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上的新疆——桑皮纸美术作品展”开展

23.04.2018  17:19
一带一路上的新疆——桑皮纸美术作品展”开展

近百幅中国画描绘新疆新气象

  核心阅读 桑皮纸古称汉皮纸,起源于汉代,主产于中原,特产于西域,本身就是中原与西域频繁交流的成果。唐玄奘的一本重要译经用的是它,宋代苏轼的名画《三马图》用的是它,古人用它抄写《突厥语大辞典》《福乐智慧》和《一千零一夜》,甚至用它制造货币。今天,我们的书画家们深刻理解凝聚其间的文化内涵,在桑皮纸上描绘新疆新时代的新气象。

  亚心网讯(记者张迎春)4月21日上午,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新疆经济报指导支持、新疆美术家协会学术支持,新疆国画院主办的“一带一路上的新疆——桑皮纸美术作品展”在新疆军区文化艺术展厅开展。画展展出了全国各地的画家和新疆画家精心创作的近百幅桑皮纸美术作品,呈现正在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的新疆新气象,传播新疆好声音。

  深山中,牧人策马奔驰;庭院里,金鸡悠闲觅食;屋檐下,维吾尔族少女畅想未来……在新疆军区文化艺术展厅里,画展分“大美天山”“西域风情”“丝路遗韵”“今日新疆”4个主题,从自然地理、文化遗址等方面,多角度地描绘了“一带一路”上新疆的历史文化、民族风情和现代风貌,重现了丝绸之路的辉煌,展现了新时代新疆的新气象和基层各族群众的精神面貌,让现场观众感到耳目一新。

  新疆经济报社党委副书记、社长李秋瑾介绍:“桑皮纸是古老丝绸之路上的伟大发明,作为人类纸业的活化石,记录了人类文明的许多重要成果。桑皮纸古称汉皮纸,起源于汉代,主产于中原,特产于西域,本身就是中原与西域频繁交流的成果。唐玄奘的一本重要译经用的是它,宋代苏轼的名画《三马图》用的是它,古人用它抄写《突厥语大辞典》《福乐智慧》和《一千零一夜》,甚至用它制造货币。今天,我们的书画家们深刻理解凝聚其间的文化内涵,在桑皮纸上描绘新疆新时代的新气象。

  “6年前,新疆经济报社、新疆国画院开始致力于桑皮纸的使用推广,将这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去,组织新疆本土和全国知名画家创作出的桑皮纸上的中国画,先后2次获得国家艺术基金的资助,成功举办了‘桑皮纸上的中国画——美术作品全国巡展’和‘民族团结一家亲——桑皮纸上的中国画作品展’主题作品展,还有‘一带一路上的新疆’文创产品系列活动等,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力。我们高兴地看到,今天,桑皮纸上的中国画,已经是新疆文化艺术的一张名片,成为传播新疆正能量的一个品牌。”李秋瑾说。

  2017年4月至7月,主办方组织了30多位全国知名画家和新疆本土画家,先后深入吐鲁番、阿勒泰等全疆各地进行采风写生。每到一个地方,画家们细细观赏交河故城、火焰山等文化遗迹和自然景观,深入基层乡村,与当地农民促膝交谈。一路上,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独特的人文资源,还有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以及各族群众的精神风貌等,给画家们带来了很多灵感。他们不顾路途劳累和天气炎热,不停地采撷信息和元素,用浓重的笔墨尽情地描绘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新疆各族干部群众在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的征途上,积极努力、不懈奋斗、乐观自信和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当天的画展,充分展示了画家们采风的成果。

  据了解,本次展览结束后,主办方将汇聚社会各界力量,以桑皮纸书画艺术为载体,组织策划“艺术助力和田扶贫”系列活动,深入和田地区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同时,还将把桑皮纸中国画的开发和保护、传承与创新与文化旅游等紧密结合起来,做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让桑皮纸上的中国画有更好的新作为。

   龚建新:开辟了多画种融合发展的新路子

  亚心网记者马凌云

  4月21日,记者在“一带一路上的新疆——桑皮纸美术作品展”上采访了新疆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新疆画院名誉院长、新疆国画院名誉院长龚建新。2014年,新疆国画院首次举办“桑皮纸上的中国画——美术作品全国巡展”时,龚建新用桑皮纸创作了一幅《西域风情》中国画作品参展,笔墨韵味加上精美构图,成为画展一大亮点。

  龚建新说,新疆国画院通过多年的展览,汇聚和收藏了国内外知名画家创作的数百幅桑皮纸国画作品,并通过陈列、展览、交流、研讨、出版等形式,研究和探索桑皮纸与中国画、油画、水彩水粉画多画种融合创新路子,不只是为新疆国画院收藏了一批有价值的作品,重要的是为新疆收藏了一批有深厚文化意义的作品,为桑皮纸上作画收集了宝贵的教材和范本。

