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辣椒之乡”收获见闻
新华社记者李志浩、阿曼
日过晌午,站在一片火红的辣椒田边,郭老汉不停地打着电话,“你那儿还有没有车,能不能快点来?”几小时后,辣椒收获机就要开进自家田里了,但运辣椒的翻斗车郭老汉还没找好,很是着急。
新一代辣椒收获机作业效率很高,只需2小时,20来亩的辣椒地只留绿杆,红椒全部入车。这种高效,让其他跟进都必须大大提速。
这是日前发生在新疆沙湾县安集海镇田间的一幕。进入九月以来,当地人就为辣椒的收割、运送争分夺秒。
因为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水土资源独特,地处天山北麓的安集海镇出产的辣椒品质上乘,远销全国,有“辣椒之乡”的美誉。
对当地人来说,这闪着光亮的辣椒,意味着当年一半的收入,必须抓紧时间采收,在戈壁滩上完成晾晒。
这些年,辣椒田发生巨变,机器基本取代了人工。今年,安集海全镇4万余亩辣椒田,农机作业率超过95%。
一台自走式辣椒收获机,一天可采80至120亩地,每亩采收价在100元上下。而人工采摘,每公斤工钱6毛,按亩产2吨辣椒计算,采收成本要1200元。以效率计,一人一天最多采500公斤,而一台收获机一天可采100亩,顶400个人。
2014年,柳培军联合几个大户成立合作社,决定用机械来收辣椒。这意味着种植模式大变,“难得很,老人们说我们胡闹”。
好不好,看效果。当年秋收,两个村村民前来围观辣椒收获机。神奇高效的“机器采椒”,让大伙儿长见识、增信心。
短短几年,从播种、打药,再到收获,全程机械化作业在当地辣椒田里铺开。
机械化的快速推进,归功于沙湾举10年之力整合“大农田”。
过去,沙湾农地普遍零碎分散,大型农机无法进入。10多年前,受毗邻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规模化“大农田”的启发,沙湾人决意走出“碎田”。当地政府鼓励农民互换土地、进行整合,并探索以农民土地股份合作社方式进行土地流转。
2013年,柳培军所在的农庄村完成土地整合,小家小户的零碎耕地实现“连片”,大型机械顺畅进入。
人机合作在不断深入。如今,新疆制造的辣椒收获机已更新到了第四代,采收效率不断提升,广受农民青睐。大量农机的保有,在沙湾县催生了不少维修改装达人,机修工郑雅升,今年成功改装一款辣椒收获机,性能接近第四代。
柳培军合作社种植的辣椒已经达到6000余亩,他说:“村里的地过去要全村人来种,现在5个人就够了。”
戈壁滩万亩晒场,满目尽是火红。柳培军告诉记者,今年,他带着从土地“解放”出来的50多个村民到南疆阿克苏包下了几千亩地,把沙湾的现代农业带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