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尼亚•对森毕:主动拉投资办厂 做微商、做公益的哈萨克辣妈
资料图:达尼娅一家邀请汉族孤儿王克杰来做客,亲手做了许多美食来款待。(孙忠玉摄)
天山网奇台讯(记者曾贤荣报道)“白白胖胖的奶疙瘩出炉了……你值得拥有”达尼亚•对森毕常在微信上卖萌,晒孩子、晒奶疙瘩制作过程,微信里说话也是“亲”啊“亲”的称呼别人。看到这,你以为这个微信潮人是个软妹子还是女汉子,都不是。标准吃货和代购都弱爆了,她是个35岁自主创业的哈萨克族女性,也是两个女儿的母亲,还是“爱心妈妈”组织的负责人。
达尼亚•对森毕有两个女儿,一个12岁,一个6岁。她也和其他母亲一样,在微信里叫孩子们“宝宝”,变身“晒娃狂魔”:六一儿童节,孩子们参加了学校的表演,她一边晒演出照,一边感叹“好美呀!好想念童年”。偶尔也“启用”下自家的小模特,让女儿作为厂里新产品的展示模特,小家伙有模有样,推荐诚意满满。
记者刚加达尼亚的微信时,感叹她这么熟练玩转微商,和初见她时乡村淳朴的大姐的表面印象实在搭不上。她开办了村里第一家农家乐,还做了奶制品加工厂的负责人,牵头组织了公益组织……渐渐,这个乡村励志故事满满展开。
“卧底”住村工作组 主动拉来投资
达尼亚所在的新疆昌吉州奇台县五马场哈萨克族乡阿哈什胡拉克村,是一个以哈萨克族为主体民族的牧业村,长期以来,村里的哈萨克族妇女擅长民族特色奶制品传统工艺,由于缺少投资,只能在自己家的小作坊加工,村里的人均收入低于全县平均水平。
2014年3月,达尼亚到昌吉州“访惠聚”住村工作组当起了做饭师傅。她一边做饭,一边观察着工作组每天的工作动向。这一个多月,她发现工作组每天开会讨论的问题都是如何帮村里改变现状,如何做好村里的工作。她放心了。5月9日,她主动找到时任工作组组长的郭建新,表明了想在村里办奶制品加工厂的想法,这样可以解决牛奶卖难问题,也解决了村里妇女若出去打工不能照顾家的问题。
2014年5月,昌吉州卫生局和乡党委筹措资金70万元,把村委会门口的菜地让出来,建成520平米的生产厂房,成立五马场乡阿合加尔马乳制品加工厂。工作组还积极帮她办了卫生许可证和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标志。目前,厂子生产的奶疙瘩、酥油等哈萨克族传统乳制品,年产量5000公斤,产值50万元。产品通过口碑传播、微店等方式,远销到上海、福建、甘肃、乌鲁木齐等省区和城市。
她主动联系曾在县里挂职的上海、福建籍的干部,让产品得以在外省销售。她又开通了微信,名字就是厂名,常常把新产品的进展发上去。
做公益说干就干 带领更多人献爱心
2011年,她跟女儿米娜到学校开家长会,发现有个汉族男孩又黑又瘦,学习成绩全班最差,一打听才知道他叫王克杰,母亲去世了,父亲工作负担重无暇顾及他。达尼娅动把王克杰领回自己家里,给他买衣服、做好吃的,并资助他学习,王克杰在达尼娅的关怀下,身体变胖了,学习成绩也明显提高,让王克杰重新感受到了母爱的温暖。
她和村里姐妹外出做生意时会接触到一些信息,哪里的孩子需要帮助,于是2012年3月她带头成立一个“爱心妈妈”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帮助那些家庭特别困难的妇女和孩子。
如今,这支“爱心妈妈志愿服务队”升级为“爱心妈妈志愿服务协会”,协会已经发展到110人,有回族、汉族、哈萨克族、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等5个民族,救助的范围也由阿哈什胡拉克村扩大到五马场全乡。协会定向救助25个贫困孩子、3名残疾人和一些孤寡老人,另外,每年还救助一些贫困患者。
说起未来,她很明确地告诉记者,现在大学毕业生那么多,希望那些想做事但是没有资金的、有想法想不知道如何实现的人,能和我一起做事业。这话从一个普通农村妇女的口中说出,语言质朴,但是充满希望。她是这样说服更多人加入到“爱心妈妈”公益组织的:“如果每个人一年少买一件新衣服,我们就可以帮助更多人”,还是一样朴素的话,行动起来,就有了今天的“爱心妈妈”。她用自己的手,一点一点实现自己的想法,书写着乡村的励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