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上半年新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
今年上半年,新疆农业工作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总领,不断优化全区农业生产结构,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主要农产品生产能力稳步提升,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粮食生产一直是新疆农业生产的重中之重,今年上半年,全区农业生产在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确保了粮食生产稳定有序,全区夏粮种植面积达1949.49万亩,比上年增长3.9%;初步预计,夏粮总产量728.88万吨,全区夏粮生产取得“九连增”佳绩。
与此同时,上半年全区主要经济作物增势良好。全区蔬菜种植面积达390.53万亩,同比增长3.2%;油料种植面积348.65万亩,增长23.1%;甜菜种植面积116.69万亩,增长26.5%;瓜果类种植面积200.11万亩,增长5.8%;其他农作物种植面积945.57万亩,增长23.3%。
在棉花生产领域,截至目前,已调减棉花种植面积195.4万亩,超额完成棉花调减150万亩计划任务。全区棉花种植面积2260.4万亩,预计皮棉总产可达257万吨。
自治区农业厅副厅长热比娅·玉山介绍,今年全区农业种植结构在增与减的变化中,形成新的特点。棉花面积调减任务的超额完成,使全区棉花种植进一步向高产区集中,为棉花种植效益的提升筑牢了基础。同时,南北疆在种植结构调整的模式上也更加相近,更加注重以订单农业为基础的特色经济作物种植。北疆地区着重于经济类农作物的调整。南疆地区则由原先着重于粮食作物的调整,逐步转向瓜果类等经济作物的调整。
产地初加工能力提效益农产品的加工能力直接关系着农业生产的效益和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
得益于烘干番茄、辣椒,今年博湖县塔温觉肯乡村民看到了增收的新途径,原本难以储存和烘干的番茄、辣椒,在烘干房的帮助下,变成了脱水蔬菜,市场前景大好。
塔温觉肯乡四季绿色蔬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董志山说,经过40小时的加温、除湿和烘干,果蔬就可以烘制成功。相比传统晾晒方式,“机器烘干法”不仅耗时短、省人力、节约成本,且烘制出的果蔬润色均匀,外表光亮,干净卫生。
不仅如此,烘干蔬菜还蕴藏着巨大的经济效益。据测算,当地一公斤番茄的收购价格是0.4元,每7公斤番茄可以烘干出1公斤番茄干,而一公斤番茄干的销售价格是10元-11元,通过烘干这一步初级加工,番茄的附加值就能实现大幅增长。
记者从自治区农业厅获悉,今年,全区继续推进农产品产地初加工项目,共投资4.94亿元新建热风烘干房3500座、50吨组装式冷藏库2000座。
今年上半年,全区还通过扩大南疆四地州庭院经济项目建设规模,挖掘农户增收潜力,逐步形成农民持续增收和自我发展的长效机制,带动南疆四地州贫困户早日脱贫。截至目前,全区已落实到位南疆四地州庭院经济项目总资金9487万元,涉及四地州31个县(市)、435个贫困村。
落实改革提升发展动力当前,全区农业进入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从今年上半年全区农业发展来看,各项改革政策的实施,为全区农业发展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热比娅·玉山介绍,今年以来,全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速推进,以小麦为主的粮食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继启动,推进小麦产业由生产主导型向消费主导型转变,加大小麦品种育繁推环节投入力度,扶持小麦规模化生产和品牌建设,选择有机小麦种植基地、小麦育种企业、小麦加工企业开展小麦供给侧改革试点,提升了新疆小麦产品竞争力。
与此同时,全区5个县市(沙雅、轮台、尉犁、博乐、沙湾)的7家企业开展了棉花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试点工作。试点工作的重点任务是制定出国际一流的原棉生产标准,指导新疆棉花生产,不断完善棉花品种数据库,建立适宜棉区的品种清单,提升新疆棉花种植、采收和加工的工艺水准,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为新疆棉花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实践依据。
此外,自治区农机部门结合本地实际,将自治区农机购置补贴机具品目范围由2015年的124个调整至81个,品目调整将补贴资金重点用于粮棉油糖作物机械和自治区四大基地、六大产业所需机械的补贴,以更好地保障产业发展。上半年,第一批中央补贴资金12.8亿元已下达各地,全区农机总动力达1989.7万千瓦、同比增长4.3%;机耕面积3986.05万亩,机播面积4057.34万亩,机收面积187.26万亩。
一系列政策的实施以及重点项目的有序推进,为新疆农民人均收入的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今年上半年,全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502.12元,同比均增长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