疆浙沪三地医生携手助640克“袖珍婴儿”度过危险期

26.10.2017  14:50
原标题:“袖珍婴儿”出生体重仅640克 巴掌大的他身患22种疾病,疆浙沪三地医生携手助其度过危险期

  努尔亚·热加甫在护理小豆丁。 (受访者供图)

  孩子的降生对家庭来说是件幸福的事,可新疆乌鲁木齐市民艾米的这份幸福却一波三折,来之不易。

  今年6月,艾米生下儿子小豆丁,出生时他仅有巴掌大,体重640克,患有22种疾病。此后的4个月里,他几度面临死亡的威胁。在医生与父母的坚持下,最终度过危险期。

  25日,记者在自治区人民医院新生儿科病房见到前来复查的小豆丁。如今2.4公斤的他,矫正胎龄47周,相当于按预产期正常出生后一个半月的宝宝,已能自主吮吸母乳了。

  今年6月17日,怀孕28周的艾米突然腹痛难忍,被送入自治区人民医院。经检查发现,其出现胎盘早剥、胎膜早破,须立即实施剖腹产。

  “当时孩子在母体内仅有28周。”该院新生儿科副主任努尔亚·热加甫说,未足月且出生体重在一公斤以下的孩子,身体的各脏器都未发育成熟,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

  在焦急的等待中,小豆丁降生,体重仅有640克,巴掌大小,胳膊和成人的拇指一般粗细。

  努尔亚说,通常28周的孩子体重应在900克至1100克,小豆丁的体重和发育明显小于胎龄。640克的新生儿在新疆属首例,在全国也十分罕见,救治难度和风险极大。

  “孩子出生时几乎没有呼吸,微弱的心跳每分钟仅有50次,情况凶险。”努尔亚说。

  由于出生时还伴有多脏器衰竭、疝气、贫血等22种疾病,医生需用输液方式对孩子进行营养输入及抗感染治疗,但其血管根本无法注射。于是医生利用孩子的脐静脉配合PICC留置针,在孩子的体内创建了两个通道,不论是营养液还是药物,最终都能直接输送到心脏,再由机体分配至全身。

  “他的皮肤像胶质一样,轻微摩擦都会破皮。”努尔亚说,医护人员将小豆丁放进了湿度达90%的恒温暖箱,每两小时就要给他翻身,防止生褥疮。

  在不断的努力下,小豆丁的状况一点点好转。可就在出生一个月后,他却突发颅内出血,并伴有感染性休克。

  努尔亚立即联系浙江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援疆专家陈正、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专家王来栓及自治区人民医院新生儿科老专家李明珠,共同参与到了小豆丁的治疗中。三地专家与护士们几个昼夜没合眼,一直守护在孩子身旁,随时调整治疗方案。小豆丁终于再次脱离危险。

  之后,医院尝试了“袋鼠式”护理,每天让豆丁趴在艾米的胸膛,艾米一边轻抚他,一边哼唱儿歌。“母婴的肌肤接触,有利于产妇催乳,刺激新生儿肺功能等的发育。”努尔亚说,经过四个多月的持续治疗和院外随访,目前小豆丁的生命体征趋于平稳,大多数疾病也已经治愈。(刘薇)

(责编:李晓啸、韩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