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鸟湖新区的“背包客”

06.04.2015  12:32
          老朱是个“背包客”,但他不是周游世界的旅游者,包里装的也不是衣服和行李;老朱是个社区工作者,他行走的是白鸟湖新区的各大工地,包里装的是为工友们服务的居住证登记册以及安全生产使用手册等。
          4月1日11时,一场大雪覆盖了即将复工的白鸟湖新区各大工地,老朱裹了裹衣领,决定去工地转一转。
          老朱今年52岁,大名朱有学,是开发区(头屯河区)火车西站街道金桥社区的工作人员,这是他在社区工作的第七个年头,也是跟工地打交道的第七年。
          便民服务联系卡、办公文具袋、流动人口登记终端机……出门前,老朱检查了一遍包里的东西。
          “工地面积太大,转一天下来要跑十几公里。”老朱说,社区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每人配备一个便民服务袋,做到流动人口现场登记,现场办理,并在后期将制作出的居住证送到工友们手中。
          金桥社区辖区面积30平方公里,大大小小工地39个,每年用工高峰期流动人口达万余人。这几日,许多工地还未复工,但是一些工人已经开始陆续回来。老朱此次走访便是要为新来的工人登记信息和办理居住证。
          “老张,你们这儿来了多少人了。”走进一家工地,老朱向一位工友询问道。
          工友抬头一看是老朱,忙上前与他握手。
          “老朱这人实在,尽帮着我们办事。”老张来自河南,去年年底,是老朱和社区工作人员一起帮着他和工友们讨要工资,这才让他们赶上了回家的火车。
          白鸟湖新区工地上的工人大多来自四川、甘肃、河南等地,这几日天气变化,工友们架炉子取暖,也成了老朱的心事。
          走进一家云南籍工友的宿舍,老朱亲自教工友们如何架炉子。
          “睡觉前看一下炉子,煤着了没,要注意通风,要是倒烟就麻烦了。”老朱在裤子上蹭了蹭手上的灰,从包里掏出一个自制的安全手册。小本子上记载着如何架炉子及注意事项。
          “出门在外都是为了多挣点钱,‘安全第一’的警言不能就挂在嘴上说一说。”老朱临出门前交待道。
          背上背包,老朱驱车前往下一处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