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草原之子》在西宁演出综述

21.12.2015  13:38

把日历翻回9月25日上午,胜利宾馆10号楼会议厅温暖而圣洁。在“学习尕布龙精神践行‘三严三实’”座谈会上,那些当年从我省先进典型人物、已故青海省副省长尕布龙同志身上汲取过力量的人们,深情回顾了他朴实为人、勤恳办事、一心为民的一生。从此,在青海大地掀起了一场“大力弘扬尕布龙精神,更高树立起‘三严三实’标杆”的学习热潮。

把时钟拨回到12月15日至19日,青海大剧院温暖而肃穆。话剧《草原之子》以尕布龙同志真实的人生经历、感人的事迹和心系百姓的真挚情感为切入点,展现了青藏高原一名少数民族党员干部一生的坚定信仰和精神追求。他,勤政务实、艰苦朴素的高尚品格,生命不止、工作不息的职业精神,奉献自己、淡泊名利的忘我精神,把引导全省广大党员干部“挺起精神脊梁,争做‘三严三实’的忠实践行者”推向新的高潮。

精神之火生生不息

尕布龙,一位被全省广大群众尊称为“牧人省长”、“公仆省长”、“省城里的好乡亲”的老共产党员。他身居高位却长期和普通民众保持着血肉关系,为民务实清廉;他在职在位时,严以用权、不谋私利,克己奉公,廉洁自律;他心中时刻牵挂着群众疾苦,把人生追求融入到党和人民的事业中,忠实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从领导岗位退下后,创业实干、鞠躬尽瘁,以自己的生命染绿西宁大美山川……

连续5天的时间里,来自西宁地区社会各界观众近五千人接受了一次巨大的心灵震撼和精神洗礼!每天,青海大剧院里掌声雷动,泪水纷飞。

舞台上,由序曲、夏之高原、秋之西宁、冬之金银滩、春之凤凰山和尾声6个部分组成的《草原之子》,以绚丽多变的舞台视觉、载歌载舞的表演处理,展示了尕布龙同志平凡却又辉煌的一生。

上世纪80年代初期,海东县秋粮歉收,省委、省政府部署新决策——调庄迁移,布英德力格省长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深入农牧业生产第一线调查研究……

海北藏族自治州州委书记尼玛卓玛是流着泪看完这部话剧的,演员们真情实感的表演把她又带回和尕布龙同志共事的那段难忘岁月。

尕布龙同志是个‘忙活人’,哪里工作最苦最累,他就会出现在哪里。他很少待在机关,一有机会就往乡下跑。下乡时,他经常半路下车,绕道步行,走帐篷、串牧户,一年要跑五六万公里,几乎每个乡村都留下了他的脚印。他的车后备箱里常年装着一些劳动工具、一床狗皮垫子、一袋白面、一袋青稞面,走到哪里就干到哪里、睡到哪里、吃到哪里……

辽阔草原,见证了他成百上千次艰苦跋涉化解扶贫难题;连绵大山,记住他不知疲倦翻山越岭改善学校条件;奔流湟水,难忘他不计其数地下乡调研关心生产发展……

在省城,布英德力格省长的家成了牧民的宿舍,厨师一天要做20多个人的饭;一位牧民看病钱不够,布省长的工资全资助完了,只好跟秘书借钱……

尕布龙把自己的4间平房用土坯隔成了5间半,半间当自己的卧室,其余5间共搭了11张床。用自己的工资购置被褥和羊毛毡,免费为来西宁治病、办事的牧民提供住宿,成了“牧民店”。

有一年,藏族牧民旦增夫妇患肺病,想到西宁治疗,他们打听到了尕布龙家的“牧民店”,顺利地住了进来。在8个月的治疗期间,尕布龙亲自给他们联系医院、找医生、垫付医药费。夫妻俩病愈返回草原时,流着眼泪对尕布龙说:“一辈子忘不了您的大恩情。

"生命可以燃尽,但精神之火不会熄灭。"省卫生计生委机关党委书记熊成钢感慨万分,越是深入了解尕布龙同志的生平,越是被他勤政务实、艰苦朴素、淡泊名利的精神打动。尕布龙同志的先进事迹感人至深,反映出的忠诚、担当、清廉、奉献精神,正是'三严三实'的生动体现。"

绿叶对根的浓浓情意

"金银滩遭遇特大雪灾,众多牧民被困草原深处,其中还有一位即将待产的孕妇。布英德力格省长组织干部群众全力救援,不顾自己的病体、强行托起马车为产妇挡风雪,自己却被冻成'雪人'……"

1985年冬天,一场特大雪灾袭击青南高原,2000多户人家断粮。时任副省长的尕布龙已经年近六旬,身边很多人都劝他:"您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好,别去一线了。"可他哪能坐得住,二话没说便跳上连夜赶赴玉树救灾的汽车。5300米的指挥部前线,积雪足足有一米厚,通往乡村的道路全都被封死。

