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援疆 2017年春天里的故事
图说:上海今年在泽普五中试点教育人才组团式援疆 程绩/摄
上海援疆,2017年春天里的故事
5月是喀什扬尘的季节,车行在上海援建的巴莎公路,前一分钟还是晴空万里,紧接着就是漫天黄沙。手机软件监测到的空气污染指数,长时间“爆表”。
上海的第九批援疆干部,就在这样的环境中,渡过了在南疆的第一个春天,每天“吃土”、忙碌而又快乐着。
“经过两个多月的磨合适应,新一批上海援疆工作已顺利展开,正在全面推进。”上海市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总指挥杨峥说。
2017年,上海市共安排援疆项目155个,其中安居富民项目6个,城乡基础设施项目5个,社会事业项目46个,产业发展项目43个,创新社会治理项目23个,人才支持项目15个。
医疗援疆
“县城医院申‘三甲’,上海给的底气”
图说: 莎车县人民医院的上海援疆医生几度将十岁的热合马·吾舒尔从死亡线上拉回来 程绩/摄
“我们正在探索上海医疗援疆的2.0模式,目标是做到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杨峥告诉新民晚报记者,上海医疗援疆要在他的任内“重心下沉”。
要在医疗条件全国最薄弱的喀什乡村做到“大病不出县”,谈何容易。这一次新的突破口,被放在了人口最多、情况最复杂的莎车县。
今年4月,莎车县人民医院成功救治一名突发急性阑尾炎穿孔、弥漫性腹膜炎的10岁女孩,成为轰动全疆的新闻,“输液8400毫升,几度从死亡线上拉回来”,至今回忆起来,主持救治的上海援疆医生们仍然激动不已。
4月2日凌晨2点,来自上海浦东新区周浦医院的援疆专家许东伟副主任忙碌了一天,刚回到宿舍准备休息,电话又打来了“许主任,手术室马上要送来一个病危儿童,请会诊!”
原来,是手术室紧急送来了一位危重患儿。患儿热合马·吾舒尔是一位只有10岁的小姑娘,在家腹痛4天,家人没有注意,直到小姑娘出现了昏迷和肢体抽搐才送至医院急诊。普外科医师诊断“急性阑尾炎穿孔、弥漫性腹膜炎”,需紧急手术治疗。但是在送手术途中,患儿就出现了呼吸停止,在经过紧急复苏后,患者虽然恢复了呼吸,但是心率200次/分,血压测不出,双瞳孔散大,完全丧失了手术条件。
接到通知后,许东伟立即组织在岗的医师和护士组成抢救小组,“过床,马上抢救”,只见患儿浑身湿冷,周身青紫,病情已差到极致。
此时,小女孩的家属面对许东伟竟然跪了下来,许医生如实告诉他们孩子的情况,“有可能救不回来。”没想到孩子父母用维语坚定地说,“如果连上海的医生都救不回来,我们就认命了。”许东伟当时第一个念头就是,“我不能放弃这个女孩。”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呼吸支持、开放中心静脉通路、液体复苏......在死亡线上走钢丝,这时,许东伟已经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普外科陶国强主任、儿科董沛晶主任、麻醉科华灿光医师等上海医生,都在凌晨放弃休息,参与救治。莎车县人民医院的上海医生都来自浦东,他们有一个微信群,叫做“兄弟团”。
经过1个小时的抢救治疗,小女孩血压恢复正常并相对稳定,心率下降至150次/分,双瞳孔缩小并出现对光反射。“立即手术”,手术从女孩的腹腔清理出500毫升的脓液,但她依然处于休克晚期,伴有肝、肾、呼吸等多器官功能障碍。上海的医生们没有放弃,“那一天,我们为小姑娘输入了各类液体多达8400ml。”最终奇迹出现,小女孩血压得到稳定,尿量逐渐增多,神志转清,并先后闯过了并发症ARDS及肺不张的凶险关口。经过团队12天的不懈努力,患儿情况好转,脱离生命危险,转出重症医学科。
莎车县人民医院“一夜成名”,不久之后,有几个卖掉房子去乌鲁木齐做透析的病人回来了,“县医院有上海的医生,再也不用出远门了。”
