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日报三问住村干部:文化惠民聚人心

07.12.2014  11:07

卡米力·吐尔逊(左)在接待上访群众。张东升摄(自治区文化厅离退休干部工作处)

一问:做了什么

和村民打成一片

文化惠民出实招

我们组7个住村干部,5个通晓双语,所以2014年3月初来到帕万拉村后,无论是入户走访,还是接待上访群众,几乎不需要翻译。刚开始,村民来访,不习惯坐椅子,总是坐在地上和我们谈话。为此,我们按村里的待客习惯在住地院子里专门做了两个大炕,村民来了,我们一起坐上炕,促膝谈心,很快就和村民打成了一片。我们经常一早出门,就能看到坐在炕上等着和我们交流的村民。住村后,我们还筹资购置水泵、化肥,协调完成了帕万拉村的自来水改造工程,尽最大努力解决一些村里最急迫、最现实、村民最关心的生产生活问题。

住村后,发挥文化厅工作组的特有优势,我们组织成立了帕万拉村农民业余文艺队。在此基础上,还对全乡艺人进行选拔,成立了英艾日克乡民间艺术团(队),投资3.6万元购买了热瓦普、手鼓、弹布尔、卡龙琴、都塔尔等民族乐器25件。自治区文化厅今年实施的“四个一批” 即“送演出一批、扶持一批、新创作一批、恢复一批”文化惠民活动,所有演出点设在村里,设在田间地头。抓住这一有利时机,我们一方面积极配合新疆艺术剧院歌舞团、杂技团、木卡姆艺术团、民族乐团的演出,提前做好宣传工作,认真准备演出场地,最大范围组织村民观看;另一方面,组织自治区文化系统知名艺术家、编导、创作人员等对帕万拉村业余文艺队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并特意安排业余文艺队的演员与艺术家同台竞技,增强了大家的自信心。9月26日,我们还牵头举办了“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住村干部情系阿瓦提大型文艺汇演,编排了舞蹈、弹唱等13个高质量的节目,向阿瓦提县1000余各族群众进行了汇报演出,效果很好。期间,我们没有伸手向县里要钱,6000多元的服装、乐器费和餐费、节目单印刷费、车辆油耗费均由工作组承担。

二问:有啥变化

村里文体活动丰富

摘掉“空壳村”帽子

现在,我们到村民家走访,就像是走亲戚一样,工作组把村民当亲人,村民也把我们当亲人,经常邀请我们到家里吃饭,就像一家人一样。前几个月,天天都有村民给工作组送水果。在工作组的带动下,村民参与文体活动的积极性非常高,特别是村里的一些年轻人。天气好时,村委会大院里的台球案、乒乓球桌和篮球场上,每天都能看到年轻人活跃的身影。

每周的“周末团圆日”,我们住村干部还和自发前来的群众欢聚一堂,共同举办篮球对抗赛、拔河比赛、碰鸡蛋比赛和羽毛球、乒乓球等多种形式的文体活动。在村民帮助下,大家共同动手做团圆饭,并利用音响设备播放民族音乐,一起跳麦西热甫。住村后,我先后参加了7场村民的婚礼,每次去都把音响设备带过去。现在帕万拉村的婚礼上有歌、有舞、有乐声,感觉真的变化很大。

在工作组的帮扶下,今年帕万拉村的工作整体上有了很大起色,村集体也有了16万元的收入,一举摘掉了多年来“空壳村”的帽子。

三问:感悟建议

服务群众要小处着手实处用力

住村工作必须在联系服务群众上下更大的功夫,要善于发现不足,把工作做得更实更细。比如南疆农村的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通工程已基本完成,但后续维修保养没有保障,电视天线信号经常中断,时间长了得不到维修,农民怎么收看?建议今后要设立村级广播电视维修专职人员。还有村里一些年龄大的农民,不怎么会使用遥控器,家中的电视同样成了摆设。最近我们要再安排一次走访,解决这个问题。

再比如南疆农村文化阵地建设的问题,特别是在村级文化室建设上的投入还远远不够。我认为,1000人以上的居住区域都应当建一个室外文体广场,作为引导广大农民开展多种文体活动、去宗教极端化的重要场所。

服务群众关键还是要在实处用力,要引导村民致富奔小康。第一年的住村工作很快就要结束了,目前我们正抓紧协调和落实资金,准备利用当地的特色产品和富余劳动力,实施“帕万拉土鸡蛋营销项目”计划,进一步增加村集体和村民的收入。(赵广平)

(被采访人:自治区文化厅副厅长、住阿瓦提县英艾日克乡帕万拉村工作组组长卡米力·吐尔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