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百姓传家训重家风

25.12.2014  12:11
 【行进中国·精彩故事】

  一家人手牵着手,步入舞台中央,向现场观众招手、鞠躬,接过书写着“天目好家风”的匾额,主持人宣读颁奖词。这场面,有些像央视的“感动中国”。

  “我真的是不会说。”受奖的曾金火“晕台”了,台下响起善意的笑声。

  曾家四世同堂,曾金火作为长子主动承担起照顾父母的重担,是出了名的孝子。他从不计较个人得失,还出资为村里修路。

  面对主持人递过来的话筒,曾金火一家人一起大声说:“我家的家训是‘百善孝为先,家和万事兴,和睦与邻处,乐于助他人’。

  这是前不久发生在浙江省临安市天目山镇亭口村的一幕,10户海选出来的家庭接受全镇百姓的褒奖。

  今年4月以来,以“我们的家训——浙江百姓重家风”为主题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浙江深入开展。这项活动以现代视角重新审视家训文化,通过寻找、征集、传播、传承家训,引导人们修身律己、崇德向善、礼让宽容,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宁波镇安小学学生与家长立的家训。资料照片

  寻找“我们的家训 挖掘历史的积淀

  我国杰出科学家钱学森、钱伟长、钱三强被誉为“三钱”。国学大师钱穆和钱伟长是叔侄关系,钱三强的父亲是语言文字学家钱玄同,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之一、美籍华裔化学家钱永健是钱学森的堂侄,还有清代乾嘉学派代表人物钱大昕,文学家钱基博、钱钟书父子……他们都出自同一家族——“吴越钱氏”。几百年来,这个家族名人辈出,成为一道风景。

  在钱学森之子、解放军总装备部高级工程师钱永刚看来,“吴越钱氏”之所以能够涌现出这么多杰出人才,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一部祖传《钱氏家训》的教诲。

  五代十国时期,钱镠平定战乱建立吴越国,他晚年酷爱读书,作《钱氏家训》。这部家训共635字,从个人、家庭、社会、国家4个层面提出一系列治家思想,如“能文章则称述多,蓄道德则福报厚”“勤俭为本,自必丰享”“信交朋友,惠普乡邻”“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必谋之”等。杭州钱镠研究会会长钱法成认为,《钱氏家训》更多强调的是社会义务和责任,而不仅仅是宗亲关系。

  千百年来,在家训的熏陶下,钱氏宗族重学明礼,人才辈出。

  浙江家训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像人们熟悉的《了凡四训》,就是明代思想家、浙江嘉善人袁了凡为教育子孙而作的家训。还有孔子第48世孙、嗣衍圣公孔端友南迁衢州后,孔氏南宗作的《孔氏家训》,明朝开国政治家刘基的《刘氏家训》在其家乡文成县广为流传,诸葛亮第27代孙诸葛大狮举家迁到兰溪带来的《诫子书》,等等。

  浙江山多地少,有“七山一水两分田”之说,修文读书传统浓厚,耕读世家很多。哲学家、和合学创立者、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张立文是温州人,从小受到良好家传家教。他认为:“家训是中国人为人处事、治家乃至治国的经验总结。宋以来浙江深受理学浸润,民风淳厚,一些名门望族的家训内涵丰富,承载了中华文化的优秀基因。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离不开包括家训在内的传统文化的滋养。

  “我们的家训——浙江百姓重家风”活动开展以来,浙江全省各地召开座谈会,举办讲座、网络访谈、专题沙龙,邀请省内外专家对什么是家训,家训对个人、家庭的影响及其与传统文化的关系等问题进行讲解,帮助人们理解家训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意义。

  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葛慧君认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家训、家规、家风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很接地气。

  浙江省内主要媒体纷纷开设《寻找“我们的家训”》专栏,微博、微信、客户端、短信征集平台发出家训“征集令”。截至9月底,相关微博、微信发表、转发212万条,参与人数超过400万人次,群众自荐家训3万多篇。一批古今名人的家训、家规得到挖掘整理。民主革命先驱陶成章的家训“读书不是为了做官,而是为了明礼;做人要与人为善”,由陶成章的长孙陶永铭公之于世。

  浙江省文明办组织省内媒体记者深入社区、农村入户寻访,报道优秀家训、良好家风传承的故事。浙江文明网负责人龚晓感慨地说,所到之处,家家写家训,户户重家风,不论是名门还是普通家庭,对自己的家训都如数家珍,足见群众对传家训活动的喜欢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