  5年来,新疆国画院先后举办了三次以桑皮纸为材质的美术作品展,龚建新都提供精品力作,光临画展现场指导。此次,举办“一带一路上的新疆——桑皮纸美术作品展”,龚建新结合展出作品和自己多年来在桑皮纸上创作中国画的感受,向参观展览的画家及新疆国画院工作人员,点评如何在创作中巧妙利用桑皮纸特性,如何创新桑皮纸制作形式,如何挖掘利用、推广宣传好新疆特色的桑皮纸,提出了许多宝贵经验和指导意见,让大家受益匪浅。

  看到新疆美协副主席亚里昆·哈孜、新疆水彩水粉画委员会主任许英武、新疆油画学会副主席张文平用桑皮纸画的油画、水彩画的作品时,龚建新说:“这些作品有创意、有意义,值得进一步探索和研究!可以结合油画、水彩水粉画特性,定制加厚或加粗的桑皮纸,让中西方绘画形式在新疆桑皮纸上充分融合、呈现。

   刘麦收:“泥土味儿”里藏着“生命力

  亚心网记者马凌云

  2014年,新疆美术家协会积极支持新疆国画院挖掘研究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桑皮纸的特质,探索在古法造纸上创作中国画,动员推介全国知名画家参与创作,把关指导应征作品评选、入册、展出。从那时起,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新疆美术家协会秘书长刘麦收就与桑皮纸中国画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

  “桑皮纸的质地是生活用纸,它的色彩像土壤一样,有生活气息和蓬勃的生命力,”刘麦收如此形容桑皮纸,“南朝谢赫的《古画品录》中如此评论中国画:讲求‘以形写神’,追求一种‘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感觉。

  桑皮纸上“再现”的中国画艺术展现了多幅作品的气韵和意境。

  据了解,4年来,新疆美术家协会作为学术支持单位,与新疆国画院一起成功举办了三次大型展览活动:“桑皮纸上的中国画——美术作品全国巡展”“民族团结一家亲——桑皮纸上的中国画作品巡展”“一带一路上的新疆——桑皮纸美术作品展”。

  以中国画写和画见长的刘麦收在创作中汲取了桑皮纸中制作的特点,他说:“桑皮纸的渲染精确度一般,但拉伸力和韧劲非常好,适合初学者多次作画,中国画为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桑皮纸找到了新的艺术传承方式。而桑皮纸的‘泥土味儿’,也给中国画带来了不一样的生命力。

   康书增:开辟了中国画新领域

  亚心网记者张迎春

  “很高兴参加这次‘一带一路上的新疆——桑皮纸美术作品展’,欣赏到全国各地这么多优秀画家的作品。桑皮纸中国画展已经举办过好几次,现在,桑皮纸中国画已经被大家广泛接受,这是一件让人欣慰的事。”4月21日,新疆美术家协会画艺委员会主任、新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原院长康书增说。

  康书增介绍,中国画在新疆发展起来,是上世纪50年代,内地很多中国画专业的高校毕业生来到新疆,围绕新疆丰富多彩的人文资源和民族风情,慢慢地创作出很多好的作品。大家使用的笔墨纸砚,一直都是内地生产的。后来,新疆国画院组织疆内和全国各地的知名画家来疆采风,将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桑皮纸,与中国画结合起来,在桑皮纸上画中国画。“当时,记得我们第一次尝试时,发现它的效果非常好,有一种特殊的文化味道。古人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也就是说,材料对绘画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其实很多的发明,都是建立在材料上面的。中国画有桑皮纸的加入,开辟了中国画创作的新领域,为中国画的发展,增添了新的光彩。”康书增说。

  康书增介绍,展览上有很多作品的艺术性非常独特。在桑皮纸上,画家不仅可以画大写意,而且可以画工笔画,还有山水、花鸟、人物等各种题材的创作都可以随意施展。这说明,在桑皮纸上画中国画,使用范围很广泛,此次画展给画家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媒介。

   王钧兵:用桑皮纸表现新疆的多姿多彩

  亚心网记者张迎春

  “在桑皮纸上绘画,一定要认真揣摩桑皮纸的性能,把握住它的性能,才能驾驭好它。对此,我们进行反复试验和探索。我感到,在桑皮纸上绘画时,使用墨色比较多,能呈现出一种厚重感。另外,重要的是要用笔墨进行反复渲染。桑皮纸的纸张比较厚,能够承载这种笔墨的反复渲染。”4月21日,提起桑皮纸的使用,新疆国画院副院长王钧兵说。

