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新疆吉木乃 不仅是勇气
张伯洋(右)和马合沙提正在巡边。时圣宇 摄
吉木乃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地区的一个边陲小城,人烟稀少。触目是一望无际的戈壁滩,一年中有近半时间是冬季。这里,是大雪与狂风的地盘。
有一群这样的年轻人,大学毕业,青春韶华,选择到这里志愿服务。不仅来了,还留下了,娶妻生子,扎根于此。
记者最近到吉木乃县采访,得以走近这群可爱可敬的年轻人——西部计划志愿者。最让人难忘的,是他们讲述时,总是嘴角上扬,带着自信与骄傲的笑容……
摸到界碑的那一刻,感受到“中国”两个字在心中的含义
早上10点钟,吉木乃的天刚蒙蒙亮,张伯洋和萨尔乌楞村护边员马合沙提一起,牵着马蹚着漫膝的雪出发了,他们要完成每天的规定动作,给中国68—71号的4个界碑更换旗帜。
张伯洋今年25岁,2013年大学毕业后,他选择了到吉木乃县志愿服务,岗位是吉木乃镇组织干事,驻萨尔乌楞村帮扶。
巡边可不是简单的活儿,一次马合沙提受伤,张伯洋自请一个人巡边,7级大风吹着雪飞,让他迷了路,转了7个多小时才回来。“那天当我最终到达最后一块界碑的时候,我摸着它,虽然界碑是凉的,但心里是暖和的,也许只有摸着它的时候,才能感觉到‘中国’两个字在心中的含义。”
有一次张伯洋站在界碑那儿拍了张照片发给了妈妈,妈妈看后就哭了,因为四周啥也没有。“做一名志愿者,说简单很简单,说难也很难。志愿者是一个身份,但是在这里,志愿者就代表了年轻人,年轻人就应该奋斗!”张伯洋在日记中写道。
“不要问我在哪里,我在中国、在最西边,我一直在努力跟马合沙提叔叔站在一起,我希望从他手里接过这面旗帜、这条马鞭。”张伯洋说。
再多的拼命和寂寞,也都值了
李锋,山东汉子,国字脸,面部的轮廓很清晰,一身精壮的肌肉,整个人给人的感觉:踏实和力量。加上志愿服务的一年,他已经在吉木乃县工作三年,现已是吉木乃县水利局的一名公务员。
“志愿者在吉木乃是一种极为稀缺的人才资源,来一批志愿者,各个单位争着抢着要,僧多粥少。”团吉木乃县委书记李彬说。所以,学电力的李锋被分到了县水利局。
刚到水利局,李锋就被委以重任——负责吉木乃1号综合水利工程所有电方面的业务,他就此开始了戈壁滩生活。
一开始,李锋的主要工作是在各个泵站之间巡管线,但因为工程的技术人员太少,他经常被临时抽调到各种前线。“第一次试运行时,我巡管线已经跑了一天了,到三泵站时,局长说三泵站一个学电的都没有,必须得有人看着,局长就直接把我留下来了。”李锋说。
因为工程的泵站离不开技术人员,来到吉木乃的第一个春节,李锋就生平第一次过年没有回家, “过年的时候局长给买了一挂鞭炮,放完之后,整个戈壁滩太安静了,只有风声和雪。我们在泵站是自己做饭,自己烧炉子,每天除了我俩就是戈壁滩,离最近的县城也要30多公里,也没有车。戈壁滩晚上没有信号,白天的信号也很弱……”
“我还算挺能耐得住寂寞的吧?”李锋脸上露出得意的神情,他说,在泵站为数不多的乐趣,就是偶尔从哪里抓只刺猬养着玩,排遣冬日里漫长的岁月。
你的工作,父母知道得多吗?面对这样的问题,李锋有些动容:“肯定不能和他们说,只跟家里说,不累,吃喝不愁。既来之则安之,既安之则乐之。”
工作依然拼命,生活依然艰苦。但是有一件事儿让李锋感触特别深——综合水利工程天霞池出水的那一刻。“当时很多人都哭了,包括施工队和县里的领导。吉木乃是全疆地表水最少的一个县,这儿的人从来没有见过那么多水。”李锋说,“我当时心情也很激动,感觉自己和小伙伴们干了那么久,终于出成果了,再多的拼命和寂寞也都值了!”
以前不曾想过留下,后来又无比坚定地留下
“曾经没想过留下来,曾经有想过留下来,曾经困惑过,曾经又无比的坚定留下来。”老志愿者苗民田已经在这里工作了10年,说起自己的留疆决定,他坦承这条路上也充满了曲折和纠结。
“当我来到吉木乃,下车的时候,我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去买车票,我要回去,我要离开这儿。”苗民田说,“考上大学离开家乡时,就想着一定不会回来了,太贫穷落后了。可当我看到吉木乃,竟然还有比我家乡更穷的地方!”
曾经逃离过吉木乃的苗民田,走后不久就马上又回来了。“还是这里感觉温馨,一进入吉木乃的地界就感觉回到了家。现在让我走,我还真舍不得离开这里。”
现如今,苗民田已经是吉木乃县纪委的一位业务骨干了,并被纳入重点培养的青年后备干部序列。“这个和我们主要倡导的靠事业留人、靠感情留人、靠待遇留人分不开,苗民田留下是一种必然,像苗民田一样的人留下来也是一种必然。”阿勒泰地区团委书记王江宏说。
吉木乃县因为地理环境的因素,常常很难招引人才,但是地方的各项事业发展又离不开人才,来到这里的志愿者往往会被高看一眼。“我们经常会向自治区要政策,给予一些特别的人才政策支持,让志愿者选择留在吉木乃,同时我们又充分信任志愿者,敢于把他们放到重要的岗位上进行培养和提高。”吉木乃县县委书记李君霞说,“给志愿者营造一个留得下、发展好的氛围。”
“留下来之后心态就变了,不再是一个志愿者,不再是一个过客,而是真正愿意投入进来建设吉木乃。”苗民田坦言,“虽然经历了千辛万苦,但从内心上讲,我敢拍着胸脯说,这10年我‘混’得还不错!”
2003年团中央启动大学生西部计划志愿者项目,吉木乃成为首批志愿者服务点。11年间,共有347名志愿者在吉木乃开展志愿服务工作。其中留下来的就有百余人。如今,在留下的人中,科级领导干部已有12人,更有58人已在当地结婚,并有了38个“志二代”。
志愿者爱吉木乃,他们需要的,不仅是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