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提·阿斯木:用好作品鼓舞人民

24.12.2015  15:48

阿拉提·阿斯木,同时使用维吾尔语、汉语两种语言进行创作,其汉语创作既具有鲜明的民族地域特色,又适应了文化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在区内外文学创作领域独树一帜。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作品曾获“新疆新时期文学奖”“天山文艺奖”“新疆德艺双馨奖”“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奖”等奖项。特别是小说《时间悄悄的嘴脸》,引发文学界热议。

新疆日报讯(通讯员赵剑尘报道)

或许读过阿拉提·阿斯木小说的人,心中都存有这样一个疑问,他究竟是什么样的一个人,才能把现实生活中的种种,以他直击人心、充满鲜美比喻与哲言警句的语言风格,以一种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叙事方式来表达?

特别是在读了他的小说《时间悄悄的嘴脸》之后,时间的嘴脸是一个怎样的界定和想象,时间在每个人心里的模样都不同,那么,“嘴脸”这个词在时间的无限跨度里,又含有什么样的深义?

《时间悄悄的嘴脸》是维吾尔族作家用汉语表现当代维吾尔族人生活的优秀小说,那些可以和诗句媲美的语句,那些悄悄潜入人心的独白,那些俏皮带有鲜明新疆特色的对话,那些展开故事层层剖析现实的段落……都是阿拉提·阿斯木的文字对人性的深刻把握和对人间正道与人心真善美的珍视。

描写当下人们的生活

12月10日,见到阿拉提·阿斯木,他倒了一杯热热的茶给笔者。

很显然,这个让人踏实的男子,是真实的阿拉提·阿斯木。当他说起话来,视线常常投向雾蒙蒙的窗外,仿佛在沉思中寻找语言的前进方向,又仿佛在回忆那过去的日子。

阿拉提·阿斯木现任新疆文联副主席、新疆作协副主席。在刚刚过去的一年时间里,他一直在喀什地区麦盖提县巴扎结米乡恰木古鲁克村住村。1958年出生在于田县的他,永远对生活在土地上的人民怀有深切的热爱。他和村民们一起生活、学习和劳动,深入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和思想状况。他发现,有一些村民们思想保守,已经落后到与现代化生活理念不相适应的地步,他们把生活和信仰混为一谈。

如何让这些村民们接触并受到现代文化的影响?这是住村后阿拉提·阿斯木常常思考的问题。

只要和村民在一起,他总是在闲聊时向村民表达自己的理念,启发村民如何跟上时代的步伐,怎样脚踏实地地提高自己的收入。他希望通过这些交流,能潜移默化地让村民们对外面的世界有更真实的了解。他与别的住村干部一起,竭尽全力帮扶村民,让他们切实享受现代文明成果。阿拉提·阿斯木和同事在村里开办了业余学校,从思想上引领村民们,注重把现代生活中积极先进的东西灌输到他们的头脑中,让他们思想更为解放、视野更为开阔,让村民对自身、对社会、对政策更加了解。

住村回来后,阿拉提·阿斯木脑海里,始终回旋着住村时看到和感受到的一切。他决定以住村生活为基础,写一本反映新疆60年发展的小说。

但是小说要怎样结构?怎么写才能表达现实生活?阿拉提·阿斯木在反复思考,不断有新想法,不断推翻,最终定下了主题,再一条条列提纲,在心里填充内容。

阿拉提·阿斯木笔下的主人公,是位从北京退休的老干部,回新疆探亲,和老同学会面,在乌鲁木齐、和田、喀什转了一圈,看到了在新疆大地上正在发生的真实状况: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一小部分年轻人受宗教极端思想影响,那些别有用心的分裂分子,企图通过宗教极端思想让热爱歌唱和舞蹈、创造出无数优秀民间文化的维吾尔族人回到中世纪的生活状态中,这是与现代生活理念和现代文化相悖的。退休老干部决定写一部回忆录,写新疆这么多年的发展变化,城市和农村的改变,各少数民族与新疆一起成长的故事。老干部通过回忆告诉读者,新疆是一个美丽的家园,各民族人民世世代代在这里繁衍生息,共同创造了新疆的昨天和今天,共同创造了今天的文明社会。新疆的发展史说明,正义的力量总会战胜一切邪恶。

这部20万字的小说,阿拉提·阿斯木已基本完成,即将出版。

思索与坚持成就文学路

在讲述这一切的阿拉提·阿斯木很平静。这种平静隐藏了他血脉里奔流的热血,隐藏了那颗为呈现真实新疆的心。

这种平静的力量是巨大的。它让阿拉提·阿斯木能够真正静下心来,全身心地投入到创作中去。

自从踏上文字这条路,迄今为止,阿拉提·阿斯木用双语(汉语和维吾尔语)创作了25部作品,其中14部长篇小说,其余都是中短篇小说集或散文集。他选择的题材直指当下生活的各个层面,他的笔下有各阶层人们的生活和社会冲突,也从不回避生存的挣扎与困惑。人性深层的善与恶及爱与恨,在故事的延展与层层递进的矛盾冲突中展现。

到现在阿拉提·阿斯木依然记得自己的第一篇小说《抢婚》。他在报社做记者时,听到了某个村里的姑娘被人强娶了,当时他详细了解了事情的前前后后。认为这件事值得关注,他从批评的角度完成了这个短篇小说。可写完后总觉得缺少点什么,第一稿被搁置。

阿拉提·阿斯木开始找小说真正缺失的点,他从小说的立意、主题重新出发,脑海里反复思索,是他做得最多的事。他找到了小说的关键点——被抢婚的女孩为什么不反抗?为什么不逃跑?阿拉提·阿斯木通过细节描写以及姑娘的心理活动,表现事情发生的真正原因,法治观念在基层人们心中的淡薄,深层次揭示了人不能因为好的生活条件而出卖自己合法权利,丧失追求爱情的自由!

在这之后,阿拉提·阿斯木养成了一个习惯:思索和坚持。

文学的创作,是阿拉提·阿斯木思索的主要内容。闲暇时间,走在路上、坐在车上甚至吃饭时,只要没人和他说话,他的脑海中,一直反复萦绕正在创作中的小说。

坚持,则体现在他的写作当中。25部作品,正是他坚持的写照。这些丰硕的果实,也给新疆文学创作尤其是少数民族作家的创作产生标杆与引领作用。

他认为,少数民族作家的教育应该是多方面的,这方面,新疆作家协会这几年做了一些工作,比如本地培训和与内地友好作协联合办班,效果不错。但是,作家要解决自我教育问题,走出圈子,走出自我,走出地域和狭隘,面向最广泛的文学天地,创作出时代的精品,实现自我价值。

阿拉提·阿斯木就是怀着这样的雄心壮志,大踏步地走在文学创作的艰辛路上。他的写作时间,大多数是在晚上和节假日。当许多人已沉浸在梦乡时,他在写作;当人们在大假期间走亲访友、出外游玩时,他还在写作。他曾有很多个白天上班晚上写作一不小心竟然写到天都亮了的日子。

这些有限的时间,在他这里是可以无限延长的,延长至每个文字里,延长到他的坚持里。而不同的生命则在他的文字里生长繁衍,演绎真实的喜怒悲欢。

阿拉提·阿斯木坚定地走在文学这条漫漫长路上,用好作品鼓舞人民,是砥砺他不懈地走下去的理想与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