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0万元是怎样捡进农民口袋中的?

21.12.2017  21:40

农业厅领导在欢送大会上与拾花能手合影。

农业厅副厅长王春光和拾花状元合影。

村民们在采摘棉花。

种植大户胡威展示他的奖状。

访惠聚”工作队领导给拾花能手颁发证书。

 

这是一次改变了很多人一生的旅程,这更是一场融汇了无上大爱的劳作。64天,452人,340余万元,1700吨棉花,人均增收7500元……在自治区农业厅党组的统筹谋划和精心组织下,疏附县萨依巴格乡13个村的农民,在千里之外的棉田中完成了自己人生的蜕变。同时,两个扶贫重点村也完成脱贫摘帽,“自强”成为这片乡村里飞扬的主旋律。

而这次大规模外出务工的成功实践,更为新形势下南疆乡村管理体系和劳动力转移运作机制的不断完善,提供了弥足珍贵的经验。

担当在肩,与乡亲们共谋明天

疏附县萨依巴格乡,距离首府乌鲁木齐直线距离1100公里。在现代的交通条件下,这似乎并不遥远。然而长期累积下来的连片贫困氛围,让此处人们精神世界的距离,与那些拥抱现代意识的人们相比,有着太大差距。

贫困带给人的负面影响是全方位的。因为缺乏抗风险能力,所以它让人不敢冒风险,与保守观念束缚人们的同时,机遇也就一次次远离而去。这一过程的不断循环,导致守旧思想日益加深,“等、靠、要”意识便逐渐蔓延开来,成为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的典型思想特征。自治区农业厅驻萨依巴格乡“访惠聚”驻村工作队面临的正是这样的局面。

从第一批工作队驻村以来,萨依巴格乡以尤喀克喀帕村为代表的6个村庄,就成为自治区农业厅驻村工作队深耕细作的地方。4年来,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当路通了、电稳了、医疗卫生改善了、各种硬件设施日臻完善之后,人们发现当地贫困人群的思想,还远远未与当下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穷根在心。人唯有自强,才有可能脱离贫困。新疆要在2020年全面脱贫,每一天都无比珍贵。脱贫时间表就像一个倒计时钟,每天都在干部们的心头滴答响个不停。无论农业厅党组、还是驻村工作队都很明白,要让农民脱贫,最根本的就是要改变他们保守、满足于现状的思想。而要做到这一点,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让他们走出去,看到外面的世界,了解到更多生活方式的可能性。

你也许不相信。”农业厅驻萨依巴格乡工作队总领队、副厅长王春光说,“很多村民连村都没出过,而喀什就在二十多公里以外。”困住他们的不是绳索,而是满足于现状、很少抬眼看世界的内心。

然而走出去谈何容易。语言、文化水平、思维模式等诸多因素都在限制着农民们。在之前几年中,工作队不断在全疆各地联系用工单位,却均因各种原因而作罢。大规模的外出务工,有着太多难关需要攻克。

担当正在于此。精准脱贫是驻村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当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后,农民怎么发展?如何脱贫?在人均耕地仅为1.7亩左右的萨依巴格乡,要拓宽增收渠道,外出务工是必然的选择,哪怕前方困难重重。

而此时,农业厅也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如何通过“访惠聚”驻村工作落实精准脱贫任务,帮助当地农民脱贫致富。会上,农业厅党组书记朱岗的话掷地有声:“我们在库尔勒的原种场有近3万亩棉花,可以让乡亲们来这里拾棉务工。驻村工作要以队员为代表,单位为后盾,第一书记是第一责任人,全力以赴实现脱贫攻坚,让他们和大家一同奔小康。

自此,组织村民外出务工由“干不干”转变为了“怎么干”。农业厅的干部们立即行动,驻村工作前后方联动推进,疏附县萨依巴格乡党委积极协调,大伙儿全身心地投入到了落实厅党组决策的奋斗中。一场牵动各方力量的脱贫攻坚大剧,开始在精心的设计下徐徐拉开大幕。

让村民相信政府,是一种责任

从2017年5月开始,农业厅前方“访惠聚”驻村工作队总领队、副厅长王春光,后方主管“访惠聚”驻村工作的副厅长方侠,以及农业厅位于库尔勒市的国家级农作物原种场党支部书记令狐军民和场长赵小平在各自的岗位,开始了艰辛的组织工作。

6个多月后,面对村民对工作队和自己的感激,王春光笑着对大家说:“你们不应该感谢我,我们是党和政府派来的干部。大家要感谢,就应该感谢党和政府。”听到他这话的,是452位荷包满满,自信归来的农民。

