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地区金融集聚及城镇化建设探究

11.09.2014  13:50

[摘要] 金融集聚主要通过金融集聚效益、企业扩散效益、金融溢出效益和金融功能促进经济的增长。在城镇化建设中,金融集聚可以为城镇建设及产业发展提供资金融通,同样城镇化也有助于促进地区金融集聚的发展。同时城镇化建设不仅是金融集聚的基础,其建设过程本身就对金融集聚有着强烈的需求。今后西部地区应加强金融集聚的政策支持,提升城镇化建设的整体水平,推动金融创新,从而营造金融集聚的有利环境。

   (中经评论·北京) 前言
  
金融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信息经济时代,经济发展更需要高水平的金融支撑。金融集聚主要通过金融集聚效益、企业扩散效益、金融溢出效益和金融功能促进经济的增长。在城镇化建设中,金融集聚可以为城镇建设及产业发展提供资金融通,同样城镇化也有助于促进地区金融集聚的发展。我国西部地区与中东部地区相比,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西部地区应积极为金融集聚创造良好的条件,推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迈上更高台阶。
  
  一、西部地区金融集聚水平
  

  我国学者戴志敏在对江西省金融集聚效率进行研究时,将经济信用化、金融机构贷款规模、信贷转换率、商业银行信贷比重、直接融资比率、非公有制经济信贷融资比重作为评价金融集聚水平的主要指标。学者陈立泰、刘倩在此基础上选择经济信用化、金融机构贷款规模、信贷转换率、直接融资比率以及保险公司投资规模作为指标,对我国西部十二个省份的金融集聚水平进行研究。其结果显示,西部地区不同省份金融集聚水平存在区域差异。其中更靠近中部地区的部分西部省市,其金融集聚水平相对较高,如重庆、贵州、云南、陕西、宁夏等省市。而其他西部省份距离中部地区较远,金融集聚水平相对较低。
  通过对西部地区不同省份金融集聚水平的比较看出,地理位置、经济水平、交通条件、气候条件的差异与地区金融集聚水平有着紧密的关联。重庆、贵州等几个省市因靠近中部地区,可以获得中东部地区金融集聚溢出效应的影响,吸收中东部地区金融业发展的先进经验,从而带动本地区的金融集聚。这些省市在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更高,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发展能够聚集更多的企业,因而对金融集聚具有带动作用。而且交通条件和气候条件也能为金融集聚提供必要的支持。相比之下,地处偏远的西部省份金融集聚效应不明显则有着多方面的原因。首先,从地区位置来看,甘肃、青海、西藏等地距离中东部地区较远,缺少地缘优势,不利于向中东部地区学习金融业的经验。同时地域位置的遥远也导致信息传输效率的下降,使西部地区技术创新明显落后于中东部地区。加之经济落后,交通不便,贸易欠发达,人口密度低,企业进出存在困难,因而难以汇聚众多的企业参与,缺少对金融集聚的吸引力。这些省份金融业不够发达,市场资金融通规模有限,如西北地区仍是以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为主,第三产业尚未形成蓬勃发展的趋势,这也是金融集聚水平较低的重要原因。
  
  二、西部地区金融集聚与城镇化建设的关系
  

  西部地区金融集聚与城镇化建设之间存在互动关系。从当前情况来看,金融集聚有助于为西部地区城镇化建设提供资金融通支持,带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同时城镇化建设不仅是金融集聚的基础,其建设过程本身就对金融集聚有着强烈的需求。
  
   (一)西部地区金融集聚对城镇化建设的影响
  
  
西部地区金融集聚可以为城镇化建设提供资金融通支持,进而带动地区经济发展,使城镇化的步伐加快。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大力开展基础设施建设,满足日益增多的城镇人口的居住需求、公共服务需求以及消费需求,而且地区产业结构也将随之调整,工业和服务业将呈现更快的发展速度。而各项建设的开展都需要充足的资金保障,特别是在西部地区,本身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薄弱,城镇化进程明显落后中东部地区,且西部十二个省份之间也存在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差距,建设工作投资巨大,资金融通成为城镇化建设顺利推进的保障。
  资本的逐利性偏好使得金融机构将网点设立在经济繁荣地区,导致当前农村单一、小规模、缺乏层次的金融组织体系无法满足城镇化建设的庞大资金需求。金融机构的分散、金融中心的缺乏显然不利于解决西部地区城镇化建设的资金需求,进而也会影响城镇化建设的进程。金融集聚的发展则有助于促进金融机构的聚集,扩大西部地区金融业务规模,如信贷、直接融资的发展。通过金融集聚,西部地区城镇化建设的资金瓶颈问题不仅能够得到解决,由此也将带动地区经济的发展。随着金融集聚水平的提高,以及城镇化建设的加快,越来越多的资本将流入西部地区,并吸引更多的企业进入西部地区,从事城镇化的相关建设活动,如城镇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的发展,住宅、消费领域的投资等,都是城镇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西部地区虽然地处偏远,交通和气候条件欠佳,但也有其自身的资源禀赋特点,适合发展地区特色产业。金融集聚则可以为地区经济发展注入活力,提高地区金融服务水平。
  
