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个甲子绘制美丽新疆的绿色画卷
——新疆林业“辉煌六十年 创新谋发展”系列报道之综合篇
作者:本报记者 王钰 米世锐 李娜 本报通讯员 陈烨
编者按
新疆正在加速发展,引得全国、全球瞩目。人说:“错过了深圳,错过了浦东,不能再错过新疆。”
加速发展的新疆,迎来了自治区成立60周年。60年间,新疆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林业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耀眼夺目。它不仅遏制了风沙、呵护着绿洲,保障了经济社会发展和区域生态安全,还通过拉动广大基层民众增收等特有贡献维护了民族团结。为进一步宣传经验、鼓舞士气、凝聚共识、再谋发展,从今天起,本报推出“新疆林业‘辉煌六十年 创新谋发展’系列报道”,共6篇。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迎来了60华诞。
60年风雨兼程,时间是最好的雕刻师。将荒山染绿,让沙漠却步,曾经生态脆弱、发展落后的西北边疆已经进入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美丽新疆”建设新时期。
保护自然生态系统、促进绿色经济发展、构建生态安全格局,60年来,新疆林业建设不断创新跨越,为建设美丽新疆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更将在国家“一带一路”等重大发展战略中大有作为。
生态立区,大气魄方有大格局
推动林业发展,新疆有大气魄,更有大格局。
新疆大规模林业建设始于立区之前。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1952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垦部队率先在石河子、奎屯等地营建以钻天杨、榆树、沙枣等树种为主的大网格、宽带式农田防护林,全疆各族人民植树造林、加强生态建设的序幕从此开启。
此后,自治区林业主管部门几经变迁,但林业发展却始终被自治区党委、政府摆在重要位置,进入新世纪以来,林业建设更是被作为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不断加以推进。
2010年5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七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召开,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首次提出树立“环保优先、生态立区”,走“资源开发可持续、生态环境可持续”的发展理念。
2011年10月,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将生态环境问题放在全区跨越发展、后发赶超的首要位置作出部署,并首次将森林覆盖率目标写入党代会报告的五年奋斗目标。会议提出了坚持“环保优先、生态立区”,坚持走资源开发可持续、生态环境可持续道路的“两个坚持”,确定了“三个必须”“三个严禁”和“四个坚决保护”,向全区发出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动员令。
2013年3月,自治区发改委正式发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主体功能区规划》,确定了以全区“三屏两环”为主体的生态安全战略格局。
2014年11月,自治区党委八届八次全委扩大会议通过《自治区党委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疆建设法治新疆的意见》,首次将全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工作提升到法制保障的层面。
以生态立区,由自治区党委、政府牵头,新疆以大手笔绘蓝图,将林业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整体谋划、全面推动,为全区林业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生态为先,有保护才能有发展
坚持生态优先,是新疆林业建设的战略选择。
干旱少雨、荒漠化和土地沙化严重、森林植被稀少、生态环境脆弱,这是新疆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现实与困难;在国家战略全局中具有特殊地位,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这是新疆被赋予的责任与担当。
一场生态建设与保护的战役就此打响。
1978年,三北防护林体系一期工程正式启动。1980年10月,原林业部同意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53个县列入“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范围,以木材生产为主的林业建设进入了生态建设与木材生产并重的发展新阶段。
2000年以来,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新疆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公益林保护等一批林业重点工程全面启动,生态建设取代木材生产,成为林业发展的第一要务。
通过大力实施林业重点工程,积极构建以防沙治沙为重点的林业生态体系新格局,新疆生态建设成果显著。截至2014年底,全区林地面积2.6115亿亩,较1978年增加2.1039亿亩;森林面积1.1115亿亩,较1978年增加857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4.5%,较1978年增加3.47个百分点;绿洲森林覆盖率达28.3%,较1978年增加16.5个百分点;活立木蓄积量3.5亿立方米,较1978年增加2.75亿立方米。
资源增长的速度还在进一步加快。2009年以来,全区每年人工造林增加250万亩以上。“十二五”以来,全区共完成沙化土地治理2674.7万亩,重点风沙治理区生态状况明显改善。
生态保护与恢复的成绩亦不逊色。天然林保护工程启动以来,全区1.02亿亩天然林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覆盖全区14个地州,3个国有林管理局的1.02亿亩国家级公益林得到了全面管护,公益林林分质量明显提高。截至2014年底,全区共建成森林、野生动植物、湿地和荒漠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42个。
几代务林人不懈努力,生态建设成为了建设美丽新疆的重要载体,绿色也在祖国西北边疆不断扩展。
产业发力,重生态也要重民生
林业是公益事业,也是基础产业,生态效益与社会、经济效益相辅相成,互不可缺。在新疆,特色林果业为二者找到了最佳契合点。
60年来,自治区各级党委、政府及各级林业部门将特色林果业作为调整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强力推动。特别是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自治区党委将特色林果业作为振兴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支柱产业之一全力推进。
截至2014年底,新疆特色林果总面积2200万亩,产量650万吨,建成了环塔里木盆地以红枣、核桃、杏、香梨、苹果等为主,面积近1400万亩的林果主产区。库尔勒香梨、阿克苏苹果、吐鲁番葡萄、哈密大枣,个个都鼎鼎有名、名扬海外。
在加强基地建设的同时,新疆积极发展壮大龙头企业,着重加强特色林果产品品牌和精深加工能力建设,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截至2014年底,全疆果品贮藏保鲜与加工企业达380家,组建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800家,精深加工产品400多种,年贮藏保鲜与加工处理能力突破300万吨。全区获得国家级和自治区级的各类知名品牌、名牌林果产品134个,其中13种林果产品及商标获中国驰名商标称号和“中国名牌产品”“中国农业名牌产品”,33种产品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目前,特色林果业已成为新疆各族农牧民持续大幅增收的支柱产业和促进南疆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产业。2014年,新疆特色林果业实现总产值450亿元。全区从事林果业的农民达530万人,农牧民来自林果业的人均收入超过1500元;林果业发展较早的地州、县市,林果业收入可占到农民人均收入的一半以上。
特色林果业一枝独秀,其他林业产业遍地开花。木材经营加工业、森林旅游业、花卉产业、野生动植物驯养繁殖业、沙产业,多种林业产业共同聚力,有力地带动了当地农牧民脱贫致富。
匆匆一甲子,绿色在新疆大地生根发芽,为全疆各族人民带来勃勃生机,也为建设美丽新疆书写下浓墨重彩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