而在5月初动员时,情形却完全不是这样。“第一次动员会,报名的只有30来个人。”王春光说,“我们必须让农民自愿去,否则活动就失去了意义。因此就必须了解大家为什么不愿去,然后展开有针对性的工作。

一次次入户,一次次交谈。工作队在过去数年中为乡里殚精竭虑的付出在此时有了回报。“人们信任工作队,所以慢慢地都道出了自己的疑虑。”王春光说,“我们最后总结出了几个原因,首先是保守思想,不想离家;其次是因为之前有人出去过,是自己找的地方,结果钱被克扣,还不能按时结账,而且吃住环境都不好。

针对这些问题,工作队和村两委开展了大量细致深入的工作。“现在回想起来,这次拾棉活动的成功,根本原因就在于这是一次由厅里做强大后盾、工作队具体实施的有组织的外出务工。”王春光说,“正因为如此,村民们之前零散务工所遇到的不公根本不会发生,在他们身后,是党和政府!

一项项在村民看来不可思议的承诺,在大小二三十场动员会以及无数次的入户走访中,被放在了以贫困户为代表的农民面前:保证拾棉每公斤纯利2元,保证吃住环境安全卫生,保证收入不会被克扣,保证在规定的时间准时得到最少6000元的酬劳,保证后方都能得到妥善的照顾。总而言之一句话:保证农民付出的每一份心力,都能得到等值的回报。

信心就是这样一点点积攒起来,报名的人数从最初的30来人,慢慢上涨。当工作队苦口婆心劝说村民报名参加时,赵小平正在倾尽全力组织原种场精心准备人员接收工作。

我们场有耕地28000亩,大部分种的棉花。所以我就去找大户,让他们接收这批疏附县的务工人员。”赵小平说。然而事实远没有说的那么简单。一开始,赵小平就吃了闭门羹。

这些大户们都已是经营棉花种植多年,都有着自己的用工来源,而且都是极为熟练的拾花工,每天的采摘量都在150公斤左右,甚至更多。大户们担心少数民族工人采摘量不够,其中尤以大户胡威最有发言权。“我去年用了一批自己组织的少数民族拾花工,结果一天拾不到50公斤。”胡威说,“所以赵场长给我们说的时候,我们几个大户都不愿意接受。

经过场党支部书记令狐军民和场长赵小平一遍又一遍做工作,胡威等人逐渐意识到,这次务工不仅仅是单纯的摘花,更是为了让这些闭塞的贫困群体可以放眼看世界。和所有的新疆人一样,胡威等人也爱着这片土地,爱着这里的人们。当他们明白自己可以帮这些贫困户建立更丰富的人生观后,他们答应接收工人并为其买保险。

出于效率考虑,胡威等人要求拾花工每天最低工作量是80公斤。得知这一指标后,王春光客观衡量了村民的能力,经过反复协商,最终这一指标被定在了60公斤。“我给赵小平说,无论如何都要保证农民可以达到这个工作量,而且要让大户们有信心,这是最低工作量,后面说不定会更高。

事实证明了王春光所言非虚。务工人员到达一周后,胡威等人所有的疑虑都一扫而空。但最初他们接受60公斤指标时,心里却只有忐忑。“我把自己的采棉机都准备好了,虽然这片地不是机器采棉,但我想如果来的工人不行,我就硬着头皮用采棉机吧。

一遍又一遍,原种场、驻场“访惠聚”驻村工作队多次召开采棉增收点负责人碰头会、协调会、约谈会等,反复磋商采棉工采棉单价、采棉标准、结算方式、装车、过秤、伙食标准、住宿环境、人身意外保险标准、安全生产、工作时限等,想尽一切办法保障采棉工利益。

6月中旬,赵小平风尘仆仆地来到萨依巴格乡,在之前工作队大量工作基础上,在全乡进行了招工的说服工作。这位在和田长大的汉族干部,用一口流利的维吾尔语回答着台下此起彼伏的疑问。“我每条都分门别类地解答,归根到底是要说明一件事:和工作队一样,我们做出的承诺,一定会兑现。

在萨依巴格乡宁静的村落间,去库尔勒拾花务工的消息迅速传遍开来。人们纷纷在议论。“公家说了这么多次,讲得这么明白,这些年工作队做了那么多事情,不会骗我们,要不去试试?”报名簿一点一点厚了起来。当农业厅驻村工作队所在的五个村已经报了两百多人时,乡里其他村庄的人也要求参加。

