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高校“去极端化”综述:认清本质 保持校园纯净
天山网讯(记者王玮摄影报道)9月4日至9月16日,新疆财经大学、新疆师范大学、新疆大学、新疆医科大学等疆内各大高校,在开学前后相继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去极端化”研讨和座谈。
新疆的专家学者们,共同为新疆高校“去极端化”献计献策,呼吁以现代思想武装当代大学生,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抵制防御宗教极端思想在高校的渗透。而作为大学校园的主体,大学生们则表示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坚决抵制宗教极端思想向校园渗透,共同把大学校园建成反分裂反渗透的坚强阵地,积极维护新疆的和谐与稳定。
9月12日,新疆大学“抵御防范宗教渗透、青年学生担当与使命”的学生代表座谈会上,科学技术学院学生吾米提•凯沙尔发表演讲。
学子在亮剑,不愿成为“旁观者”
新疆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学生吾米提•凯沙尔的记忆中,总有一幕幕难以忘却。
在乌鲁木齐一个多民族聚集的院子里长大的吾米提,小伙伴里有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回族、蒙古族,小伙伴们一起玩耍,逢年过节一起串门。
“小时候坐公交车时,汉族叔叔阿姨看见我老是会说‘这小巴郎长得真稀罕!’,经常就有汉族的大叔大婶来逗我玩。”吾米提说。
类似的记忆,在新疆大学机械设计及理论专业研二学生买尔旦•外力的脑海里也挥之不去。
来自南疆库车县的买尔旦,从小就在汉语学校上学,和汉族、回族等多个民族的同学在一起学习生活。“从我懂事起至今,我都是和各民族的小伙伴们学在一起、玩在一起、成长在一起,结下了兄弟姐妹般深厚情谊。”
“每当假期回到家乡库车,我都会有新的发现,一个南疆小镇如今位列西部百强县的名单,这无不让我感到自豪。”买尔旦说。
这份安宁和自豪,如今却被境内外“三股势力”处处肆意传播的极端宗教思想和歪理邪说所破坏。
4月30日乌鲁木齐火车南站暴恐事件发生后的第二天,出于对暴恐分子罪恶行径的强烈愤慨,买尔旦与10名维吾尔青年大学生发表了联名公开信《我们,不会再沉默》。“我们在信中呼吁大家团结起来,共同抵制邪恶极端,与极端思想作斗争,团结一致,向暴恐分子出拳!”买尔旦说。
在新疆高校“去极端化”的一系列活动中,大学生们愈发看清了爆恐分子们的险恶用心,越来越多的年轻学子发声亮剑。同为《我们,不会再沉默》公开信的参与者、新疆财经大学商务学院学生雪莱提•阿不都米吉提直言,“对于这些事件,每一名有良知的人都不应该只做旁观者,不应该只能沉默,我们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一切暴力恐怖活动,反对一切企图分裂祖国的行径。”。
新疆大学政管学院研究生由都孜阿依•买买提的一句话,最能体现高校“去极端化”活动中大学生们的心声,“历史的车轮绝不可能被不起眼的小石子阻挡。我们相信新疆的未来只会更好!我爱我的家乡,我更爱我伟大的祖国。所以,我愿为它付出我的一切。”。
9月10日新疆高校“去极端化”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学术研讨会上,喀什师范学院学者姑丽娜尔•吾甫力交流看法。
学者在亮剑,拒绝“劣币驱逐良币”
喀什师范学院学者姑丽娜尔•吾甫力始终在思考一个问题:去极端化,我们要做什么?
