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土中孕育出昂扬向上的能量
近年来,沙雅县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以现代文化为引领,以丰富群众文化活动为目标,重点打造“十支文化队伍”,通过“送文化、种文化、育文化”活动,一支支源于群众、服务群众的文化队伍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散发着泥土的清香,传递着满满的正能量。
一支队伍带动一批群众
打造农牧民文化队伍,让农牧民群众成为基层文化建设的主力军,是沙雅县“种”文化的主要措施。去年以来,沙雅县为了使广大群众在精神和情趣上向世俗化、现代化迈进,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发展生产、改善生活、建设家园上来,自觉远离宗教极端思想和非法宗教活动,在全县范围内大力开展“送文化、种文化、育文化”活动,活动的目标任务之一就是不断壮大农村文化队伍,让农牧民从文化的旁观者变成参与者,农牧民既是观众,又是演员;既是文化产品的生产者,又是文化产品的享受者。
沙雅县古勒巴格镇尤库日库勒达西村的阿孜古丽·热依木喜欢跳舞,她没想到,自去年9月村里成立农牧民文艺演出队之后,和她志趣相投的村民越来越多,原计划吸收50名队员的文艺演出队明显“超编”了。农牧民文艺演出队,只是尤库日库勒达西村“十支文化队伍”中的其中一支队伍。与之伴生的还有:农牧民合唱队、农牧民赛乃姆体操队、农牧民志愿服务(义务工)队、农牧民讲故事(诗歌朗诵)队、农牧民宣讲队、农牧民书画队、农牧民传统体育队、农牧民民族民间文化传承队、农牧民“户户通”大喇叭队。每支队伍都有逐渐增多的队员,一些队员多才多艺,身在数队。在不同特点的村庄或社区,文化队伍的名称不同,比如,在汉族群众较为集中的村,有舞龙舞狮队、踩高跷队、剪纸队、秧歌队等。其实,农村原来也有民间艺人和文艺爱好者,也有群众文化活动,但不同类型的队伍建立起来之后,现有的文化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有着不同兴趣爱好的群众有了各自施展才能的平台,走进了队伍仿佛找到了归属感。因此,在每个村里,一支队伍可以带动一批群众,过去镇上举办文艺活动,很多村为节目单一老套而犯愁,现在哪个村都能随时拿出一批节目表演。
精细服务催生精品节目
在“十支文化队伍”中,既有专业文化干事,又有在“沙雅好声音”中脱颖而出的民间歌手,群众很喜欢身边的“草根明星”。近年来,沙雅县不断加大群众性文化活动资金投入,各村、社区的音响设备和服装等条件改变了,群众文化氛围浓厚了,原先受宗教极端思想影响的群众走上舞台了。政府的精细服务,使得“十支文化队伍”不断诞生出精品节目。乡镇除了有露天的文化大舞台、文化宣传流动车,还有室内的文化服务站。文化服务站像一个展览馆,分为民间艺人活动室,图书室,反暴恐、讲法制学习室,展陈室,书画室、道德模范教育室等,“十支文化队伍”在这里都可以找到各自的活动场所。
因为有了一支支文化队伍,村里每周一升完国旗都有文艺演出,农闲季节每周至少两次演出。为了提高演出水平,各乡镇对文化队伍实行片区化运行,即相近的几个村为一个片区,这样,村与村之间、片区与片区之间定期有演出比赛,看哪个村演得好。在鼓励农村文化人才参与比赛,为其创造外出学习交流条件的同时,还要定期不定期地邀请自治区、阿克苏地区专业演出团体来沙雅开展文艺演出和指导工作,通过自治区、地区及县级指导、乡镇级帮助、村级自主参与等模式,逐渐形成一批农牧民群众喜欢的本土化、草根化文艺节目。
现代农民拥抱现代生活