在和乡里充分沟通后,我们答应了,因为脱贫是一项整体工作,都是乡里乡亲,我们不能只顾着自己工作队的村子,这是一份政治责任。”王春光如是说。最终,在综合考虑各种情况之后,由带队乡村干部、拾花农民、厨师等组成的外出务工人数定格在了471人,其中贫困户占了85%。

一切工作就绪后,原种场与驻萨依巴格乡各村“访惠聚”工作队、萨依巴格乡政府及村两委签署《劳务转移工作协议》,明确了三方责任,协调萨依巴格乡派出以乡党委副书记、农业厅挂职干部司马义江·玉素甫为领队的9名带队干部,具体负责采棉工信息比对审核以及现场协调。形成了农业厅“一盘棋”安排部署、各“访惠聚”驻村工作队和原种场“一张网”分工布局、“一条龙”全面服务、“一体化”运作实施的工作格局。

2017年9月12日,这支471人的队伍,乘坐着工作队费尽心思承包的大巴车队,来到了原种场。

从决策到实施的整个过程可以看出来,我们每一项工作都做到了极为细致地安排。”方侠说。在采棉点的选择上,坚持居住相对集中、安全整洁的原则,便于人员管理,伙食组织。坚持选择居住点与棉花地距离短的原则,减少运输环节,保障采棉工的人身安全。经多次调研场区所有的大户,最终落实确定了5个采棉点。“为使采棉工吃得放心,采棉点炊具全部新购,厨师由采棉工自己选择,并制定了食谱,统一伙食标准,连馕坑都准备好了。

甚至,每个拾花小队都配有翻译,以便交流。

这些鼓足勇气走出家门的农民站在了千里之外的棉田里,他们的成长,就从这里开始了。

棉田里,一次各方共同孕育的成长

胡威的办公室里放着一张大大的荣誉证书,开头六个字是“识大体,顾大局”。11月14日,在欢送拾花队伍返乡的表彰会上,胡威接过了这份荣誉。“场里本来说要奖励我2000块钱,我没要,这个证书意义大得多。我看着他们走,心里特别舍不得,我给我这儿的108个工人说了,明年等着他们再来。”事实上,不止胡威,所有的拾花工都在接收自己的大户那里,得到了同样的邀请。

然而在9月15日,拾花第一天结束,胡威等大户的心情降到了冰点。果然不出胡威所料,当天分给他的108名工人,平均拾花量只有50公斤。比他更焦虑的是赵小平、司马义江和后方的厅领导,达不到最低标准,如何兑现当初的增收承诺呢?

每个人都在为此绞尽脑汁。晚上过秤时,胡威将一旁四十多名汉族拾花工也集中到萨依巴格乡拾花工这里来一起过秤。帕提古丽·尤力达西看着汉族拾花工那一袋袋鼓胀的棉花伸了伸舌头。“哦呦,这是几天拾的呀?”“不是几天,就是今天拾的。”帕提古丽和同伴们的眼睛一下子睁得老大:“天哪,你们是机器人吗?怎么能拾那么多!

竞争的种子就这样埋在了心里。然而司马义江的话更加振聋发聩。“乡亲们,你们光羡慕人家拾得多,可是你看看人家每天天不亮就出发,午饭也在地里吃,上工的时候一刻不停。我们呢,出来得晚不说,拾花时还懒懒散散。大家想想是在为谁拾花,是在为别人打工吗?不是啊,你们是在给自己赚钱。工作队和你们的家人把家里照顾得那么好,就是不让你们有后顾之忧,好好拾花。到时候结账时,一样工作了这么多天,别人拿着厚厚的钞票,你自己薄薄几张,不心疼吗?

司马义江不断奔走在各个拾花点,一遍遍地做着思想工作,和他一样每天来地里了解情况的还有赵小平。远在千里之外,王春光每天都要了解棉田里发生的一切,并给出意见。

乡亲们的竞争意识一点点提升上来。平均拾花量从每天50公斤逐渐上升到70公斤,乃至90公斤。“刚开始时,就想着回家,十天之后,什么都不想,满脑子都想着怎样才能拾更多的棉花。”阿瓦古丽·哈斯木笑着说,“我们都一样,到后来,哪有人想着别的事情啊,大家都比着干呢!

