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持续增加教育投入 中小学校旧貌换新颜

05.10.2014  14:21

  新疆网讯 每天上学,市87中八年级(5)班的娜扎开提·西尔艾力都会路过校园西面的那两栋小平房,虽说搬进新教学楼已经7年了,但在那里上课的日子,依旧清晰。

  

  9月22日,在市第87中学,同学们在新建的运动场上玩耍。

  

     9月20日凌晨,首府一场大雨后气温骤降,空气清新,娜扎开提绕着学校走了一圈,呼吸着新鲜空气,十分惬意。

  “在平房上课时,可不是这样,那会儿下雨,我们是要穿胶靴子的。”娜扎开提说。

  现在的市87中占地72亩,中小学教学楼分开,各自都有篮球场,还有一个200米周长的塑胶运动场。但在2007年,学校还是平房,黄土操场,水泥黑板。那时,老师最常说的励志的话是:考出去,走出一号立井。

  2006年9月,7岁的娜扎开提成为了市87中学的一名一年级小学生。记得上学第一天,爸爸带着她来到学校,教室是平房,桌椅虽然摆得很整齐,但已千疮百孔。

  娜扎开提亲眼所见的学校和她想象中的差别有些大。

  第一天上学,小姑娘并不喜欢这个学校,她都甚至不好意思跟小朋友们说自己上学的感受。

  说什么呢?说天色稍晚一点,灯光太暗,都看不清书本上的字?还是说即使用黑墨汁将水泥黑板重新粉刷一遍,但还是有好多地方写不出字?

  87中民语系语文老师古丽百合热木1991年大学毕业,第一天上班,看了一眼学校后,她也很失望:“我不想去,条件太差。

  然而,古丽百合热木再看看这里的孩子,那些渴求知识的眼睛,她留下来了,和其他老师的共同心愿是:培养好孩子,让他们走出1号立井,改造1号立井。

  冬天,很快来了。这是娜扎开提在学校度过的第一个冬天,也是最难熬的一个冬天。

  教室的窗户和门关不严,风嗖嗖地往里吹。暖气不热,生起炉子才能过冬,班主任每天都会早来半个小时把炉子生好。

  整个冬天,老师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离炉子远点,小心烫着!

  这个冬天过得很慢。

  2007年3月,雪化了。一天,娜扎开提发现学校中间一大片被围起来的地方开始拆围栏,老师说,这是新建的教学楼,年底就能用了。

  “搬家?我们要在楼房上课?”这消息让孩子们很兴奋,几乎每天都要看看即将竣工的教学楼。

  不用生炉子,灯光会更亮,还有新桌椅……小伙伴们畅想着新楼房的样子。

  2007年11月,新教学楼启用。

  “你都不知道我们学校有多漂亮,日光灯、墨绿黑板、单人单桌、多媒体教学。搬的那天,我们在学校玩到好晚都不愿意回家,太幸福了!”娜扎开提说。

  谈到学校的变化,古丽百合热木用“做梦一样、翻天覆地”来形容。

  “搬进新教室第一天,连平时调皮捣蛋的孩子都特别乖。”古丽百合热木说。

  这一年冬天,娜扎开提迎来全新的上课模式:班里有多媒体,老师讲课用幻灯片,音乐课有钢琴伴奏,美术课有画室,还能做手工。

  孩子们也不用再担心下雨在黄土操场上上不了体育课了,新教学楼负一层就是室内运动场。

  2011年,学校又一栋新教学楼拔地而起。这一回,学校的功能室更专业。舞蹈室里有把杆,音乐教室有合唱台,黑板是弧形的,坐在教室两侧的孩子看着不反光。

  学校室外塑胶跑道也随之建成,娜扎开提经常会下课后坐在操场边晒太阳。

  2016年,娜扎开提将成为高中学生,她说,自己的成长伴随着学校的变迁,她相信,母校的明天会变得更好。(陈彦仿 陈星宇 陈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