  王钧兵介绍,一般的宣纸,如使用不好笔墨渲染,绘画时容易出现各种问题。但他在使用桑皮纸后,反复使用笔墨渲染少则四五遍,多则八九十遍,感到这样画出来的墨色层次多,而且丰富,用墨效果好。

  “新疆的文化味道里,渗透着一种大气、厚重和粗犷,要想表现好它,就得笔墨丰富才行。比如,天山这么美,内容这么丰富,要将它的气质和韵味表现出来,需要反复使用笔墨进行渲染。如果对此把握得好,完全可以将天山的雄伟在桑皮纸上更好地表现出来。”王钧兵说。

  “我认为,我们首先要热爱新疆这块土地,爱到骨子里去了,有强烈的创作欲望,才能用心、静心地好好画它,画好它。作为画家,我们不要满足于只画自己擅长题材内容的画,新疆有沙漠、戈壁、胡杨、雪山、高原,更有正在努力建设美好家园的各族人民,这些都是宝贵的创作资源,我们都要用心去画,用桑皮纸表现新疆的多姿多彩。”王钧兵说。

   吐尔地·依明:感受和谐新疆的新气象

  亚心网记者马凌云

  “在‘一带一路上的新疆——桑皮纸美术作品展’展览的现场,听到有人评价我的参展作品《热囊》,说从画中看到了厚重的历史感。我很开心,这源于桑皮纸本身的色彩有一种天然的历史感。”4月21日,新疆国画院副院长吐尔地·依明说。

  柔和而沧桑,正是吐尔地·依明觉得桑皮纸赋予中国画另一种不寻常的美感之处。

  参观此次画展给吐尔地·依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展览的主题突出、特色鲜明,徜徉在近百幅桑皮纸中国画作品的展览中,既能看见新疆本地国画名家的作品,又能欣赏到内地知名画家的精品;既有桑皮纸上创作的中国画,又有水彩水粉、油画等综合材料在桑皮纸上的探索、呈现,作者中既有老一辈画家,又有年轻一代新秀。吐尔地·依明说,从展出的作品可以看出,参展画家深入新疆、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采风写生,收集素材,用情、用心进行了创作。

  吐尔地·依明认为,此次展览的作品用中国画的审美在桑皮纸上画新疆的风土人情,画面展现出了新效果、新气象,接地气。粗重的线条在桑皮纸上有了自然美的灵气,细致的描绘在中国画的笔锋中道出了无限的意境。

  自小生活在新疆,新疆的一草一木、风土人情对吐尔地·依明来说,既是家乡的味道也是值得珍惜的创作源泉。吐尔地·依明说:“这次画展,疆内外画家们用自己各具特色的笔墨语言,采撷、挖掘、展现了新疆厚重的历史文化、多彩的民族风情、优美的自然风光,从画作中可以感受和谐新疆的新气象。

   褚晓丽:这是传承中华文化的新方式

  亚心网记者张迎春

  4月21日,新疆教育学院艺术分院院长褚晓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新疆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桑皮纸与中国画的结合,拓宽了中国画的空间,产生了很好的社会反响。

  “桑皮纸与中国画的结合,首先是一种绘画和材质的结合,对此,我们做过很多尝试。如何恰当地运用桑皮纸,将某一类绘画题材较好地呈现在它上面,需要画家好好把握、研究才行。比如,这次‘一带一路上的新疆——桑皮纸美术作品展’上,很多画家就对桑皮纸从不太熟悉到现在有了较好的把握,积累了一些经验。更重要的是,此次画展体现了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中国画的结合,是传承中华文化的新方式,我认为这意义重大。”褚晓丽说。

  从去年到今年,褚晓丽每次去和田地区洛浦县看望结对亲戚时,都会带上笔墨等绘画用具。在村里,一边帮助亲戚进行庭院改造,一边抽出时间,在桑皮纸上给村里的农民画像。很多村民早都用过桑皮纸,但看到在桑皮纸上画出自己的像还是第一次,他们对桑皮纸上的中国画十分好奇。借此机会,褚晓丽向他们讲中国画,讲中华传统文化。褚晓丽觉得,要让基层各族群众更多地接触、了解桑皮纸中国画,接受中华文化,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只要有桑皮纸中国画展,我都会推荐学生去参观。我认为,我们应当通过桑皮纸中国画,向社会更多地普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褚晓丽说。

截至10月底新疆市场主体达223.6万户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任华、通讯员赵婷从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获悉:截至10月底,新疆登记在册市场主体223.中国新疆网
10月疆电外送新能源电量占比超三成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陈蔷薇从新疆电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获悉:10月,我区疆电外送电量为76.中国新疆网
穿梭在墩吾斯塘村的“最美逆行者”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韩沁言   卡点值中国新疆网
新疆着力培养5G技术技能人才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范琼燕报道:29日,中国新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