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密地区科技示范园建设带动林果产业大发展
哈密作为新疆特色林果主产区之一,具有光照资源充足、昼夜温差大等独特的气候特点,具备发展红枣、葡萄、杏等特色林果业得天独厚的自然优越条件。近年来,为推动地区特色林果产业向精品强区迈进,地区坚持以科技为支撑,以林果业提质增效为重心,以农民增收为核心,采取措施,加大科技示范园建设,带动林果产业大发展。
一是不断拓宽科技示范引导范围。根据地区制定的《十二·五大枣科技示范园规划》和《2011—2015年特色林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技术标准及考核办法》,本着突出重点,逐年加大力度的原则,在五堡、二堡、陶家宫、大泉湾、花园、回城、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天山乡、西山乡开发区、七角井镇开发区和石油街道办等十多个乡镇、开发区先后建立林果科技示范园64个,其中:大枣科技示范园达60个,使示范园遍及地区所有大枣种植乡镇、开发区,大枣科技示范辐射覆盖率达100%,有力地促进了地区以红枣为主的林果产业发展。
二是进一步丰富科技示范内容。在提升林果基地质量效益建设中,哈密地区不仅重视大枣科技示范园引导红枣产业提质增效,而且十分关注贫困山区农民脱贫致富问题,坚持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与山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加快山区逆温带杏产业发展,建立4个杏树科技示范园,推广杏树定干、修剪、灌水、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技术,并在天山乡、西山乡等杏种植区域,引进乔里番、小白杏、赛买提杏等优良品种进行嫁接改造,为山区农牧民开辟出一条新的致富产业路。
三是推进科技示范引导方向向纵深发展。大枣科技示范园建设之初,重点注重枣树春季整形修剪、夏季抹芽技术普及与推广,打破和改变了广大枣农不修剪的传统管理意识,实现了枣树田间管理由被动到主动,由粗放到精细,由盲目到科学化管理的转变,使示范园枣树修剪率达100%,并带动地区枣树整体从以前的不修剪、粗放式管理到现在修剪率达90%以上。在此基础上,地区及时转变大枣科技示范园的示范引导方向,将配方施肥技术由新建大枣科技示范园推广到所有科技示范园,引导带动林果产业向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现代林果业方向发展。
四是更加突出提升操作技能的培训效果。依托科技示范园,重点围绕提高果品质量与效益,加快推广优良品种、矮化密植栽培、整形修枝、配方施肥、节水灌溉、有害生物防治、越冬保护等林果生产管理技术标准,坚持常规林果技术的普及与现代林果管理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相结合,突出开展田间科技培训,强化现场观摩操作,以科技示范园为平台,通过以点带面,示范和辐射覆盖结合起来,全面提高果农田间精细化管理水平。从2011年至今,地区以科技示范园为带动,年均举办科技培训班、现场会800期(场、次)以上,培训5.3万人次以上,为果农开展林果业建设奠定了生产基础,助推地区林果业整体效益连年提升。
五是更加健全科技示范服务体系。地区不断深化林业科技体制改革,要求地直林业各单位及哈密市林果业技术推广站分乡镇、开发区包片建立科技示范园,并要求在每年新建示范园的同时,不放松对已建示范园的巩固续建工作,每年进行综合考评管理,将科技人员的服务成效与技术职称评聘结合起来,促进了地区大枣、葡萄专家服务组、哈密市农民技术服务队伍的组建,进一步健全了地区林果技术服务体系,提高林果技术服务的针对性和时效性,真正把林果管理技术措施落实到田间地头,切实解决种植户在生产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难点问题,为地区林果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保障服务。
通过开展科技示范园建设,地区各级政府、领导及广大干部、果农对林果业生产管理的理念得到了较大转变与提升,增加田间物化、管理投入,落实林果生产技术标准,提高精细化、科学化管理水平已普遍成为地区林果产业向优质高效健康方向发展的共识,促进了地区林果业走科学化、现代化发展之路,带动了哈密林果产业的大发展。据统计,在科技示范园的引导带动下,2014年,哈密地区各类林果总产量达14.95万吨,总产值9.97亿元,与2010年相比,地区各类林果总产量提高110.6%,总产值提高151.8%。
(哈密地区林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