赛乃姆是维吾尔族最普遍的一种民间舞蹈,沙雅县被誉为“新疆民间赛乃姆之乡”。在沙雅县城乡,居民都会做赛乃姆体操,“十支文化队伍”中就有赛乃姆体操队。沙雅县将赛乃姆作为广播体操普及,是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有机结合,广大干部群众很喜欢这种传承和发扬民族传统优秀文化方式。在很多单位和学校,每次做完全国第九套广播体操,还会做本土化的赛乃姆体操。
“十支文化队伍”是农民拥抱现代生活的促进剂,乡镇在各个村组建“十支文化队伍”后,会经常请来老师指导,一些农村青年经过指点后表演越来越专业。一次,县文工团一名专业演员看了古勒巴格镇的农民文艺汇演后感慨:“农民跳舞比我都水平高,我们文工团以后再也不用为‘送文化’忙不过来而发愁了。”有些乡镇的文艺演出队里,男女青年各占对半,他们去年还学会了交谊舞。前几年宗教氛围浓厚时,不要说交谊舞了,女人只要出来抛头露面参加活动,老公就会不高兴,没结婚的女孩子被管束得更严。现在,男女一起出来跳舞都变得很自然了。
年轻人是村里最活跃的文化活动积极分子,同时参加舞蹈队、赛乃姆体操队、歌唱队、秧歌队,有的还在篮球队、义工队。最难得的是,一部分收押人员亲属经过转化教育,再加上受村里的现代文化氛围影响,也参加了‘十支文化队伍’。“十支文化队伍”是现代农民参与文化活动的广阔平台,也是年轻人接受宣讲教育、转变思想观念的平台,很多人靠勤劳致富、靠科技致富的意识增强了。
实践行动换来实际效果
宣传思想工作,没有一蹴而就。将现代文化的种子播洒在基层大地,让其落地生根,继而长成参天大树,需要一个长期探索、反复实践的过程。沙雅县的“送文化、种文化、育文化”不是口号,“十支文化队伍”也不是概念,每一支队伍的打造、每一个环节的运行,都彰显着党的文化惠民工程的恩惠,凝聚着当地各级宣传文化部门的心血汗水。海楼镇科克布云村清真寺伊玛目艾买尔·卡吾力和海楼村的一名汉族青年有十来年的交情,他加入村里的宣讲队之后,发现身边的变化都是故事。对于这种现象,沙雅县各乡镇场、村(社区)动员一些群众讲故事,如让老党员讲自己的入党故事,致富带头人讲自己的致富故事,文化水平较高的年轻党员、团员讲健康有益的文体科教和娱乐等内容。一个人讲故事,全村人来分享,大家的关系更融洽了,眼界更开阔了。
近年来,沙雅县农民画民间艺人越来越多,有些作品还在阿克苏地区、自治区农民画比赛中获奖。在农民画队伍建设方面,政府向民间艺人免费提供画板、画架、水粉颜料及绘画用纸,一些乡镇组织民间艺人在临近公路的墙面创作农民画,并支付一定的补贴。对于质量好的农民画作品,政府还进行收购,让农民画在“去极端化”中发挥作用的同时,给民间艺人也带来致富增收渠道。
“户户通”大喇叭队在镇广播站参加培训后,喇叭故障中80%的可以解决,碰到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再由镇广播站或县文化体育广播影视局的维修人员来解决。沙雅县“户户通”覆盖7万余户,县文化体育广播影视局只有几名维修“户户通”的人员,难以满足每个村“户户通”日常维护维修需求,“户户通”大喇叭队成立后,小问题在村里就可以解决,县上的维修人员只需要解决大问题和做好指导培训工作。
如今,随着基层“去极端化”、精准脱贫、产业调整、“访惠聚”、村干部换届选举、民族团结等一系列重点工作的全面铺开,“十支文化队伍”在带头配合基层干部工作中发挥的作用愈加凸显。沙雅县在做好基层工作的实践中,用行动探索了宣传上有‘十支文化队伍’、维稳上有‘十支联防队伍’的路径,在沙雅县维护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促进发展的征程中,要充分信赖群众、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沙雅县就能战胜发展中的遇到的诸多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