   (二)西部地区城镇化建设对金融集聚的影响
  
  
不仅金融集聚对西部地区城镇化建设具有积极的影响,城镇化建设也可以带动金融集聚的发展,成为金融集聚的重要基础。
  首先,城镇化发展的水平决定金融集聚程度。城镇化水平可以从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区位环境、居民生活以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得到体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越高,资本和技术越密集、中高学历人口越多,市场和自然环境越理想,居民消费水平越高,地区城镇化水平也相对更高,进而促进金融集聚。而西部地区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区位环境等方面建设的滞后也会对金融集聚产生影响。只有当西部地区形成一定规模的城镇化建设,孕育良好的投资发展环境,企业数量也达到一定规模,才能提高地区招商引资的吸引力,金融资源才能具备向西部地区流动的意愿。所以当西部地区城镇化水平相对较低时,其金融集聚水平也明显落后于中东部地区。
  其次,城镇化建设为经济发展提供支持,进而促进金融业的发展。城镇化建设通过改善地区基础设施条件,促进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地区总产值,提高居民消费水平,实现地区可持续发展,可以带动本地区经济规模的扩大,为金融业发展创造条件,其溢出效应、基础设施、外商直接投资存量及城市规模等要素成为金融集聚的基础和推动力量。地区经济的持续发展不仅需要资金支持,也可以汇集资金,吸引投资,进而为金融集聚奠定坚实的基础。从西部地区不同省份之间的比较可以看出,城镇化建设步伐较快、经济水平相对较高的省份,其金融集聚水平相对更高。
  最后,城镇化建设本身也对金融集聚有着强烈的需求。城镇化是传统乡村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转型的过程,具体可表现为人口职业、产业结构、地域空间等多方面的变化。因此,城镇化不仅仅带来城镇人口的显著增长,随着人口规模的变化,区域范围内还会产生一系列的联动反应,在经济领域主要表现为城镇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比重的上升,由此产生对金融集聚的需求。一方面,伴随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形成对金融业发展的强烈需求;在地理空间上,金融集聚现象将跟随产业结构水平的集聚来布局,从而表现出空间布局上的相似性。西部地区城镇化建设水平不高,今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还需要实现广泛和深入的发展,不断提高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在地区经济中的占比,这就需要金融集聚给予强有力的支撑。另一方面,从社会生活来看,城镇人口的增加势必会产生更多的金融服务需求。人口职业的变化从深层次还表现为人口受教育水平、职业技能水平的普遍提高,因而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也会更加明显,如储蓄、消费、信贷、理财等金融需求,也会随城镇整体的发展而变化。而且城镇化还需要社会公共服务领域的发展,医疗卫生、教育、交通等公共服务建设同样需要资金融通。
  
  三、推动西部地区金融集聚的举措
  

  针对我国西部地区金融集聚的现状,今后政府部门应提供金融集聚的支持政策,努力推进西部地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镇化建设的整体水平,推动西部地区金融创新,从而营造金融集聚的有利环境。
  
   (一)提供金融集聚的政策支持
  
  
国内外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单纯依靠供给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仍然有限,所以西部地区可以借鉴国内外一些先进经验,借助政策杠杆的力量,鼓励金融集聚,加速地区金融业的发展。作为政府部门,应当积极搭建金融集聚平台,加速地区城镇化建设的步伐。从以往中东部地区金融业积累的经验来看,政府制定相应的鼓励政策,搭建金融集聚平台,可以迅速吸引大批金融企业的入驻,发挥金融集聚效应。例如,我国东部城市建立的金融街、金融区等都颇具代表性。作为西部地区,通过平台建设,搭建金融中心,对于缩小和中东部地区的经济差距、调整产业结构都具有不可或缺的意义。但值得注意的是,中东部地区在金融集聚方面取得的成果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息息相关,西部地区为金融集聚制定鼓励政策,也必须关注政策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当某一地区拥有的资源禀赋和金融发展相契合时,对金融资源的协调、配置、整合能力较强,因而有利于促进金融集聚,反之金融发展则相对落后。所以政府部门对于政策的制定,既要充分发挥政策的鼓励作用,为金融业发展提供宽松的环境,又要以地区经济发展为前提,确保经济的稳步增长,使政策具备坚实的经济基础,进而通过金融集聚带动地区城镇化建设的发展。
  
   (二)提高城镇化建设的整体水平
  
  
为促进金融集聚的发展,西部地区应提高城镇化建设的整体水平。无论是城镇化还是金融集聚,两者都离不开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首先,西部地区应积极开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金融业及其他行业企业的进入、贸易发展、资源流动创造良好的交通条件。同时政府部门应加大西部城镇住宅、商贸、医疗卫生、教育等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城镇人口的聚集与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密切相关,缺少基础设施的支持,人口向城镇流动和聚集的速度也较为缓慢。所以西部地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应立足长远发展,通过居住环境以及公共服务的完善,不断增加城镇人口比重。其次,西部地区应加强产业结构调整。部分西部省份仍以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为主,第三产业发展缓慢,因而缺乏金融集聚的吸引力。今后西部地区应着力从本地区特色资源出发,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优势,培育地区特色产业和主导产业,进而形成城镇龙头产业,在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的同时,使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比重稳步上升。最后,城镇化建设应关注可持续发展。西部地区应重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以及能源节约,合理引导居民消费,鼓励科技创新,从而实现地区可持续发展,提高城镇化建设的整体水平。
  
   (三)推动西部地区金融创新
  
  
西部地区金融业务较为传统,缺乏创新,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加快,西部地区应大力发展金融创新,增强金融业发展的活力。城镇化建设进程中,大中小企业的增加,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都将带动信贷业务的增长。西部地区可以从信贷、抵押方面入手,尝试开展金融创新。例如为中小企业提供多元化的抵押贷款服务,或是利用现有的资源优势,设立林权抵押贷款,提高授信额度等,都有利于提高金融业务的灵活性,吸引企业参与投资建设。在此过程中,政府部门应积极构建金融创新的产权制度与交易平台,规范金融秩序,培育金融创新的良好环境。

(《时代金融》,四川商务职业学院,王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