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七旬老人设民族团结基金延续爱心

12.05.2015  12:36

  (记者 宋建华) 5月11日,随着“民族团结基金会”的牌子挂在天山区二道桥片区管委会新市路南社区门口,71岁的古丽尼沙汗·赛买提和70岁的茹孜汗·吐尔逊终于了了心愿。

  古丽尼沙汗·赛买提(右)和茹孜汗·吐尔逊与基金会的牌子合影。(记者宋建华摄)

  新市路南社区民族团结基金会以古丽尼沙汗·赛买提和茹孜汗·吐尔逊的名义成立,资金来源是社会各界对两位老人的捐助,资金由社区与两位老人管理,主要帮扶辖区困难群体。

  说到建立民族团结基金会,还要从两位老人照顾孤残邻居王好兴说起。

  两位老人住在二道湾利民巷一栋自建楼内,与双目仅有光感且右手残疾的孤寡老人王好兴是邻居。

  自从王好兴2000年搬到利民巷后,古丽尼沙汗·赛买提和茹孜汗·吐尔逊就经常照顾他,“他跟我们年纪差不多,眼睛又不好,我们吃啥就给他送啥,还常帮他打扫卫生。”古丽尼沙汗·赛买提说。

  古丽尼沙汗·赛买提的亲人相继去世,一人抚养两个正在上小学的孙子,而茹孜汗·吐尔逊是孤寡老人且长期患白内障,但是两位老人从未放弃照料王好兴。

  茹孜汗·吐尔逊说:“当邻居十几年了,都成亲人了,照顾亲人是应该的。

  2014年3月底,三人的民族团结故事被媒体报道后,不少人开始对三人进行帮扶,北京一家企业每月捐款2000元,市民屈伟每月资助400元,还经常有企业和个人上门捐款捐物。

  同年8月中旬,王好兴去世,捐助却未停止,古丽尼沙汗·赛买提和茹孜汗·吐尔逊达成共同心愿:让这些爱心帮助更多人。

  同年9月底,经新市路南社区的协助及捐款单位、个人同意,两位老人设立了新市路南民族团结帮扶资金,迄今已帮助了30多户贫困居民。

  上小学五年级的家庭贫困学生刘江华就是帮扶资金的第一批受益者,他说:“我一定好好学习,将来像两位奶奶一样帮助他人。

  新市路南社区书记刘波说,经过上级民政部门批准,他们成立由社区管理、以两位老人为名义的民族团结基金会,为的就是更好地宣扬三位老人的民族团结故事,以团结为名帮扶更多人。

  “我们有低保金,还有社区帮助,这些钱应该帮助更多人。”古丽尼沙汗·赛买提说,只要她们还活着,这份爱心就会一直延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