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援疆:“啃硬骨头”之旅(组图)

05.11.2014  14:04

  上海对口支援喀什地区莎车、叶城、巴楚、泽普四县

  2013年,在上海援疆指挥部的推动下,泽普县金湖杨景区成功创建国家5A景区。(资料图片)

  新一轮对口援疆,上海对口支援喀什地区莎车、叶城、巴楚、泽普四县,构建了产业援疆、干部援疆、人才援疆、教育卫生援疆、文化援疆的全面援疆格局,走在了19省市对口援疆的前列。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曾把上海援疆比作“啃硬骨头”。这块硬骨头到底有多硬?

  10月30日,在接受“新疆行·援疆情”全国晚协19省市援疆大型纪实采访团一行采访时,上海市援疆指挥部副总指挥姜爱锋说,莎车县、叶城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巴楚县是喀什地区扶贫开发重点县,四县中56%的乡镇是扶贫开发的重点乡镇,54%的行政村是扶贫开发的重点村。四县的贫困人口近57万,占喀什地区贫困人口的60%,占新疆贫困人口的三分之一。

  “援疆最根本的任务是解决好民生问题。民生问题就是民心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找准切入口,把援疆与稳疆、兴疆更好结合起来。”姜爱锋说,今年以来,上海援疆工作的重点是围绕就业、教育、人才三大任务,统筹安居富民工程、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基层阵地建设等各项工作。

  自2010年援疆以来,上海市把安居富民和定居兴牧作为民生优先的重点,投入近25亿元,占上海援疆总资金的30%,惠及喀什地区受援四县15万户60多万农牧民。

  今年,上海安排援疆资金19.46亿元,选派第八批159名援疆干部人才,启动了103个援助项目,其中包括莎车县城南教学园区体育中心、叶城县妇女儿童医院、巴楚县市民之家、泽普县文化教育中心等4个交钥匙项目。

  姜爱锋介绍,上海发挥在社会事业领域的优势,今年共安排援疆资金5.83亿元,将在双语教师培训、双语幼儿园建设、双语软件推广、农村薄弱学校改造、乡镇传染病防控、医疗垃圾无害化处理等方面投入。

  教育援疆方面,以民族团结教育、双语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建设为重点,着力抓好双语教育推进、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和教育内涵水平提升三大工程。

  产业援疆方面,围绕喀什当地优势资源,发展农副产品、纺织、服装、医药、建材、组装、矿产、化工等加工制造业,力争每个县形成2到3个优势产业。

  姜爱锋表示,新一轮对口援疆以来,上海市坚持“民生为本、规划为先、产业为重、人才支撑、文化引领”,在资金、产业、技术、人才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规划设计高水平,项目资金高投入,产业援疆高起点,民生建设高质量,智力援疆高效益,各项工作都取得丰硕成果。

  打造南疆(喀什)新型医疗联合体

  “上海医疗卫生援疆,最紧迫的目标,就是把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喀什二院)打造成为三级甲等医院,成为南疆临床医学技术的高地,更长远的目标是打造南疆(喀什)新型医疗联合体。”10月30日,上海援疆医生、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院长吴韬对记者说。

  当天,“新疆行·援疆情”全国晚协19省市援疆大型纪实采访活动采访团就上海市医疗卫生援疆展开实地采访。

  吴韬表示,医疗卫生援疆的两大重点任务,一是提升喀什二院的医疗服务能力,创建三级甲等医院,将其打造为南疆临床医学技术的“高地”,二是开展公共卫生“三降一提高”工作,降低上海对口援建的四县传染病发病率、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提高人均期望寿命,把四县建成“三率”指标“洼地”。

  今年植树节,吴韬带着上海第八批援疆医疗队在宿舍楼前种下两棵小白杨,大伙儿许下心愿—努力帮助喀什二院完成“创三甲”征程,像小白杨一样快快长高。

  医院发展规划、创三甲工作推进、科室调研、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新大楼工程推进……在吴韬的带领下,每项工作都在有条不紊地推进中。

  吴韬的援疆医疗团队有24名医生,来自上海中山、华山、仁济妇产科、肿瘤、长海和新华等20家三甲医院,平均年龄只有34岁,代表着上海医疗的最高水准,博士占85%以上,副主任医师占70%,很多专家在上海的门诊,早起排队都不一定挂得上号。

  在上海援疆医疗团队的带领下,喀什二院这座创建于1958年的医院,从硬件到软件都在发生着重大变化,新住院大楼的建成使就诊床位增加到800个,医院发展模式正在从资源依赖型向技术驱动型转变、管理模式正在从注重规模的粗放经验型向注重内涵的精细专业型转变、医疗服务模式正在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

  目前,援疆医疗团队已累计完成先心病患儿免费手术200多例,完成四县贫困白内障老人免费复明手术900多例,完成四县“姐妹情—两癌免费筛查”近10万人次,完成四县村卫生室标准化配置277所。

  联唱“喀什四章

  从拍摄纪录片《喀什四章》,到创作音乐剧《香妃》,从十二木卡姆参加上海国际艺术节,到成功举办“我们喀什好地方”文化周大型系列活动……文化援疆,已成为上海对口支援喀什地区的一大亮点。

  2012年6月底,上海“文化援疆”的重要项目《喀什四章》完成拍摄,对外推出。这部耗时一年多制作的纪录片,讲述了喀什地区的巴楚、泽普、叶城、莎车的美丽富饶、广袤神奇,成为喀什对外形象展示的一张文化名片和喀什对外宣传品。

  10月18日,来自莎车县的十二木卡姆文化艺术团,为上海国际艺术节“青年艺术创想周”的开幕“打头阵”,成为第一支登台表演的团队,赢得观众的掌声和赞美。

  上海市对口援疆指挥部副总指挥姜爱锋表示,上海文化援疆,注重从实际出发、务求实效,满足当地群众和促进民族团结的实际需求,发挥上海的文化优势,把成功的流行文化形式引入新疆,多组织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交流活动,推动双方干部群众多层次、多方式、多形式互动起来。

  2013年,在上海援疆指挥部的推动下,泽普县金湖杨景区成功创建国家5A景区。

  “金湖杨景区最大问题不在硬件在软件,在规划、开发模式、运营管理。”姜爱锋说,“我们建议将生态游和人文游结合起来,保留村落,让村民参与到旅游服务中,既能富民,又增添景区文化元素。

  景区对泽普经济的拉动大大超出预期,上半年三产增幅高达137%。

  姜爱锋坦言,上海文化援疆不仅促进了沪喀两地的文化交流与合作,也全面拓宽了援疆工作的思路与领域,为以现代文化为引领、推进喀什跨越式发展与长治久安做了成功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