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非遗”传承创出新招式

03.02.2016  11:31


潮绣大师佘燕璇右一在课堂上指导学生。苏仕日 摄

上个周末,潮州古城甲第巷16号,泓德茶文化交流中心里,茶香与墨香在这里交融,伴着悠扬的乐曲声,茶艺师们优雅地表演着潮州工夫茶,书法家们则挥毫写下新春对联,送予茶友、居民。大门斜对面的甲第乐苑,潮乐爱好者正在为春节的演出而排练。

潮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民间文化艺术品种多样。潮州工夫茶、潮乐都是潮州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上述的场景也只是潮州“非遗”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缩影。截至去年12月,潮州全市共有市级以上“非遗”项目42项,其中国家级15项、省级19项;拥有市级以上传承人115人、市级以上传承基地42个。

近年来,潮州“非遗”的保护传承工作也在全省地级市中名列前茅。潮州市在保护为主的基础上,积极创新模式,深挖价值,对“非遗”文化进行合理利用和有效发展,使传统非遗项目焕发出崭新活力。 ●南方日报记者 苏仕日 廖奕文 杨逸 通讯员 陈惠永

大师工作室开进学校

开启“非遗”传承新模式

作为潮州最为著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潮绣的传承一度成为大师们头疼的难题。然而,这在中国刺绣大师佘燕璇看来并不是问题。近年来,潮州市高级技工学校(以下简称“潮州高级技校”)开设的大师工作室,为潮绣传承开辟了一条新路。

为传承和发扬潮州“非遗”文化,2012年9月,佘燕璇与潮州高级技校一拍即合,开设了大师工作室。此后,每年大约有150名服装专业的学生跟随佘燕璇学习潮绣技艺。此外,该学校还开设了木雕、麦秆画、陶瓷、潮州菜、潮州工夫茶等“非遗”大师工作室,作为学校的传统工艺美术专业班。同样,在韩山师范学院,也有5个类似的大师工作室。

诸多“非遗”大师将工作室开进高校、技校,这对学校、大师、企业、学生来说,是“多赢”的局面。

潮州高级技校教研室主任李丹虹非常欢迎这样的大师工作室。“大师课程与专业相结合,有了潮绣、木雕等文化底蕴,学生们今后的工作道路会更宽”。

学生和大师的融合也碰撞出创新的火花。在去年深圳文博会上,一幅世界上最大的潮绣巨制《幽燕金秋图》引起轰动。这幅长16米、宽3米的作品正是佘燕璇在大师工作室中与校方共同策划、创制而成,其中数十位学生参与了创作。

“大师+学校+企业”的传承模式逐渐成为新的常态,潮州正致力于将口传心授的“非遗”传承模式,逐步向依托学校培养人才的模式转变。潮州“非遗”文化甚至已走进了幼儿园,如潮州绵德幼儿园常年将潮州工夫茶、潮州菜、大锣鼓等融入幼儿游戏中。

目前,潮州正在努力推行国家级工艺大师传承工程。2014年,潮州出台了《潮州市奖励国家级工艺大师“师带徒”方案》,在“潮州市国家级工艺大师传承工程”资金中拿出50万元用于奖励“师带徒”。潮州木雕传承人辜柳希、枫溪手拉朱泥壶传承人谢华等大师敞开大门收徒,毫无保留地教授技艺。一位美国女子甚至不远万里辗转来到潮州,向谢华拜师学习。

政府大楼“华丽转身

拓展“非遗”展示新空间

近年来,潮州市政府为诸多“非遗”项目打造了平台,包括划拨固定场所用于培训、研究、展示。此外,还组团参加大型博览会等海内外交流平台。

潮州接连划拨几批原政府办公地无偿供“非遗”大师们使用。例如,建筑面积3200平方米的市政府原办公大楼,被改造成集培训、创作、展示于一体的“陈舜羌木雕艺术馆”和“潮州市潮绣研究所”;潮州市还将市人民法院原办公楼划拨为潮州市传承潮剧艺术中心用房,并投资100多万元整修。

此外,潮州湘桥区将保护民间文化遗产与发展文化旅游结合起来,在古城区甲第巷占地1000多平方米的“资政第”古民居,开辟了潮绣、木雕、剪纸等门类的陈列、演示场所。

潮州还筹集民间资本7500万元,以牌坊街为中轴建设潮州戏苑等传统文化街区,实行优惠措施吸引民间艺人开办工艺产品展销店。这样既丰富了旅游产品,同时也宣传了潮州“非遗”项目。

在潮州,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除了场地,潮州还为大师们提供资金支持。潮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非物质文化遗产科科长陈育斌介绍,从2011年开始,潮州对市级传承人每年补助2000元。从2011年—2015年市级财政投入非遗保护工作资金400多万元,国家和省投入非遗保护工作资金500多万元,有力地促进了非遗保护工作的开展。

潮州市政府还积极为“非遗”搭建对外交流平台,每年都要组织“非遗”项目和传承人组团前往深圳文博会、厦门文博会、东莞海博会等国内重要的展览会,并参加国际潮团联谊会、香港潮州节等大型活动。大师们还前往澳大利亚、俄罗斯、韩国等地展演。

为更好地挖掘和保护“非遗”文化,潮州市还建立了非遗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设立“非遗”保护中心,成立“非遗”专家组,出版“非遗”丛书,对“非遗”文化的历史、工艺等进行普查收集。目前,全市已整理成文字资料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13个门类195个项目。

去年,潮州还成立文化公益基金会,通过政府主导搭建公益平台,发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潮州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力地促进了非遗的保护和传承工作。

一项项非遗文化,蕴藏着一座座金山银山。在保护好核心技艺的基础上,潮州市积极引导潮彩工艺融入现代陶瓷生产,潮绣、抽纱等传统技艺融入婚纱晚礼服产业,走出了一条“文化+经济”的创新发展道路,擦亮了“中国瓷都”“中国婚纱晚礼服名城”的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