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沙湾县阿里木·热合木吐拉:帮助别人是最好的美德
新疆日报讯(记者张蓓报道) 一听到记者要采访,阿里木·热合木吐拉就说:“我做的都是些小事情。”就在记者采访前一天,2015年5月15日,他像以往一样每个月给新疆沙湾县敬老院送去了10公斤羊肉、40公斤清油。他的确没有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是坚持十二年尽自己所能去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这些点滴小事累积起来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阿里木和妻子都是沙湾县第四中学的职工,家里还经营着一个小餐馆,日子过得可以说是衣食无忧。但是十几年前一次和妻子的闲谈,促成他走上了慈善之路。当时,在跟妻子的闲聊中,他得知学校里有些家境贫困的住校生平时只吃最便宜的饭菜,甚至还有些会在宿舍里就着开水啃干馕。听到这些,他心里很不是滋味,他对妻子说:“孩子们现在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学习又紧张,这样下去怎么能行呢?我想为他们做点什么。”和妻子商量后,他决定帮助孩子们改善伙食。当年元旦前夕,他拿出两千多元钱,买来大米、清油、羊肉等原料;妻子则和校领导协商借用食堂,一切就绪后,阿里木叫上自己餐馆的厨师,带着用品用具,在学校食堂为1400多名各族住校生做了一顿美味可口的抓饭。看到孩子们欢天喜地吃着香喷喷的抓饭,他别提有多高兴了,“做件好事太让人高兴了,心里能从早上舒坦到晚上。”他说。
自此以后他便开始关注身边需要帮助的人。在学校,他又先后4次为150余名特困住校生提供了免费羊肉抓饭,让孩子们尽量吃好。同时他还陆续资助了31名汉族学生、3名维吾尔族学生,他们每人每月都能从阿里木那里领到几十到一百元不等的生活补贴。钱虽然不多,但是却让学生们体会到了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在阿里木居住的沙湾县三道河子镇伊宁路社区,提起他大伙都称赞说“好人”。
哈萨克族邻居哈里恰木患有心脏病,丈夫瘫痪在床,她既要照顾丈夫,又要操持繁重的家务劳动,还要打零工挣钱养家,生活的重担压在她一个人身上。听说这一情况后,阿里木就和妻子买了慰问品去看望她。看到她家中一贫如洗,连一件像样的电器都没有。他和妻子一商量,给哈里恰木买了台洗衣机,“这样干家务就没那么累了。”他说。听到这样关怀的话语,哈力恰木拉着他们夫妻二人的手,热泪忍不住涌出来。此后每逢节日他都给哈力恰木一家送去羊肉改善生活。
社区居民祖力皮亚,离异后独自带着女儿,一时找不到工作,生活陷入了困境。阿里木知道后主动邀请祖力皮亚到自己的餐馆打工,并且承担了她女儿的学习费用。祖力皮亚在餐馆一干就是6年,这期间祖力皮亚的女儿经历了高中和石河子卫校的学习,成为沙湾县火车站的一名安检员。祖力皮亚对这个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弟弟满怀感激,“要没有阿里木一家的帮助,我和女儿的生活不知道会是什么样。”她说,“我没有别的好报答,只有尽心尽力地帮助阿里木把餐馆打理好。”
社区居民刘崇发一家4口,女儿上大学,儿子残疾,靠夫妻俩打工维持生活。一次偶然的机会阿里木得知了他家的困难,便带着面粉、大米、清油和肉来到他家问寒问暖、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并主动提出每月捐助300元作为刘崇发女儿的生活补助费。
社区汉族百岁老人李连氏,与女儿相依为命,女儿身体残疾,家中生活仅靠女儿每月的微薄工资维持。阿里木得知后,每月按时送钱送物,帮助老人改善生活,直至老人去世……
这样的事还有很多很多,当记者问阿里木时,他说:“太多了,记不清了。”其实,阿里木上有年迈体弱的母亲,下有两个正在上学的儿子,一家人都秉承勤俭节约的生活习惯,孩子们早就习惯了爸爸对自己的严格,从来不乱花一分钱。但阿里木帮助他人时却毫不犹豫,阿里木告诉记者,母亲在世时常说“帮助别人是最好的美德”,他就用行动实践着这句话。十二年来他每月都去县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为他们送去肉和生活用品。2012年他还为大泉乡、金沟河镇和西戈壁镇的孤寡老人们共送去了10台洗衣机。他不仅自己坚持爱心善举,还教育两个孩子从小树立各民族是一家的思想,鼓励他们经常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和老人。“民族团结好了、社会和谐了,我们的日子才会越过越好”阿里木说,“我想不管什么民族,心里想的都是一样的。现在国家越来越强大,我们的日子也越来越好了,我尽自己的一点力量帮助别人,也是我作为百姓想为社会、为国家分担一点责任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