身在南疆的姑丽娜尔发现,在南疆的广大农村中,很多青年缺乏较好的民族文化、中国特色的伊斯兰文化传统的教育,也缺乏正道的伊斯兰教知识的讲解。
“这也是极端势力得以滋生蔓延的潜在原因。”姑丽娜尔说,知识分子要利用自己在这方面的知识,在政府的支持下,有组织、成体系地向群众特别是广大农村青年讲解上述知识。
在姑丽娜尔看来,南疆最重要的是教育的贫困、思想的贫困,所以要充分关注教育,尤其是南疆的基础教育,“这是极端思想渗透的集中地区,也是我们工作的薄弱环节。”
事实上,姑丽娜尔的担心同样也是更多专家学者的担心。新疆财经大学法学院院长德全英直言,如果年轻人思想上存在问题,就很容易被敌人利用,作为教师学者,一定要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教育和影响学生,努力做各族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有种现象也正在被警觉。
“我们要防止宗教极端分子这些低层的人,把知识分子这些高层的人边缘化,造成没有人听我们的知识分子的见解,把他们都排斥到一边,而让那些极端分子占据主流。”自治区教育工委书记、自治区教育厅党组书记赵德忠说。
赵德忠认为,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对于整个社会而言是极大地讽刺和倒退,“本来知识分子作为社会的精英部分,他们应该起到引领社会思想的作用,但是反被那些暴恐分子边缘化,这是十分可笑的事情。我们就是要避免这种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
出于强烈的紧迫感和危机意识,很多高校的专家学者也很着急,所以现在很多维吾尔知识分子发声,力求要形成正能量的氛围。据介绍,在暑假很多新疆大学的老师都到地州上去宣讲,仅在和田就宣讲了一百多场。
“很多老百姓都不明白宗教和宗教极端思想有什么分别,包括基层干部有些也讲不出清楚。这怎么办,就只好念文件,文件虽然说得正规,但是这不是老百姓的话。”赵德忠说,这时候基层干部给老百姓讲政策的时候就“怯”,老百姓一有疑问他就躲,就含混。这个时候高校专家学者们下基层的宣讲,恰好填补了这一方面的尴尬:既有理论的坚实基础,又知道如何换成老百姓的大白话,理直了自然气就壮,老百姓也听得明白。
“让学校作为一个知识分子集中的地方,做为知识的高地努力去影响社会。教育好孩子,让孩子去影响家长;老师一定要影响周边的人,影响社会。”赵德忠说。
9月5日新疆财经大学全体教职工、学生代表1300多人,在“去极端化”倡议书横幅上签下自己的名字。
行动在亮剑,不让“去极端化”停在口号里
2014年暑假,新疆的各个学校都在忙碌。
从一放假开始,各大高校都开始安排、部署和策划“去极端化”活动。自治区教育厅也下发了活动方案,组织了配套的光碟、资料,提出了要求。8月20日,自治区教育厅举行“去极端化”活动动员大会,对象是以高校为主的全疆所有学校。
赵德忠说,年年都在进行这方面的教育,但是今年的要求是最高的一次。大学教师在开学前进行不少于一周的集中教育学习,大学生在开学前不少于四天的教育学习,与过去的边开学边上课边教育不同,今年是停课进行学习。此外,还要求“去极端化”落实到班级以及个人,每一个班级和学生个体都要进行学习。
目前,各大高校老师们的集中教育已经结束,之后所有的老师都要到班里去,每个大学以班级为单位,和学生一起进行学习交流,主要内容就是中央新疆座谈会的精神、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的讲话,以及最近关于“去极端化”的各种文件资料。
自治区教育厅里组织了10个督察组,下到全疆的学校里,每一个班级去听,每一个讨论组里去交流,到教师们的座谈会上听他们的发言,也参与讨论。
根据自治区教育厅的工作计划,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各大高校还要在大学生里开展关于宗教常识的教育,“过去我们有宗教政策的教育,现在是关于宗教常识,从正面让师生了解其中的道理。”赵德忠介绍,目前教材经过一年的时间已经编写完毕,预计从十月份开始在学校里开展专题课,在所有的学生中进行讲授。
9月10日,新疆高校“去极端化”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学术研讨会上,自治区党校副校长、教授艾比布拉•阿布都沙拉木提出建议:建设开放式教学模式,开办论坛邀请各民族文化名人、学者、企业领导和高管、创业者等到高校举办讲座;同时也加强社会实践,积极引导学生走出校门,深入农村、社区、工厂、机关,充分发挥智力优势,在实践中亲身感受社会的进步。
这个暑假,新疆大学学化工学院的维吾尔族学生迪拉热•吐尔地也没有闲着。
在老师的带领下迪拉热去喀什参加了“新疆学子百村行”活动。在叶城县迪拉热看到那里的村民充满了活力。“在文艺演出的过程中对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那些渴望求学的儿童,看到他们一双双水灵灵的眼睛,我就深深的体会到了社会飞速发展的这个年代学习有多么的重要,学习有多么的可贵。”迪拉热说。
离开了喀什,迪拉热来到了和田,给当地村民准备了各种各样的才艺演出。在那儿,村民跟学生们零距离的沟通解决了许多在村里青年人存在的问题。“我们都渴望他们能够认识到现在这个社会义务教育有多么的重要,使他们感受到知识和无知的差距。”
回望这次“三下乡”活动,迪拉热最大的领悟就是身边发生的那些不愉快,根源就是教育水平低,文化素质低。“生活在这片土地的每一位人都渴望和平,所以更要求大家去用实际行动来深爱我们的新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