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助力人民币国际化

30.03.2015  15:12

  徐燕燕

  [“一带一路”战略可以推进国内产能输出、实现产业转移,也增加贸易和投资领域的本币结算,这对构建和拓展“人民币圈”意义重大]

  近期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加快,预计2015年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但是目前来看,人民币在外汇市场建设、资本项目开放等方面,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3月28日,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下称《行动》),对资金融通领域的规划作出说明。

  在业内人士看来,《行动》中一系列的措施,尤其是亚投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丝路基金的设立,能够进一步扩大贸易结算领域和人民币的使用,并增加人民币计价的海外融资,为人民币的国际化提供支持。

  扩大贸易结算领域人民币使用

  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教授丁志杰 [微博] 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在过去,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贸易和投资体系,从根本上讲,是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向发展中国家输出货币。《行动》提出的双边本币互换,实际上是扩大了包括人民币在内的多个国家的货币在跨境交易中的使用。

  《行动》指出,深化金融合作,推进亚洲货币稳定体系、投融资体系和信用体系建设。扩大沿线国家双边本币互换、结算的范围和规模。

  丁志杰对本报记者说,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的优势在于,中国是高储蓄国家,过去多年国际收支顺差,特别是经常项目的顺差,还会持续一段时间。人民币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近年来,人民币国际化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目前中国央行 [微博] 已与28个国家或地区签署高达3.1万亿人民币的货币双边互换协议。2014年第四季度跨境人民币贸易结算达1.73万亿人民币。2014年末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和新加坡离岸人民币存款达到1.6万亿人民币,离岸点心债余额接近3500亿人民币。

   浦发银行 (15.94,  0.58,  3.78%)金融市场部宏观分析师曹阳表示,“一带一路”战略可以推进国内产能输出、实现产业转移,也增加贸易和投资领域的本币结算,这对构建和拓展“人民币圈”意义重大。

  从“一带一路”战略规划来看,涉及国家多达60个,人口规模达40亿。曹阳表示,以“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中亚、中东和东欧等国为例,我们与之在产业结构上有较大互补性,这些国家主要向中国出口能源、矿产和农业原材料等初级商品,我国的比较优势则在机械、运输设备、钢铁等制造业和电力、高铁等基建行业。因此该战略对盘活我国上中游的过剩产能、区域间推进产业梯度转移具有重要作用。仅以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来看,其占中国全部出口比例就达到10%。

  提供人民币计价的海外融资

  《行动》还提出,推动亚洲债券市场的开放和发展。共同推进亚投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筹建,有关各方就建立上海合作组织融资机构开展磋商。加快丝路基金组建运营。深化中国—东盟银行联合体、上合组织银行联合体务实合作,以银团贷款、银行授信等方式开展多边金融合作。支持沿线国家政府和信用等级较高的企业以及金融机构在中国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符合条件的中国境内金融机构和企业可以在境外发行人民币债券和外币债券,鼓励在沿线国家使用所筹资金。

  丁志杰对本报记者说,对外开放人民币债券的发行,一定程度上,使人民币成为其他国家的融资货币,使中国的金融市场成为其他国家融资的市场,这应该是更高层次的、更成熟的货币国际化的标志。

  曹阳认为,由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资本存量较低,我国可以增加对外直接投资,进一步提供人民币计价的海外融资。

  曹阳认为,从数据来看,以“丝绸之路”上的22国来看,截至2013年底,我们对该地区直接投资规模在313亿美元,占全部对外直接投资(ODI)的比例仅为4.8%,未来还有很大空间,对扩充海外人民币存量市场大有裨益。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一带一路”政策重要的配套,亚投行和丝路基金也被明确写入《行动》中。曹阳认为,亚投行和丝路基金的设立将利于我国进行资本输出,为人民币成为对外借款载体提供机遇。

  亚投行是为亚洲量身定制的政府主导的多边金融机构,主要为亚洲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融资,设立金额为1000亿美元。截至目前,已经有42个国家申请参与。丝路基金主要服务于“一带一路”的建设项目,规模为400亿美元。

  丁志杰表示,“一带一路”建设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需要资金和项目,以及东道国的经济发展程度。未来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化,预计还将会有更多的融资安排,包括人民币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

  建立监管协调机制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一个重要的风险是增加了资金流动的不确定性。在《行动》中,对加强区域内的监管协调机制作出了说明。

  《行动》还强调,加强风险的监控,加强金融监管合作,推动签署双边监管合作谅解备忘录,逐步在区域内建立高效监管协调机制。

  完善风险应对和危机处置制度安排,构建区域性金融风险预警系统,形成应对跨境风险和危机处置的交流合作机制。加强征信管理部门、征信机构和评级机构之间的跨境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丝路基金以及各国主权基金作用,引导商业性股权投资基金和社会资金共同参与“一带一路”重点项目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