"群众都脱险了,再回去!"他心中只有一个信念。搬草料、运燃料、安置群众、转移牛羊……尕布龙和大家一起在高原上扛了一个星期,直到晕倒在现场。当尕布龙撤下来时,他脸色发紫,感冒引起的肺气肿险些要了他的命,以致落下了肺气肿的病根儿。从此,只要一到海拔高一点的地方,他就喘不过气来。

"阿爸!"剧中雪山救援的场景,布英德力格省长女儿一声撕心裂肺的叫声,刺痛了全场观众的心。当女儿哭泣着埋怨他不能像别人的阿爸一样照顾家时,观众们心酸流泪,被主人公舍小家、顾大家的精神深深打动。

尕布龙一生没有亲生儿女,老伴因病致残,所有的医药费都是自掏腰包。养女的户口至今还在海晏县老家,养子只是青海大学的一名普通职工,外孙女在家乡的一个小镇上担任镇党委副书记。

"别说是一个省级干部,就连我们普通老百姓都很难做到这样。"青海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教师赵莲的眼圈红了,"我从来没觉得尕布龙同志像今天这样离我这么近。作为一名教师,我以后也要向他那样,牢记使命,不畏困难,真抓实干,勇于担当,在本职岗位上不断创出佳绩。"

"退休之后,布英德力格省长也不闲着,长年带领干部职工种草植树,为西宁的绿化工程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用生命染绿了南北两山……"

1993年,尕布龙从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的岗位上卸任,同年,他被任命为西宁南北山绿化指挥部常务副总指挥。青海生态独特脆弱,让南北两山变绿,谈何容易?退休第二天,尕布龙就扛着锄头带人上了山,从那时起,他就"泡"在了山里。

从1993年开始植树直至2011年去世,尕布龙在南北山林区的劳动日多达3000多天,就连每年大年初一至初三,他都亲自上山值班,从未间断。18年来,他带领大伙儿植树造林3.75万亩,栽树近3000万株……如今南北两山的森林覆盖率由当初的7.2%提高到现在的75%,成为青海省生态文明建设的标志性工程。

西部矿业集团有限公司职工刘显梅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尕布龙同志用自己的行动表明,一个干部只有具备了高尚品格和自律精神,能够时时处处以廉洁自律的标准规范自己的行为,才能真正成为为民谋利、清正廉洁的好干部,也才能真心获得群众的拥护和爱戴。我们要学习他的崇高精神,干干净净办事、清清白白做人,不断校正自己的人生坐标,将人生的航向和人民群众的福祉牢牢绑在一起。"

永不磨灭的巍峨丰碑

"人家说我是公仆,我就是要为人民服务!"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不能做对不起老百姓的事儿,这辈子我图的就是心安!"

"我是牧民的孩子,是青海老百姓的孩子,更是大草原的孩子……"

演出最后,当年事已高的布英德力格省长如雕塑般挺立在广袤的大草原,向早已逝去的妻子吐露心声时,现场爆发了雷鸣般的掌声,泪水喷涌而出。观众们都为这个说话算话、一心为民的好干部叫好。

是的,尕布龙从来不把自己当"大官"看。"别叫我省长,我就是个牧民。"这是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从放下牧鞭走进党政机关的那一天起,尕布龙就对自己说:"不能忘了养育自己的草原和牧民群众。"几十年来,职位不断升高,手中的权力越来越大,他却不忘初心。

尕布龙平时舍不得多吃点肉,舍不得多穿一件新衣服。但为了救助那些贫困农牧民群众,他出手却很大方。他说:"我本是一个放羊娃,是党把我培养成了一个干部,我这样做,只是尽了一点责任和义务。"

在百姓心中,尕布龙已成为永不磨灭的巍峨丰碑。在他去世近3年后,我省媒体评选"影响青海历史人物"活动中,原本不在候选人名单中的他,却在短短几周内受到数千群众联名推荐,最终高票当选。

"尕布龙同志是从我们海北州走出去的,是我们的骄傲。他用质朴、廉洁和执着,书写了一名共产党人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绘就了一幅壮美多彩的人生画卷。他虽然已经离开了我们,但他的精神历久弥新,将不断指引我们前行,为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贯彻落实"四个全面",奋力打造"三区"做出不懈努力。"海北州委宣传部部长高波的精神十分振奋。

"尕布龙同志用一生的奋斗和奉献,为我们作出了一个基层党员干部应当怎样为群众服务的表率。我们要按照'三严三实'要求,把向尕布龙等先进人物学习的活动进一步引向深入,把专题教育的成效进一步化作转变作风、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以严和实的精神推动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共青团平安区委干部王宁激动地说。

让我们在尕布龙精神的温暖和指引下,沿着尕布龙同志的足印,更高树立起"三严三实"的标杆,为把青海建设得更加和谐美丽而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