目前,莎车县人民医院已经正式开始申请“三甲”,有望1年内成为继喀什二院后,上海援疆打造的第二个医疗高地。
教育援疆
“考进新疆师大,姐姐的命运改变了”
泽普五中的教室里洒满阳光,13岁的美和日班.克力斯和同学正在大声地背着英语单词,不时地轮流提问着,书轻轻地扣在胸前,她是班上学习最好的学生之一,班上的老师同学都知道,她的目标是像自己的姐姐一样,成为一名新疆师范大学的本科生。
美和日班.克力斯是塔吉克族,她的家在图呼其村十乡,这个贫困人口超过三分之一的民族村,除了贫穷,还是远近闻名的大学村,“我们村的孩子,人人都能考上高中、考上大学。”
2013年,上海市闵行区与泽普五中开始实施“共建共管”时,美和日班.克力斯只有9岁,还在乡里年小学,她的姐姐读初三正面临升学、唯一的哥哥也在泽普五中念书。4年来,上海援疆全面依托上海教育发展资源优势,将泽普打造成南疆著名的教育小镇,美和日班.克力斯的家庭也因为姐姐考上新疆数一数二的大学,她和哥哥也立下了一定要去乌鲁木齐上大学的志愿,一个贫困家庭的命运,有望被彻底改变。
不仅是图呼其村,整个泽普县都是南疆地区公认的教育高地,2016年高中入学率99.7%,小学双语教学率100%,美和日班.克力斯和她的同龄孩子,一进入小学就开始学习汉语,乡村教师接受上海援疆培训、汉语试听教材由上海制作,和记者交谈过程中,她使用汉语就如同母语一样。
现在在泽普县的乡村,很少再有辍学在家的孩子,家长们都说,再难也要供孩子读书,读书才有希望!
“2016年,咱们学校有108名同学考上了内高班,录取人数比2014年提高191.9个百分点。建校以来学校已毕业三届毕业生,内高班录取人数2014年比2013年提高27.5个百分点。”泽普县五中丁秀珍书记自豪地说。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三批上海教育援疆工作者的不断接力,终于渐渐地杰出了累累硕果。
“深入推进教育人才‘组团式’援疆模式,助力打造一支过硬的教育管理人才和教师骨干队伍,是上海援疆指挥部今年的工作重点。”上海市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总指挥杨峥表示。
何为“教育人才组团式援疆”?就是以泽普五中为试点,在“共建共管”模式基础上,做好增派援疆教师和教育管理人员工作,从托管办学、学校管理、办学方向、专业设置、教师培训、专业课程与教学材料开发等方面提供针对性、团队性扶持,争取上海市教科院支持,在泽普五中开展教科研合作。
泽普五中的发展只是上海教育援疆的一面镜子。双语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上海教育在南疆大地全面开花,不仅输血而且造血,依托对口四县培训机构,选拔组织一批教师参加集中脱产一年制培训。做强喀什双语教学研究中心,建成覆盖四县的研究工作网络,形成地区、县、基地学校三级体系。
成为继喀什二院后,上海援疆打造的第二个医疗高地。
援疆扶贫
“真没想到我可以带着孩子在村里上班”
叶城县乌吉热克乡巴什硝尔艾日克村有349户村民,贫困户就达到131户,人均年收入不足万元,但村民就业愿望并不强烈,特别是民族妇女,宁愿放弃县城工厂每月一千多的收入,也要留在家带孩子,“每天三个馕我们就能生活”。
这样顽固的“传统”,今年竟然有了改变,叶城的上海援建干部“对症下药”,依托“中国核桃第一乡”的资源,连通上下游,创新发展出一条“1+N+X”的经营方式(1是指一家龙头企业,N是指若干卫星工厂,X是指多家农业合作社)。
5月18日,祖丽胡玛·艾山和二十多个同乡的小姐妹,一早就来到离家不到1公里的农业合作社,在核桃剝壳机前忙碌起来,此时,她两岁大的儿子正在和其他孩子玩耍。今天,公司又送来3吨核桃,她刚刚拿到上一批核桃仁加工的酬劳400元,高兴不已,““在家里也是无事可做,照顾孩子也不能外出打工,工作队为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就业机会,在家门口就能赚到钱,太感谢他们了!”
