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粹的艺术 纯粹的人
图为张火丁访美演出海报。
5月24日,程派青衣张火丁以《白蛇传》压轴第十六届“相约北京”艺术节。她别开生面地与叶少兰、宋小川、张尧、张兵老中青四位“许仙”对戏,文武昆乱不挡,无一字不响无一姿不美。作为程派第三代传人,张火丁以低回婉转的唱腔、娴熟精湛的身段备受观众喜爱,造就了当今戏曲界颇为独特又颇具玩味的“张火丁现象”。
张火丁因何独特,“张火丁现象”因何而起,“张火丁现象”之于京剧又有何意义?本期“文化圆桌”透视“张火丁现象”。
——编 者
京剧传播需要新的故事
秦文焕
5月13日上午9点30分,《白蛇传》开票,长安大戏院售票窗口已聚集了数百人,有的戏迷凌晨2点就来排队。一场演出,竟能如此受到观众的推崇,这不仅是第十六届“相约北京”艺术节的独特景观,放在当下演出界也极为特别。
张火丁与“相约北京”艺术节的合作可以追溯到1年前。2015年5月,张火丁以程派经典剧目《春闺梦》《锁麟囊》为第十五届“相约北京”谢幕。作为亚洲地区春季最大的综合性国际艺术节,“相约北京”从2000年开始举办,每年都有近千名国内外艺术家带来近百场精彩演出。从最初以邀请国外名团名家为主,到近年国内知名演出的分量不断增加,“相约北京”的变化见证了新世纪中国舞台艺术的成长。但一直以来,交响乐、芭蕾舞剧都是“相约北京”的压轴大戏,张火丁与程派艺术实现了历史上的第一次。而在众多世界级名家名团中,张火丁连续两年压轴“相约北京”,不仅是对其艺术成就的肯定,也体现了强烈的文化自信。
我们对张火丁的信心,不仅来自于国内热情忠诚的“灯迷”,更来自2015年9月张火丁的成功“出海”。由中国戏曲学院和中国对外文化集团联合运作,张火丁在美国纽约林肯艺术中心大卫·寇克剧院演出了经典大戏《锁麟囊》和《白蛇传》。《纽约时报》连续4次刊发整版或半版篇幅的评论文章,称其影响力堪比86年前的梅兰芳访美。
这是张火丁的首次访美,我们整合5年来在纽约演出市场的经验,完全依照当地的运作模式予以推广。筹备期超出半年,宣传期持续3个月。我们的目标观众是当地主流社会人群,通过人格化的传播,树立张火丁的形象,通过主流媒体和意见领袖的发声,让人们意识到这是一台现象级的、不可错过的演出。事实表明,这一传播策略是成功的,全部演出门票提前售罄,观众人群和我们锁定的目标对位十分精准。
在演出之前,我们还举办了4场专题讲座。有的面向华人群体,有的面向高校学生,最精彩的是知名学者、哈佛大学王德威教授和密歇根大学汉学家陆大伟教授主讲的两场讲座。横跨东西方文化的王德威教授感慨说,“京剧的再次崛起需要一个故事,这次故事的主角就是张火丁”。而张火丁,的确让古老的京剧艺术,成为大卫·寇克剧院的主角。当观众全体起立为张火丁鼓掌叫好时,我们仿佛回到了国家大剧院、长安大戏院,回到了京剧的故乡,那种文化的自豪感难以言表。
张火丁访美的成功来之不易。中国对外文化集团每年在全球运作数千场各式演出,深知要在海外树立起一个中国艺术家的形象是多么艰难。张火丁的成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文化正在不断提升自己的影响力和吸引力,但根本上源于京剧的艺术魅力和张火丁的艺术造诣。诚如我集团董事长张宇提出,中国文化应“人格化”走出去,这次访美成功也印证了这一理念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通过合作我发现,“戏比天大”在张火丁身上发挥到了极致,是对京剧的痴迷和认真成就了张火丁。京剧是角儿的艺术,但角儿的成长离不开脚下的土地。张火丁的团队有特别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演出时整个乐队全神贯注去听她的每一个音,由此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她的成功既有艺术的特点,也来自于她的个人魅力。
