两室一厅每月租金只需1元钱,你会不会相信?这是发生在垫江的一个真实故事,引来网友们高度关注。记者调查发现,1元钱房租背后,藏着一个温暖的故事。
垫江一套房
每月房租只要1元
6日14:15,网友“我本斯文”在垫江论坛爆出猛料:“垫江房租降至1元/月”。截至9日17:00,该帖子点击已近万次,超百人跟帖留言。
为能让网友信服,“我本斯文”将收款收据一并附在了帖子中。记者看到,在这张编号为“0132811”的收据上,显示着如下内容:“姓名:姜在奎;收据内容:房屋租金,每月1元;时间:2015年4月20日~2016年4月19日;收款人:刘旭。”
记者联系上“我本斯文”,他告诉记者,1元/月租金的房屋,户型两室一厅,套内面积70多平方米,厨卫家具齐全,铺设有地板砖,而且房龄也才五六年。
“我本斯文”表示,这处房子位于垫江中心城区,毗邻人民商场、紧挨中医院,算是相当繁华的区域,“最初,我也不相信,直到看到了收款收据。”最终,他决定将此事发布到垫江论坛。
租客为救重症儿子
花光积蓄欠下外债
根据“我本斯文”提供的号码,记者联系上租房人姜在奎。43岁的姜在奎是垫江县普顺镇磨滩村人,他9日正好寄住在九龙坡区一亲友家中。9日下午3点左右,姜在奎应约接受了记者采访。说起1元房租的事,他的眼里瞬间溢满了泪水。
今年3月7日,姜在奎13岁的儿子——就读于垫江十中的姜星星,被当地医院诊断为血小板低下,并下达了病危通知书。120救护车把姜星星紧急转院到重医附属儿童医院,经诊断,姜星星所患为再生障碍性贫血(重型)、败血症。
“病人没有造血功能,全靠输入血小板和血红蛋白维持生命。”主治医生肖建文告诉姜在奎:“这种病,比白血病还要严重”。
手术加康复,需要80多万元费用,对一个农村家庭来说很难承受。为了给儿子治病,姜在奎花光了3万多元的积蓄,还欠下了近7万元债务。
3800元房租全退回
全年只收了12元
为方便儿子治疗,姜在奎没再前往外地务工,回家一心护理儿子。老家距离城区超过40公里,姜在奎和妻子李晓琴合计,在儿子进行康复治疗的垫江租一间便宜点的房屋,一来方便儿子住院,二来夫妻两人还可打点零工。经人介绍,姜在奎在人民商场附近找到了现在租住的这套房屋。
房东付勇在外做生意,将房屋委托给外甥刘旭出租。经双方协商,房租定为3800元/年。租下这套住房后,姜在奎一家很快入住。
五一期间,房东付勇回到垫江。付勇无意中得知租客姜在奎有个患病的儿子,还需大笔治疗费用时,当即决定免除姜在奎一年的房租。
“那怎么行,我们不能免费住你的房子。”对姜在奎来说,这份恩情实在当不起。一番推辞后,付勇决定,收取房租1元/月,全年共收取12元,寓意月月顺。随后,付勇将已经收的3800元房租全部退还,并改签了租房合同,租金1元/月,租期仍然从2015年4月20日至2016年4月19日。
一直关注姜在奎并提供帮助的网友“我本斯文”在知晓此事后,将事情原委发在网上,引来众多网友为房东的义举点赞。
连线
“我愿以1元/月,
将房子长租给他”
7日,通过刘旭提供的号码,记者联系上好心的房东付勇,他今年42岁,现在贵州遵义做生意。
今年五一回家探亲时,付勇在和姐姐的一次闲聊中,无意中得知了姜家的不幸。作为同龄人,付勇深知姜在奎的不易;同样作为人父,他理解姜在奎的痛楚。所以,他当即找到姜在奎,表示要免除全年的房租。付勇解释,之所以没有给姜在奎留下姓名和电话,是不想让他增添压力。
采访中,付勇表示,自己的举手之劳不值得媒体报道。他在祝姜星星早日康复的同时,托记者向姜在奎表态,“我愿意以1元/月的价格,将房子长租给他。”
声音
7日的采访中,姜在奎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感谢”。他说,在病魔让整个家庭陷入困境的时候,好心人纷纷伸出了援手。免除房租的好心房东,连姓名和电话都没留下。
7日,记者从垫江县红十字会获悉,姜在奎夫妇在4月14日表达了他们愿意捐献器官的意愿。
“儿子生病后,我才明白个人力量的渺小,要不是大家的帮助,不可能坚持到现在。”姜在奎说,他们会继续坚持下去。他托记者向好心人说声感谢,“是大家无私的爱,儿子的性命才得以延续。”
记者手记
1元房租折射出人心之善
我们曾一次又一次在新闻报道中看到,有人在街头晕倒,围观的人无动于衷。但是,社会终不乏好心人,总有一些人、一些事让我们感动。
采访中,记者获悉,帮助过姜在奎的好心人远不止房东一人。姜星星所在的垫江十中捐款4万余元,加上垫江论坛和其他社会好心人,截至昨天,捐款总计已有64777元。
房东付勇,还有许许多多帮助过姜在奎的好心人,他们所作的事情算不上惊天动地,但却足以折射出人心的善良。
正如一位网友的跟帖:“一座重庆城,嘿多好心人。”很多人通过自己的行动,让这句话变得名副其实。
责任编辑:俞莉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