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连续六年蝉联西部省区首位

02.01.2015  11:53

2014年12月28日,笔者从新疆若羌县农经局获悉,2014年,该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再创新高,较2013年增加2119元,达到26500元,连续六年蝉联西部十二省区市首位。

笔者了解到,随着进入红枣盛果期挂果面积的增加,加之2014年该县红枣采摘期晚、挂果时间长,红枣的品质更胜往年,红枣产量由去年的4.8万吨上升到2014年的5.52万吨,红枣总产值预计达20亿元以上,该县农牧民再获丰收,红枣继续鼓起了农牧民的钱袋子。

有着十余年红枣种植经验的该县吾塔木乡尤勒滚艾日克村枣农陈晓明,2014年16亩红枣收入26万元,看到自家种植红枣的经济效益逐年提高,收入越来越多,他非常满意。“作为一个农民,干半年歇半年,每年收入几十万,我知足了。”陈晓明对笔者说道。

我们农民现在是真正的富裕了,做梦也没想到能挣上这么多的钱。”该县吾塔木乡库西艾日克村枣农牙生·玉素甫不住地感叹:种植红枣彻底改变了他的生活。种了红枣后,他家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全家住上了300平米的新房,圈里养着20余只羊和3头牛,2014年17亩的红枣卖了28万元,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如今,在该县像牙生·玉素甫这样通过种植红枣收入不断提高的农牧民还有很多,“万元户是贫困户,十万元户刚起步,二十万元户才算富”已成为了事实。随着红枣收入越来越高,该县购买楼房、私家车的农牧民也越来越多。

2014年以来,该县以打造中国最优红枣基地为目标,按照无公害、绿色、有机红枣生产要求,全面落实红枣修剪、深施农家肥、病虫害统防统治、统一采摘等措施,不断提升若羌红枣品质,加大红枣原产地保护工作,启用“若羌红枣”专用地理标志,积极推进若羌红枣二维码贴标销售,全力推动“保品质、创品牌”工作,积极参加北京、上海、广州等地举办的特色林果产品交易会,先后荣获10项产品金奖、4项产品银奖,全面启动若羌红枣异地打假专项行动,查获假冒若羌红枣100余吨,假冒包装箱10000余个,有力地维护了若羌红枣的品质和形象;大力支持本地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发展,实现红枣就地加工生产,红枣年加工能力达4万余吨,红枣产业实现了产销两旺的势头,并于近日再获“中国红枣之乡”荣誉称号,截止目前,该县红枣种植面积累计达到22万亩,红枣已成为当地农牧民群众名副其实的“绿色银行”。

该县县委书记党峰说,红枣产业是若羌农牧民群众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和充满希望的朝阳产业,特别是2014年“若羌红枣”屡获殊荣,更加坚定了我们做精做强红枣产业、保护提升若羌红枣品质和争创中国驰名品牌的信心和决心,今后,我们将深入推进“保品质、创品牌”工作,积极打造中国最优红枣示范县,通过建立新疆重要的果品交易集散地和中国最大的红枣交割市场,把若羌打造成为全国红枣行业的“风向标”和最有“话语权”的地方,把若羌红枣推向全国、推向世界,为继续推进农牧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发展做出积极贡献。(通讯员 田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