期待与张火丁的再次合作。在今天浮躁的环境下,她的专注、她的极致是如此稀缺又如此可贵,我们希望这种艺术精神能感染更多人,希望借助这个新的故事推动京剧的传播。
(作者为“相约北京”艺术节策划人,任姗姗、刘春菁采访整理)
教授张火丁的力量
巴 图
作为中国京剧当代代表人物之一,张火丁早为社会各界欣赏和评论,“张火丁现象”也日益得到关注。基于这样的背景,中国戏曲学院2008年向她发出邀请。当我们顾虑于这位艺术家可能的“身价”时,张火丁的回复却相当真诚:没有任何要求,不给学院增加负担。学院是决定戏曲未来的地方,作为新教师,我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我的心愿就是培养出比我更优秀的程派学生。
做出这样的选择并不容易。专注做演员,这是可能走向大师的被反复证明有效的一条路径。但教师是选择寂寞远离掌声的职业,甚至可能是频繁用嗓牺牲艺术生命的职业。正在舞台中央的张火丁毅然选择“隐退”,这是她在人生新阶段以另一形态的进取,面向戏曲事业发展未来的进取。艺术家张火丁从舞台一线“隐”到教授张火丁,这一退一进,是从根本上保持戏曲文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事件。
诚如歌德所说,在艺术和诗里人格确实是一切,包括自身精神品质和社会道德的修养、进步的世界观和审美理想、深厚的文化修养、丰富的生活积累、超常的艺术思维活动能力、精湛的艺术技巧和表现才能。张火丁的“隐退”与教学,让我们近距离观察到“张火丁现象”的精髓:尊崇戏曲传统,潜心程派艺术,不媚俗,不流俗,心淡如菊,德艺双馨,矢志于“一生走正路”“替祖师爷传道”。她的京剧人生如她所献身的程派艺术,含蓄深沉,庄重典雅,兼有浓厚的辩证法。教授张火丁,在培育新一代戏曲艺术家的事业中继续发挥着自己的价值。
在很多人看来,张火丁在这个时代是个另类的传奇,她台下沉静,不事凡情,距离我们似近还远,像在云端上行走的人,只能眺望抑或仰望,欲近不能,想学不易。其实不然。张火丁教授程派剧目、示范演出和研究程派艺术,其认真与专注就像对待每场演出一样对待每一堂课。印象中有些“高冷”的她,在学院教室和排练场却显得生动可亲。
张永和先生曾感慨:京剧要是有10个张火丁,是什么情况?要是有30个张火丁,京剧就火了!为了京剧的“火”,在两次“相约北京”艺术节闭幕演出中,在国家大剧院、美国林肯中心、长安大戏院、梅兰芳大剧院、上海大剧院等舞台,代表中国戏曲当代传承与发展水平的张火丁教授,带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传播的使命,以其特有的庄美、纯正、深沉、凝重、幽远,展示程派艺术寓刚于柔、幽咽婉转、清香雅丽、情意蕴蓄的艺术特点,展示传播着中华优秀的道德力量、中国古典美学的特殊气质、中国传统艺术的时代魅力。如今,从以演出为主的“张火丁工作室”到以人才传承为主的“张火丁京剧程派艺术传承中心”,教授张火丁正在坚实地为“30个张火丁”的破茧成蝶而努力。
特别的是,在聚光灯外,教授张火丁继续书写着自己为人师道的故事:打破十多年不清唱的惯例,为的是参加纪念前辈梅葆玖、李世济先生的演唱会;学院相关演出从不提取报酬,上海、北京两场商演收入悄悄捐给养老院和孤儿院;学院集体演出不计演出次序,不押大轴亦全身心投入演出;学院推荐的各类社会职务、荣誉称号均予婉拒……按照张火丁的说法,此次《白蛇传》延请叶少兰先生是“多年的梦想”,“小川是老搭档,对我帮助大”,“张尧前次美国之行临危救场”,“张兵年轻有为,要多扶携”。
