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常态下 2015年新疆如何实现农牧民人均增收千元目标?

15.01.2015  13:35

      天山网讯(记者李敏 金浩摄影报道)在刚刚过去的2014年,新疆农牧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到8296元,较上年增长13.7%,实现连续四年大幅增长。1月14日,记者从新疆农村工作会议上获悉,目前新疆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今年农牧民将要继续增收超千元,那如何实现增收千元以上目标?

        2014年棉花价格下跌,新疆棉花主产区巴州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仍然实现了四位数的增收,达到了14600元。巴州副州长张承义说,今年我们将在林果业、畜牧业以及酿酒葡萄产业、特色农作物上面下功夫,提高单产、技术管理,用比较科学的现代技术管理向耕地要效益,向优质的农产品战略市场,通过提升价格来增加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杏产业是皮山县乡镇主导产业之一,长期以来是农民增收的一个有效途径。2014年,皮山县建立了400多座杏热风烘干房,烘制了1153吨杏干。山区五个乡镇杏子收入达到940元,比2013年增收340元。皮山县委常委阿不力米提•买买提名表示,今年将在全县新建200座烘干房,120座冷藏库,进一步增加农民增收的渠道, 培训本地的中介人、种植大户和合作社,充分利用援建省市和援建企业的帮助增加杏干的销售。

        去年,面对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以及疆内自然灾害的严重影响,新疆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依然达到8296元,实现连续四年大幅增长目标。今年,如何准确把握经济新常态,实现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加千元以上目标?

        自治区党委农办经济发展处处长徐涛认为,面对今年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自治区要从四个方面力促农民增收:首先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的潜力,依靠农业,转变农业的发展方式,扩展农业内部增收的机会来促进农业体制增效,把农民家庭经营的收入守住;其次要促进农民劳动力转移就业,拓宽农民的工资性收入,把常年转移、季节性转移、向兵团转移、区内外转移以及农民自主创业就业结合起来,努力扩大农民转移规模,稳定就业队伍,提高农民的工资性收入;三是加大政策助农增收工作的力度,扩大农业政策性补贴的形式,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力度,让农民从落实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中得实惠;四是要把农民的财产性收入要素激活。要激活农民的土地财产,通过深化改革,把农民“沉睡”的土地财产变成资产和资本,释放财产增值、农民增收潜力,确保农民今年增收1000元的目标顺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