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棉花学会2015年年会在新疆昌吉召开

11.08.2015  12:48

    中国棉花学会2015年年会在新疆昌吉召开

    天山网讯(记者王涛摄影报道)中国棉花学会2015年年会在新疆昌吉召开,来自全国各省的棉花科技工作者聚首新疆昌吉,围绕棉花领域重点、难点、热点问题进行学术交流。

    中国棉花产业比较效益开始走下坡路 亟待突破关键技术瓶颈降低生产成本

    记者从会上获悉,当前,我国棉花生产在总产上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单产位居世界第三,仅次于土耳其和巴西。随着劳动力成本越来越高,加之国际市场的冲击,我国棉花的比较效益开始走下坡路,棉花产业也在持续衰退之中。这在内地黄淮海老棉区表现很明显。如山东、河北等传统植棉大省植棉面积都在急剧下滑。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科院副院长吴孔明在大会上讲话时表示,当前,随着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国棉花产业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在国家调结构、稳增长、转方式和农业生产“一控(控制农业用水总量)二减(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三基本(畜禽污染处理问题、地膜回收问题、秸秆焚烧的问题的资源化利用)”的指导思想下,棉花发展必须把科技创新摆在核心位置,围绕棉花生产实际,突破机械采收等关键技术瓶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降低棉花生产成本,尽快实现棉花生产向规模化、信息化、机械化方向发展。

    新疆棉花产业将从四大方面寻求突破 打造全国乃至世界的棉花产业中心

    新疆棉花已经连续21年实现面积、单产、总产、调出量全国第一,为推动我国棉花生产和纺织服装工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自治区副主席钱智在会上说,当前,中央把新疆作为丝绸之路核心区来建设,这为新疆棉花产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提出了新挑战。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新疆棉花产业力求在四个方面改革创新、寻求突破,努力打造全国乃至世界的棉花产业中心。一是强力推进棉花目标价格改革,重点发展宜棉区和优势棉区,加快规划建设1000万亩棉花高产和超高产棉田,提高棉花生产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二是强力推进纺织服装产业发展,围绕“三城七园一中心”建设,以品牌创新、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为突破,高起点、高水平发展,有效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加快打造、完善新疆棉花全产业链,全面提升新疆棉花产业发展水平。三是强力推进棉花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坚持经金融为保障,围绕棉花期货市场建设、纺织服装产业金融保险支持体系建设、棉纺企业上市融资平台建设等,锁定棉花成本和收益,规避经营风险,拓宽融资渠道,保障新疆棉花全产业链各环节协调、快速发展,全面提升新疆棉花及副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定价权与话语权;四是强力推进棉花对外开放合作,围绕棉纺产品对外出口和棉花种植国际交流合作,积极吸引东部外向型纺织服装企业来新疆转移、投资,加快建设面向中西亚、俄罗斯和欧洲市场的纺织服装出口加工区和商贸中心,同时利用新疆农业成熟技术成果,与中亚各国开展棉花种植、进口方面的合作,努力把新疆建设成为国际棉花产业物流、资金流、技术流中心。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调优调强优质商品棉种植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这些年一直引领着中国棉花科技的发展,其单产水平一直在国内领先,棉花统一供种、精量点播、滴灌和水肥一体化基本上达到100%,机械采收达到70%左右。据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副司令员孔星隆介绍,兵团正在以提质增效为目标,调优调强优质商品棉基地。如植棉师良种推广由2——3个调整到1——2个品种,团场良种推广由1——2个品种调整到1个品种,坚决退出次宜棉区和低产棉田;在稳定每亩皮棉单产150公斤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栽培模式,以适应机械采收的要求和推动棉花品质的提高;加强残膜回收,从2015年起,各植棉师、团场一律不准用超薄膜,全面推广标准膜,以利于残膜回收;建立籽棉交售和皮棉加工质量追溯系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