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情感,叫各民族一家亲
“沙旦,沙旦,在家吗?我们全家来认亲了。”10月17日中午,哈密市伊州区西山乡塔拉提村沙旦·米孜别克家门前,哈密市纪检委干部吴富生隔着院墙冲着院内正在晾晒核桃的沙旦亲热地喊道。
哈密市纪检委干部吴富生与村民沙旦结对认亲是新疆近年来扎实有效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活动的一个缩影。
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以来,自治区党委深入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治疆方略,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大力倡导干部与群众之间、各族群众之间、新疆与内地青少年之间结对认亲,由47个民族组成的新疆2300万各族儿女心相通,情相连,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一朵朵绚烂多姿的民族团结之花,在新疆大地上竞相绽放。
民汉结对
互帮互助共创美好生活
10月20日上午,哈密市伊州区五堡镇支边农场村村委会,不时传出歌声和欢笑声。“明天我们要和库且提里克村一起举行‘民族团结、军民共建’文艺活动,趁现在有空再排练一下。”支边农场村党支部书记曹瑞海说。这是今年4月份以来,两村共同举办的第10次集体活动。
在住村工作组的倡议和牵线下,今年4月22日两村正式成为民族团结结对共建村。之后,两村共同组织开展了外出参观学习、联谊、接受红色教育等系列形式多样的促进民族团结活动。支边农场村村民代尚荣和库且提里克村村民马合木提·尼亚孜结成了民族团结对子。“代尚荣红枣种植技术好,他手把手给我教剪枝,今年我们家几亩红枣的产量比去年高出了三分之一。”马合木提乐呵呵地告诉记者。不只是生产上互帮互助,逢年过节,他们也会互相邀请对方一起过。
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以来,新疆各地各部门多措并举,不断丰富载体,创新形式,在各族群众中大力开展“民族团结结对子”活动,营造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民族团结一家亲”的良好氛围。
2014年以来,尉犁县在全县范围内广泛开展“万户结对一家亲”活动,让各族群众互帮互助、携手发展、共同致富。截至目前,已有11572户各族农牧民互相结对。
且末县广泛开展结对交友、“双学”等互帮互助活动。截至目前,全县民汉结对达13000对,开展各类融情联谊活动2560场次。
哈巴河县在各部门与各联建农牧村、各民族干部职工、中小学师生、社区居民之间广泛开展结对共建活动。目前,全县已结成民族团结对子8400余对,开展各类融情活动上千场次。
朋友越走越近,感情越走越深。各族群众通过结成民族团结对子,在共同生产生活和工作学习中加深了了解、增进了感情,懂得了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凝聚起各族群众携手共建美好家园的强大正能量。
干群认亲
走动走访真诚扶贫帮困
柯坪县盖孜力克镇帕松村村民巴拉提·亚森老人家庭困难,有个孩子生活不能自理,一家三口靠低保为生。今年5月,老人又摔伤了腿。自治区福利彩票发行中心主任、住村工作组组长黄春晓知道后,主动与巴拉提老人结对认亲。黄春晓在走访时了解到,老人不仅有做民族乐器的好手艺,而且善于吹拉弹唱。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黄春晓和工作组成员商量后,决定帮助老人建个民族乐器工坊。“巴拉提民族乐器工坊”很快就建成了。今年,巴拉提光卖乐器就收入8000多元。
党员干部把村民当亲人,想方设法解决他们的困难。村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也把党员干部当成“自己人”。一天晚上,巴拉提的老伴手提9个煮熟的鸡蛋,颤颤巍巍地来到工作组住地,说工作组住村辛苦了,吃不好,睡不好,非要看着工作组的9个成员每人都把鸡蛋吃下。“通过与巴拉提老人结对认亲,我感受到了农牧民的质朴、真诚、善良,心灵得到净化、认识有了升华。”黄春晓表示,“今后要在感情上更加贴近群众、思想上更加尊重群众、行动上更加深入群众。”
10月16日上午,自治区召开“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动员大会,部署推进“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自治区党委要求,自治区本级行政事业单位11万干部职工与南疆四地州基层群众结对认亲;新疆各地州市全体干部职工与本地基层群众结对认亲;“访惠聚”活动住村工作组成员与所在村群众结对认亲,各单位其他人员与本单位“访惠聚”工作组所在村群众结对认亲;中央国家部委和19个省市援疆干部与受援地基层群众结对认亲。
新疆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雷霆表示,随着“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深入开展,必将连上党员干部与群众的“亲情链”,架起党员干部与群众的“连心桥”,将进一步夯实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群众基础,凝聚起建设美丽新疆、共圆祖国梦想的强大力量。
从小交心
民族团结种子根植心间
最让莎车县佰什坎特镇双语学校五年级学生阿依孜巴·阿不来提感到自豪的是:去年6月去上海见到了通信已久的小伙伴——上海市浦东新区民办阳光小学学生李晓红。
两年前,还在读三年级的阿依孜巴开始与李晓红书信来往。在信中,李晓红鼓励阿依孜巴好好学习,争取考上内初班,到上海去上学。在李晓红的鼓励下,阿依孜巴的学习成绩越来越好,在班上名列前茅。
“在县里和学校的支持下,我去上海见到了小伙伴,给她带了个小手鼓,她给我送了个小闹钟,我们还一起去了东方明珠塔,真的感到好幸福!”尽管已经过去了一年多时间,谈起此事阿依孜巴仍然十分激动。
搞好民族团结,要从娃娃抓起。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以后,莎车县佰什坎特镇双语学校开始与上海市浦东新区进才实验小学、浦东新区民办阳光小学、莎车县第六小学开展一系列各族少年儿童“书信手拉手”活动。
六年级的凯迪尔亚·阿布都如苏力和莎车县第六小学六年级的李遥遥就是通过书信往来成为好朋友的。两年前,凯迪尔亚与李遥遥建立了书信联系。从最开始相互寄信,到后来每周通电话,再到过年过节相互走动,友谊在孩子们的心中悄悄生根。“小手拉大手”,现在两家父母也成了朋友。
在新疆,不只是莎车县佰什坎特镇双语学校开展了“书信手拉手”活动。2014年7月,团中央启动百万新疆各族少年儿童与内地少年儿童“书信手拉手”“中学生结对子”活动,到2015年11月底,有280多万名各族少年儿童参与,个人与集体发信总数达到230.6万封。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是新疆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活动的生力军。”佰什坎特镇双语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张勇认为,“书信手拉手”“中学生结对子”等“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拉近了两地青少年的心,架起了沟通交流的桥梁,在两地孩子心中种下了民族团结、互助友爱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