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我们的童心与童真
又是一年的“六一”国际儿童节来到了。随着儿童节的临近,笔者的朋友圈里也是一下子又热闹了起来。更为有意思的是,此番前来“凑热闹”的还都是些我们这样早已为人父、为人母,甚至是为人“祖父”和为人“祖母”的“老儿童们”。在这些围绕着六一儿童节的各种微信里,无论是转发的、原创的,还是感慨的、抒怀的,无一不都在表达着各自对自己曾经的童年时光的怀念和眷恋。
“咱也上过房,咱也爬过墙,咱也开过裆,咱也尿过床,咱也戴过红领巾,咱也玩过捉迷藏。此时,咱要祝孩子们节日好,今天,咱也要祝自己喜洋洋。六一快乐!”看到这些诙谐中充满真情、调侃中透着从容的微信时,笔者相信我们每一个“老儿童”都会在开心一乐和会心一笑的同时,又都会是心头一热的。
按说,若与现在孩子们五彩缤纷的生活相比,我们的童年可以说是一个一穷二白的时代。然而,物质的匮乏与生活的艰苦,可能在任何时候都不是衡量孩子们的快乐程度与幸福指数的惟一标准。况且,我们在今天依然对自己童年时代进行赞美与讴歌,并非是因为那个时代的富足而是因为那个时代的纯真。
笔者的学生时代可以说是从“学习雷锋叔叔”开始的。在那一段尽管是一穷二白、但却是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学习雷锋,大做好人好事”不仅在校园中、而且在社会上蔚然成风。当时,我们无论是在往返学校的路上、还是在周日假期的时候,都会把随时随地帮助别人当做自己自觉的行动和义务。虽然,当年的我们也只是做了些诸如帮农民伯伯拾拾麦穗、为工人叔叔送送开水和携扶老爷爷、老奶奶过过马路之类的小事,但是,当年我们心里头的那份快乐与幸福,却是由衷和发自内心的。其实,在曾经那个“学习雷锋好榜样”的年代里,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每个人心里时时刻刻所想的,可能都是“我能为别人做些什么”,而不是“我能问别人要些什么”。
笔者如今的年龄早已超过了当年那些“农民伯伯”和“工人叔叔”的年龄,然而,每每想起当年那些伯伯、叔叔和爷爷、奶奶那一张张笑脸的时候,自己的心里依然留有着那一份无比亲切的美好与温暖。
泰戈尔说过:“孩子的眼睛里找得到天堂。”以笔者之见,孩子的眼睛里之所以有天堂,却是因为他们心灵里的透亮。其实,说到底,所谓的“童年、童颜”与真正的“童心、童真”并不一定都是与年龄有关的。我们每个人在任何一个年龄段里,你最终留不住那时的“年”和那时的“颜”,但你却可以留住那时的“心”和那时的“真”。这一点,对于我们任何人来说,可能都更是要胜于一切的。
“没有了童声有童趣,没有了童谣有童心。没有了童颜有童话,没有了童年有童真!”笔者为此并在此,诚祝所有正值童年的孩子们,以及曾经拥有过童年的人们,永远童心童真,永远快乐开心!(郝洪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