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起不屈的脊梁——西藏吉隆边防检查站抗震救灾纪实

07.05.2015  12:29

  新华网西藏吉隆5月5日电(记者张京品、王守宝、黄兴)吉隆,位于中国尼泊尔边境,藏语意为“幸福沟”。那里山清水秀、鸟语花香,有“珠峰后花园”的美誉,常年沐浴着喜马拉雅山脉的白雪。

  吉隆,是重要的国门。1000多年前,这里就是“唐蕃古道”的必经之路。新中国成立后,这里就开设了海关。去年底,中国吉隆—尼泊尔热索瓦双边性口岸正式运行。

  因为边境,因为国门,他们常年驻守喜马拉雅山脚下。

  他们就是西藏吉隆边防检查站的官兵们。“4·25”尼泊尔强震发生后,这些喜马拉雅卫士火速驰援灾区,挺起了不屈脊梁。

     危险在,也要勇敢前行

  “地震了!快集合!

  4月25日14时11分,吉隆边防检查站政委尕麻旦增,边下楼边用对讲机通知战士们迅速集合。

  5分钟后,73名边防战士火速在营区空地集结。3个小分队,2支抗震救灾突击队,1支后勤保障分队,全部集结待命。

  “我们是军人,救援就是使命,第一组我带队,前往多甫村救援……大家出发。”尕麻旦增用高亢响亮的声音喊道,说完便带着队伍冲出营门。

  此时,吉隆边防检查站大楼已严重受损,不少瓷砖从大楼墙面摔落在地。

  多甫村,坐落在山腰上,距离吉隆镇足有10公里。战士尕布藏紧紧跟着尕麻旦增。

  “小心!”尕布藏惊喊了一声,本能地后退几步,一块碗口大的滚石砸落在尕麻旦增背后。

  第一分队向多甫村疾驰,第二分队的边防官兵,冒着不断滚落的飞石,奔到吉隆镇阿孜岗村。

  “奶奶、奶奶,你没事吧,快救命!”听到急促呼叫声,战士卢召波冲过去,看见房梁、碎石、土坯压着一位老人和一位年轻人。卢召波喊来战友,用双手清理倒塌的碎石,抛开废墟。

  年轻人腿部流着血,不停地喊着奶奶,但卢召波却没有听到老人的声息,他变得更加着急。

  卢召波两手快速插进废墟,如火轮一样一次次拢起坍塌物,甩向身后。10分钟后,终于将老人救出。卢召波赶紧为她掐了人中穴,老人缓缓睁开双眼,凝望着周围的战士,泪水滴在了卢召波军衣上。

  孙建超是吉隆边防检查站的驾驶员。这几天,他跑了吉隆镇一半的受灾村。“去萨勒乡色琼村的时候,转弯时车屁股紧贴着悬崖,余震了。当时我就想,这下完了。”孙建超说,知道危险在,也只能前行。

     国徽闪亮喜马拉雅

  5月3日一大早,四川雅安的黄归秋发了一条短信:“李战士,我已经安全回到老家。我想熏制一些腊肉给你们寄过去。地址告诉我可以吗?

  这位40多岁的妇女,经历过汶川地震、芦山地震,不久前又在尼泊尔经历了大地震,都是战士救了她。

  4月25日,黄归秋在尼泊尔境内靠近吉隆口岸的那苏瓦卡里水电项目部打工。地震让工地成了一片废墟,周围山体还在不停落下滚石。

  接到上级命令后,驻守吉隆口岸的热索桥监护中队官兵,冒着塌方和余震危险,快速通过陡峭险峻的塌方区,来到那苏瓦卡里水电项目部,用担架将7名重伤病员紧急转移至吉隆口岸。

  不料,通往吉隆口岸的公路大面积塌方,中断!

  尕麻旦增向解放军边防五团求助,希望能通过空中救援的方式转移群众和官兵。

  4月27日,成都军区某陆航旅的直升机飞抵热索桥,仅仅7分钟后,黄归秋跨境飞回了吉隆镇。几天后,和黄归秋一起的其他200多名中方员工全部走“空中救援通道”回到吉隆镇。

  甘肃的马洒力海回吉隆镇比黄归秋晚了几天。一个半月前,他刚刚到吉隆口岸,在那里开了一家拉面馆。但地震,让他的拉面馆毁于一旦。一样倒霉的,还有口岸的其他7家商户,以及62名吉隆口岸热索村的村民。

  这时候,边防官兵来了。

  “兵哥哥,你们来了就好,里面还有人!”热索村的群众喊道。

  热索桥监护中队官兵一个个趴在水泥板、砂石和砖瓦中,用双手奋力刨出石渣,战士陈豪的指甲磨掉,流出鲜血,尕玛次成的手划出道道血口,经简单包扎后他们继续救人。

  最终,7名被埋幸存者获救。

  4月29日吉隆口岸天空格外晴朗,马洒力海搭乘直升机,和其他商户、村民飞回了吉隆镇。直升机刚刚起飞时,从空中往下俯瞰,喜马拉雅山脉满目疮痍,国门上的国徽仍旧格外闪亮。

     “国门在,我们就在

  “吉隆边检站,吉隆边检站,监护中队呼叫……

  “收到,请回答。

  “刚才,营区50米外山坡又开始大面积塌方,目前,全体人员全部安全,请大家放心。

  5月2日21时许,监护中队指导员熊英杰通过卫星电话与检查站进行联系,汇报情况。

  8天前,口岸还是人来人往,每天往返的中尼边民接近200人,还有3家餐馆,3家百货商店,人气兴旺。

  4天前,这个口岸已是一片狼藉,口岸业务全部停止,但边防官兵都在,大家分享着仅有的食物,共渡难关。如今,这个口岸只剩下最后留守的官兵,熊英杰是他们的“大哥”。

  “必须服从命令,我念到名字的留下,其他人员全部撤离”。熊英杰站在队列前命令道。

  熊英杰第一个念出的是自己的名字,第二个是中队长王忠祥的名字……

  4月28日,吉隆边检站监护中队收到留下有效力量坚守国门,部分人员撤离的命令。

  “宣布留守名单时,战士抱头痛哭,准备撤离的战士脸上没有一丝窃喜,都是一脸凝重。”吉隆边检站的向俊回忆起来,不禁两眼发酸,哽咽起来。

  4月29日18时20分,最后一架直升机腾空而起,运走了部分撤离的官兵。当准备登上直升机那一刻,要撤离的官兵纷纷放下手中行李,迟迟不愿上机。留守官兵列队,目送盘旋的飞机,为战友们敬礼。

    目前,吉隆口岸的通讯、电力、道路依然全部中断。留守官兵的相对“安全区域”已萎缩到只有300平方米,他们只能住在临时搭建的帐篷里。连日来,口岸三面山体仍不断有大量落石,山体随时可能垮塌,驻守官兵还面临物资供给等困难。

  记者通过卫星电话和熊英杰连线时,他说:“国门,我们永远在!国门,不能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