这些乡亲们其实并没有在当天结账拿到钱,考虑到各种因素,工作队采取了记账,拾花结束后由公对公账户统一结算,在村民大会上采取发现金的方式。也就是说,整整两个月时间,务工人员是只工作,不拿钱的。在以往经历中,正是由于这样的方式,才导致很多个体务工人员没有得到相应报酬。然而这次没有一人对此有异议,原因很简单,这次对他们作出承诺的,不仅是驻村工作队和原种场的领导,更是农业厅党组,他们代表着党和政府。那轻飘飘的棉絮,凝聚的是村民对政府深深的信任。

这份信任不是轻易而来的。在驻村工作队多年树立的诚信基础上,棉田里发生的一切都让村民们相信,这里有的,是他们的亲人。”方侠说。带队干部每天奔波在5个拾花点之间,遇到任何问题都会耐心解决,每天行程有80公里;原种场专门安排了一辆车和司机跟随着拾花工,有谁不舒服了,立刻送去医院。

给赵小平留下深刻印象的一件事是:拾花队伍到达当天,吐尼沙古丽·吾买尔因宫外孕导致腹腔膜破损,耽误治疗就会有生命危险,当晚原种场、驻原种场“访惠聚”工作队领导全部赶到了医院。因其来时身上只带了300元钱,原种场垫付了医药费,并协调273医院最好的主任医师给她做了手术。赵小平在病人亲属不在场的情况下,果断在术前有可能引起医疗纠纷的风险责任书上签了字,为手术顺利进行争取到了宝贵时间。

吐尼沙古丽在10天后返回家时,激动地说:“农业厅的领导对我这么好,我不想现在就回去,但是我这个样子只能给大家添麻烦,如果明年有这样的机会,我第一个报名来。”而那些拾花过程中因病不得不返回的乡亲们,无论是否达到标准,均以最高价格核算拾棉量,他们依依不舍地回家,心中满溢着对当地干部的感激之情。

所有的干部都紧盯着拾花进度,合理安排,科学调度,对采棉量低的地块及时进行调整,确保采棉工收入不低于最低保障线;加强预见分析,对可能影响采花的因素及时制定应对措施,确保每一道采棉工序,每一个环节紧密衔接。在保证雇主要求的前提下,积极创造着每一次额外的增收机会。拾“跑花”、采板蓝根、收残膜,它们最后全变成了长长的数字,留在了拾花工的存折里。

原种场领导的关心、汉族工友的示范、跟班干部的鼓励、老板的和善包容,所有的因素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让这些从未出过远门的人们,在雪白的棉田中找到了自己的价值。

阿拉努尔·麦麦提为了提高采棉速度,专门购买了耳麦,采棉过程中不与周围人说话,一门心思提高采棉速度,最后她的采棉总量竟比第二名多出了1383公斤。麦热耶姆姑丽·马木提第10天的时候只排在第三名,为了争取第一,她利用中午大家吃饭的时间,请懂汉语的乡干部古丽努尔到相邻地头,向汉族采棉快手学习技巧,不到一个月,她已稳居自己村的第一名。

我们承诺每个拾花点的状元可以坐飞机,但提前订票却很难,因为每天排名都在发生变化。”赵小平笑着说,“到最后几天给几位遥遥领先的订了票,没想到才过几天,排名又变了,只好再加票,最后有11个人坐飞机回去。”而这11个人都没有坐过飞机,让所有乡亲们都很羡慕。

当拾花即将结束时,胡威等人对这四百多名拾花工的情感,已经完全发生了变化。“他们给我们解决了大问题,因为今年内地拾花工特别少,好多人说来都没有来。如果不是萨依巴格乡的乡亲们,我们的很多棉花都要损失在地里了!

这是一次特殊的经历,也让萨依巴格乡的乡亲们在棉田里成长着。在每一天的劳作中,他们了解着这片崭新的世界,感受着其他民族的友善,体验着远超出自己认知的棉花种植技术,全身心享受着靠双手创造财富的快乐。

所有的一切,在拾花结束后的表彰大会上达到了高潮。就在这一天,人们得知,两个月来,他们拾花总量1700吨,共计创收340万元,人均增收7500余元。400多人中,年纪从19岁到65岁不等。然而不论是19年的生活经历,还是65年的岁月磨练,在此前,几百万的资金从来没有和作为个体的他们有过直接联系,这次不同——大家听着这个数字惊讶不已:“1700吨,340万元,这是我们自己干出来的,这其中有我的一份!

