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区利用生物技术优势解决农业热点难点问题
“去年我们共承担了国家、自治区以及新疆农科院各级各类科研项目33项,其中包括新疆农科院首个联合基金项目。”3月31日,新疆农作物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李晓荣向记者介绍道。多年来,该实验室重点发展农业生物技术,力争在植物功能基因、植物分子育种等方面取得突破,使其成为新疆农作物生物技术和分子水平研究的优势专业。
新疆因种植面积大、特色作物多,成为我国农业生产大区之一。但由于我区农作物生产和育种中存在一些问题,加大了农民种植以及病虫害防治的成本。为了加强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内含物的研究,2002年,新疆农作物细胞工程重点实验室成立。
随着科学的发展和新疆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重点实验室的研究领域逐步从农作物细胞工程转向农作物生物技术研究,2009年更名为新疆农作物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该实验室以应用基础科学研究为主,是涉及分子生物学、植物病理学、农作物基因工程、植物生理生化、植物细胞学等多个学科的农业生物技术领域综合性省级开放实验室,也是自治区重点实验室之一。
“农业种植要创新,要从基础做起。”李晓荣说,“我们就是通过对农作物基因的研究、重组来发现和改善农作物基因品质,使作物更好地适应新疆不同的土地资源,更好地抗病虫害。”
该实验室在硬件和软件上有很好的优势。实验室占地1500余亩,共有试验设备120台(套),其中双向电泳系统、凝胶成像及同位素检测仪均价值不菲。利用这些设备,实验室在新疆主要开展了农作物优质、高产、抗逆等重要功能基因的克隆、棉纤维发育与调控机理,玉米抗逆功能基因组学,棉花枯黄萎病调控与免疫机制等方面的研究,并且也在这些方面取得不少科研成果。
在重要功能基因克隆方面,该实验室克隆出玉米高光效基因PEPC,将基因导入新疆春小麦并得到了再生植株,为高光效分子育种奠定了基础。“十二五”以来,该实验室申请发明专利7项,获得授权发明专利6项,发表学术论文一百余篇,其中SCI论文12篇。
近几年该实验室承担了国家、自治区以及新疆农科院各级各类科研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项,NSFC-新疆联合基金项目1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项。参加国家转基因重大专项4项、国家“863”项目3项、国家“948”项目1项、农业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项、中亚引智项目1项;主持自治区科技支撑计划1项、自治区高技术项目2项、科技支疆项目1项、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6项,青年基金5项等项目。
“这些科研成果和进展,在推动新疆农业应用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研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提升了新疆农作物生物技术的创新能力,与实验室的研究方向相吻合。我们要努力把实验室建成能代表新疆区域特色,具有较高农业科研学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现代化科研基地和学术活动中心。解决新疆农业热点、难点以及重大问题。”李晓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