张火丁在青研班毕业论文中曾引用冯牧先生的一段话:“有这样的艺术家,他们的艺术生活、他们的艺术创造及其影响,不但不会与岁月共逝,相反却会随着时间的转移日益扩大,日益深远,与日俱增,历久弥深。”我也曾以张火丁为例鼓励戏曲学院的新生们,“你们的选择代表了上千年的中国人优秀审美趋向,承载了精深厚广的东方智慧,体现了人类精神世界不可或缺的道德需求,顺应了人类文化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发展趋势。随着中华民族的崛起,你们的投身将见证和推动中国传统文化、传统艺术的复兴。”
我们期待,张火丁成为一位在中国京剧、戏曲、文化发展历史中具有特殊位置的艺术家。
匠心独具 再铸经典
田志平“白蛇传”故事,被研究者认为是中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之一。它始于唐人志怪小说,经宋元话本、明代话本流传演变,清代出现了《雷峰塔》传奇,由昆曲艺人搬上舞台。20世纪50年代初,著名剧作家田汉对前人的舞台剧进行改编,定名《白蛇传》,由中国戏曲学校首演,最终形成了流传至今并久演不衰的一部京剧经典作品。中国戏曲学校创演《白蛇传》时,由时任校长的京剧大师王瑶卿亲自主抓并参与设计唱腔。出自田汉笔下的一段段动人心魄、沁人心脾的唱词,在王瑶卿的推敲安排下,转化为一段段悦耳动听又抒情传神的经典唱段。
在田汉、王瑶卿等前辈创作的基础上,张火丁精心呵护作品原有的精华及光彩,又把“程派”艺术特色融入其中,形成一部“程派”风格的《白蛇传》。这个过程,十分考验创作者的艺术思维和艺术素质。她忠实遵循原有的经典部分,全剧从头到尾让人时时感受到田汉文笔的精彩,王瑶卿唱腔艺术的高妙,又分明在欣赏着由张火丁所带来的韵味深厚的“程派”演唱,张火丁表演中所体现的“程派”大开大阖的做工身段、念白乃至别具风采的武功。观众的掌声表明,这部经典之作由张火丁的艺术创作铸造出了崭新的风貌。
王瑶卿创作的经典唱腔旋律,在张火丁唱来流畅妥帖,字字真切,声声关情。这两种在人们欣赏中原本有明显区别的演唱风格,竟能够达到融洽和谐的效果,真是一个有趣的现象。究其原因,王瑶卿是“程派”创立时一位重要的艺术导师:程砚秋因为嗓音唱坏之后形成不可扭转的音色“失润”局面,王瑶卿就为他一字一腔地设计新唱法,并由此逐渐确立了“程腔”的基础;或者说,“程派”的产生过程,融入了王瑶卿先生的艺术血脉。所以,张火丁将王瑶卿设计的唱腔完整用作“程腔”基础,是完全可行的。当然,张火丁必须根据“程腔”要求,对所有唱腔中的一字一腔都做出自己的处理,才能把“程派”风貌切实融化到艺术的细微表现中去。
在忠实于原作基础上,张火丁从若干细节处找到了可以加强、调整,甚至可以改动的地方,增加了自己的创作成分。如《游湖》一场,白、许二人一见钟情;这个彼此相看的细节处,多数表演者会让白素贞表现出一阵羞怯,以体现女性的天然心理反应。张火丁不这么认为,她所理解的白素贞是一位刚到人间的蛇仙,还没有感受到存在于人间的那些情感和心理。她的处理是:白素贞自然地看着许仙,心生爱意,却没有羞怯的泛起。《酒变》一场中,当白素贞决定去仙山盗草救回许仙生命,一方面心念许仙,一方面又急于上路,张火丁此时运用了“程派”擅长的水袖功,在交代小青照看许仙的同时,把自己不盗仙草誓不回还的坚定决心表现得淋漓尽致。《断桥》一场中,几段精彩演唱都是以王瑶卿设计为基础,但在脍炙人口的那一段南梆子原板中,一句“我为你仙山盗草受尽颠连”,原作品在句尾“颠连”二字后的拖腔并不长,张火丁根据人物心情和“程派”唱腔特点,在此增加了一个较长的拖腔,极好地表达了人物此刻伤痛的内心。这些遍布全剧的细微创作,有利于更深一步地挖掘人物心理内涵,也有利于凸显“程派”的表演艺术特色。每一次“程派”《白蛇传》演出,当张火丁演到《酒变》末尾水袖舞蹈以及唱到《断桥》中“颠连”一句的拖腔时,总会赢得观众的阵阵掌声。
张火丁创演的这部“程派”《白蛇传》,微改微调而风貌一新,既守护了经典,又再铸了经典,可谓匠心独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