内心的强大换来最绚烂的成果

12月10日,农业厅驻萨依巴格乡尤喀克喀帕村工作队副队长塔力甫·阿木尔自信满满地说出了这样一句话。“我们今年动员村民务工的时候,克服了多少艰难啊!但明年一定会轻松很多。”事实上,现在已经有22人报名参加明年的拾花劳动了。

当十几天前,村民大会上,一位位拾花工走上前台,从干部手中接过一沓沓的钞票时,全村都笼罩在一种从未有过的热烈中——那是多么扎实的一笔钱啊。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在出发时只是想着可以挣上四五千元。可最终,绝大多数人都挣到了6000元、7000元、9000元、12000元。那位戴着耳机一心拾花的总状元阿拉努尔甚至挣了16330元,加上原种场为总状元奖励的2000元,阿拉努尔在两个月内的收入达到了18000元。而在他们绝大多数人中,这次拾花收入是外出打工的最高一次收入。

现在没人不知道我。”阿拉努尔笑着说,“我现在走到巴扎上,谁见了我都会笑着说:‘啊,状元来啦,要买点什么呢?’”这位质朴的女人依靠自己的双手所得,第一次坐了飞机,在云端之上俯瞰家乡的万家灯火。

接受采访时,阿拉努尔的丈夫阿不都纳斯尔·吐尔地说:“多亏阿拉努尔挣的钱,我们过几天准备买两头牛,七八只羊。”“挣钱回来,我说话的底气也足啦!”阿拉努尔笑着说。她的丈夫也在身边笑着说:“就是,我们的阿拉努尔可厉害啦。”阿拉努尔欢快的笑声飘出院子,感染了整个村庄。此次务工的461人中,绝大多数是妇女,一次拾花,不仅改善了经济状况,更极大地提升了她们的自信,改变了在家庭里的地位。

人均7500元的收入是最直接的收益,但根本的受益一是让贫困人群认识到了自己的价值,认识到了自己可以创造更美好生活的可能性;二是让广大干部认识到只要敢于担当、认真负责、周密组织,就可以克服各种困难,带领农民增收致富。”方侠说,“这个才是最重要的,也是我们千方百计统筹各方力量,举全厅之力完成这次拾花活动的根本意义所在。你看着是一次简单的劳动力转移,但它改变的是一个家、一个村、一个乡的思想氛围,自强的想法在这里扎了根,这是脱贫主体意识的根本保障。

事实证明,广大村民要摆脱贫困的愿望已经被唤醒。领到收入后没几天,很多拾花工又离开了家,前往别处打工挣钱。他们带着满满的自信,走向了创富之路。患有小儿麻痹的帕提古丽·亚森带着两个孩子,与母亲一起生活。她拖着病体,两个月也挣了4000多元。“我现在明白,去政府组织的地方干活,不会错。这是靠我自己挣的钱,这种感觉和领低保金完全不一样。

在如今的萨依巴格乡,乡亲们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决心更加坚定。整个拾花活动中,农业厅完全兑现了对村民许下的每一项承诺。党和政府的威信就在无数次细致入微的工作中,深深印在了农民们的心头。当十九大胜利召开之时,塔里木盆地东北缘的上万亩棉田里,五面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招展。国旗下,是461名农民深情的目光。他们主动要求在棉田里每周举行升旗仪式。“我们要升起国旗,这是我们的国,护着我们的家!

这是我们厅党组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决落实自治区党委脱贫攻坚工作安排部署的重要举措,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也得到了各族群众的认可。今后,我们要进一步实施产业发展促增收专项行动,推动‘一产’提质增效,增强对贫困人口增收的带动能力,同时积极实施转移就业专项行动,大力推进就近就地就业、疆内转移就业,为贫困人口增收提供稳定支撑。”朱岗说。

赵小平永远不会忘记拾花结束开欢送会的那天,沙代提古丽·尼亚孜突然要求想朗诵一首自己写的诗。“她说自己15年没走出家门了,特别为这次活动写了一首诗,想念给大家听。”赵小平说,“她念得是那样深情和投入,现场很多人哭了,即便听不懂维吾尔语的老板和原种场干部,也能感受到韵律之美。我不会忘记,500多人的会场,那掌声响了足足有一分半钟,那一刻我觉得全厅上下一心所有的付出、所有的辛劳,都值了!

那是一个永远刻在人们脑海里的画面。夕阳抹过院墙,一位33岁的维吾尔族女子,带着微笑,自信地走上舞台,对着500多张面孔,饱含深情,朗诵起了自己彻夜未眠创造的诗句:

日出东方,暖阳照耀大地;

伟大祖国,指明致富方向。

十九大精神,让我们心潮澎湃;

新时代指引,使我们斗志昂扬。

春夏秋冬,深感四季温暖;

小康路上,前行更有力量。

我的祖国,你就是我的太阳,我的月亮,

让我的人生有了意义;

光明路上,推起自强的春犁……

 

脱贫致富路 你我一同行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