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环保督查中心反馈对静海县环保督察情况 要求强化措施深化治理
本报记者童克难天津报道 受环境保护部委托,华北环境保护督查中心近日会同天津市环保局向静海县政府反馈了大气和水环境治理综合督察情况。静海县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各乡镇、开发区和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及相关人员参加了会议。
会上,天津市环保局副巡视员付永荣对静海县整改工作提出要求。静海县委书记冀国强做表态发言。
督察认为,近年来,静海县委、县政府坚持发展与保护并重,全力推进“美丽静海·一号工程”, 形成了一把手抓“一号工程”的组织体系;建立了“河长制”,出台了环境保护工作问责实施办法,制订了美丽静海建设实施意见;大力推进三年千企转型升级计划,工业企业污染突出问题得到一定遏制;加大环境综合治理力度,河流整治、大气治理、废酸回收、锌渣管控、黄标车淘汰等工作取得进展;环境执法力度不断强化,大气环境质量得到初步改善。
但通过综合督察仍然发现了一些突出问题,需要引起静海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
一是产业结构性污染问题突出。静海县产业结构单一,呈现明显的“一钢独大”格局,同时全县产业“散、小、乱、污”情况较为多见,大量酸洗、电镀、化工,以及部分金属制品、钢管制造等企业尚未入园,布局分散、配套不足、设施落后,不仅给当地环境治理带来巨大压力,也给全县环境保护带来较大风险隐患。
二是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静海县城镇生活污水收集处理不足,城镇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率仅为30%左右,各建制镇尚未开展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生活污泥未实现无害化处置,中水回用率较低;全县尚无垃圾无害化集中处理设施,非正规垃圾堆存点或填埋点多达300余处;县城建成区集中供热率仅为60%左右,各建制镇均为分散供热或散煤供暖,对冬季大气环境影响较大;工业园区环保基础设施配套不足,全县工业废水集中处理率仅为35%左右,酸洗污泥、锌渣等集中式处置设施尚未建成投运。
三是水环境治理形势十分严峻。2014年,境内8条主要河流和1个水库中,南运河九宣闸和团泊洼水库两个监测断面为V类水质,其余均为劣V类水质。2015年来,有关监测断面氨氮浓度虽有所下降,但水质总体污染情况没有明显变化,部分断面氟
化物还出现轻微超标。城市黑臭水体多见,大邱庄镇百亿工业园内环形干渠水体明显发黄,有工业污水直排河道;争光渠高官屯至张官屯段水体发绿发臭,沿岸小化工、小酒厂、小养殖场污水直排;静明化工等数家小化工企业污水直排,附近水渠水体发黄并散发异味。
四是环境风险隐患较为突出。静海县现有涉及重金属污染排放企业近60家,部分企业涉重金属污染排放尚未得到遏制;大量酸洗污泥、锌渣尚未实现规范化管理;大量存在的渗坑渗塘造成的局部污染和环境风险依然突出;多数煤气发生炉产生的煤焦油、含酚废水未实现有效收集;部分企业酸罐配套的安全环保应急措施不全。此外,唐官屯加工物流园的陆路油库是全县重要的大型环境风险源,对其监管需要做到规范、细致、有效。
五是面源污染尚未得到有效控制。静海县对散煤污染管控缺乏实质性措施,尚未建成洁净煤集中购销体系,全县仍有煤炭经营企业近130家,散煤煤质难以有效保障;建筑工地扬尘监管存在薄弱环节,尤其是县城周边工地,以及园区、乡镇工地,扬尘治理措施与标准要求相差较大。另外,企业扬尘管控不力的问题也较常见,如静海镇恩明煤炭厂煤堆未苫盖;台玻天津公司厂区内卸料场未进行封闭处理、料堆苫盖不全、厂区地面扬尘明显等。
六是大气环境质量形势依然严峻。2014年,静海县PM2.5年均浓度高出天津市平均水平10μg/m3,在全市位列靠后。2015年上半年,全县大气环境质量改善明显,但主要污染物平均浓度仍然超标较多,尤其是1月~3月供暖期间,空气改善程度明显低于天津市平均水平。另外,大邱庄镇环境治理任务艰巨,由于大量企业排放,加之道路扬尘与货车尾气污染,区域内环境状况较为严峻。
针对上述问题,督察要求,静海县应进一步提高认识,按照中央“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要求,强化措施,深化治理,狠抓监管,严肃问责,切实推进有关问题的整改落实。有关整改方案应在20个工作日内报送环境保护部,并抄报天津市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