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市米东区:这座桥凝结两代人情怀

13.07.2015  12:54

  (记者王磊报道)25年前,吾拉音·赛吐自己掏腰包在乌鲁木齐市米东区古牧地河上修建了一座铁桥。25年后的今天,老桥已摇摇晃晃,他的儿子沙拉皮·吾拉音花了5万余元在原址上重新修建了一座桥,这座桥被命名为“团结桥”。

  7月10日,记者在这座刚修好的桥边看见,整个桥体为钢铁结构,全长约23米,宽1.5米。桥体全身为墨绿色雕花,用维汉两种文字写着“民族团结,从我做起”等字样,桥的走廊内张贴着六块宣传展板,内容涉及“五把钥匙”、“马克思主义五观”以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等,桥头两侧分别镶着金色的“团结桥”牌匾,这座桥将居住在古牧地河东西两岸的居民紧紧连接在一起。

  王清云在桥东侧的古河路生活了五十多年,他告诉记者,这座桥最早是附近居民吾拉音为方便居民而修建的,他去世后,儿子沙拉皮又请人拆掉旧桥,修建了这座新桥。“这里的居民都知道这座桥是吾拉音修建的,都亲切地把它叫做‘吾拉音桥’,现在他的儿子又重修了桥,还取了个新名字‘团结桥’。”王清云说,“当时不知道是谁修的桥,等我们知道了是沙拉皮修的桥时,这座桥已经快修好了。

  今年40多岁的沙拉皮,身材稍胖,说话时始终面带笑容。他说,他的家就在桥的附近,父亲修建的那座铁桥已经有25年了,年久失修,逐渐变成危桥,就想像父亲一样,修一座方便老百姓的桥。

  今年3月,他联系社区,向水务部门申请,开始重建此桥。打桥桩、安桥面、装雨棚、刷油漆……6月初,一座崭新漂亮的桥落成了。

  沙拉皮说,修桥最困难的就是打桥墩。如何让桥更结实,他想出一个办法,四个桥墩全部用铁桶罩着,然后再灌混凝土,为的是能抗击水流的冲刷。

  至于为什么不继续沿用父亲的名字吾拉音作为桥的名称时,沙拉皮说:“没有多少人知道父亲的名字,用团结桥,才能显出新疆各民族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团结和睦,跟一家人一样,好听。

  米东区西路街道办新华社区党支部书记赵振宇告诉记者,如果没有这座桥,古牧地河两岸的700多户各族居民只能绕道300多米,很不方便。这座桥凝结着父子两代人的情怀,社区也将号召居民共同爱护它,让民族团结世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