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区(新市区)长青社区自习室走出优等生

09.01.2015  12:15
          新疆网讯 (记者郝玉)伊力亚·吐尔逊被评为三好生,托合提·艾麦提穆萨是班里的数学课代表,海丽切木·艾麦提穆萨和伊力亚尔都成了学校先进。除了在学校上课,这些来自南疆的孩子还有一个学习的地方——社区自习室。

  2014年8月,高新区(新市区)二工片区管委会长青社区腾出一间50多平方米的办公室,29名社区工作人员每天轮流为伊力亚·吐尔逊等4名孩子辅导功课。半年过去,原本连汉语都不会说的他们都成了学校的好学生。

  “这次语文考了98分,太出乎我意料了!”1月8日,伊力亚·吐尔逊的母亲茹仙古丽·阿海提拿着儿子的考卷高兴地说。

  半年里,11岁的伊力亚·吐尔逊在社区自习室不但学会了汉语,他写的作文还被当做范文,贴在了班级黑板报上。

  茹仙古丽·阿海提一家是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克陶县人,2014年一家人到乌市打零工,租住在长青社区。由于户口不在乌市,孩子无法上学的问题一直是两口子的心病。

  在长青社区,茹仙古丽·阿海提的难题并非个例。社区干部在走访入户中发现,由于户口问题上不了学的孩子还有3名,都是从南疆来的流动人口子女,年龄在8岁到12岁之间。

  经过一个多月的协调沟通,社区为4名孩子联系到市第81中学,但入学的门槛是:必须通过入学考试。

  由于家庭困难,4名孩子之前都没上过学,汉语水平只停留在听得懂的基础上,而入学考试的第一门就是汉语。

  “我教数学”、“汉语我在行”。社区干部们一边报名当4名孩子的老师,一边为孩子专门腾出一间办公室,每天18时起,这里就成了他们的自习室。

  经过一个月的集中辅导,2014年9月,4名孩子顺利通过入学考试。

  长青社区党支部书记王艳说,除了这4名孩子之外,社区自习室今后还会面向辖区其他流动人口子女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