维吾尔族妇女就业率一直很低,“村里好些村民,特别是女性都想出去务工,但因为要兼顾农活外出不方便,如果能就近找一份灵活就业的岗位就好了。”村党支部书记木塔力普·吐尔逊介绍。
与此同时,叶城工业区最大的核桃加工企业美嘉食品饮料有限公司,却因为厂房空间有限,员工流动性大,企业负责人也希望能有额外的场地加工核桃制品。
上海援疆干部了解情况后,很快想到“搭桥”的办法:企业提供核桃剥壳机,定期运送核桃到村委会,企业按照每公斤2元的标准提供劳务工资,工作队负责登记村民每日劳动任务,按劳分配报酬。双方一拍即合,这个办法也被被洋气地称为“1+N+X”。
一开始,企业提供了10台核桃剥壳机和1.5吨核桃,村里工作队动员了半天,却只有5名妇女愿意剥核桃。第一批“尝鲜者”拿到几百元工资后,愿意来工作的村民逐渐多起来。
一个月后,企业提供了61吨核桃,剥离出24.5吨核桃仁提供了120多个灵活就业岗位,为村民创收5万余元。如今村委会大院里每天都有100多人剥核桃,不仅有本村的,甚至吸引了很多邻村的、邻乡的人来“灵活就业”。
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将工厂生产线从工业区延伸至乡镇,“1+N+X”是上海援疆根据当地特点精准扶贫的创新实践。2017年预计可以就近解决就业1000多人,让村民进厂不离乡。
喀什援建四县脱贫,是第九批上海援疆干部必须完成的任务。人均年收入不足万元,当地可谓一贫如洗,如何“脱帽”,杨峥认为,“帮要帮到点子上,确保群众享受到民生项目的帮扶实惠。要精准发力,选好项目,制定标准,让援疆项目助推脱贫攻坚的成效可量化、可评估,做到有方法、有数字、有案例,把援疆工作作为推进当地发展的催化剂,促进当地快速发展。”
产业援疆
“喀什有了和上海一样的大商场”
安卡·吐拉洪是喀什农村的一个维吾尔小伙,现在他在喀什月星锦江国际酒店负责旅行团的接待工作,几年工作下来,他已经能够熟练地用维吾尔语、汉语、英语来接待各方游客,“美国可口可乐和波音公司的前CEO都来过喀什,都是我接待的。”他的月收入更是看齐上海白领水平,每个月收入六七千,有时还有销售提成,在房价每平米不足千元的喀什,堪称“土豪”。
安卡·吐拉洪还有数百名维吾尔族同事,他们都在上海企业经营的酒店中,从农村孩子被培养成喀什的第一批“白领”。
2014年6月,酒店开业时,坚持优先录用少数民族同胞,项目启动以来,共解决当地就业岗位上千个,其中少数民族员工占了大部分。月星上海城是目前上海最大的援疆项目,占地1229亩,总投资100亿元。今年6月,商场也即将开业,成为喀什首个高标准的购物中心。
“布局喀什,一个初心便是企业的社会责任。援疆工作是任务,不能只考虑到一时的经济效益,更应该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月星集团董事局主席丁佐宏说。
巴楚县纺织工业园区图力帕袜业工厂厂内,吾布里奇·买买提正熟练地检验一双双袜子。她也许还没有想到,数周后,由她经手的袜子,将出现在俄罗斯和中亚国家的商场里。吾布里奇是一位普通的女工,4个月前,经过技能培训,她从一位农民成为产业工人,每天工作8小时,可得到2000至2500元人民币的月薪。
巴楚县每年中转、贮运棉花100万吨以上,是全国最大的棉花储备库,约占全国的1/6,也是新疆最大的棉花生产县,号称新疆“棉花王国”。新疆是中国最大的棉花生产基地,纺织服装产业是新疆的传统优势产业。丰富的棉花资源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棉纺织企业前来投资。
“来巴楚投资看重的是这里丰富的棉花资源优势和低电价等特殊优惠政策”。图力帕袜业工厂股东艾尼瓦尔·买买提说,以前在浙江诸暨做棉纺,来巴楚更多考虑的是当地向西开放的地缘优势。“这里紧邻多个面向中亚的口岸,产品出口便利,运费低”。
杨峥表示,根据产业定位和招商引资需求,上海援疆指挥部将继续完善对口四县工业园区的配套设施、标准厂房、卫星工厂等建设,筑巢引凤促进招商引资。根据对口四县的产业定位与县域规划,面向长三角和中部地区,引入纺织服装、饲料加工、轻工产品等领域的劳动密集型项目,继续以资金、技术、品牌、市场等合作方式促进产业合作,扩大企业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