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国立大学研发超薄感应器
新加坡国立大学科研人员研发一种可拉长、扭折,被车碾过也不损功能的超薄触感感应器,有望用在多种医疗用途上,包括运用于物理治疗仪器、电子皮肤或义肢,以及通过皮肤贴剂把药物输送至人体内。
国大生物医学工程系林水德教授(50岁)与两名博士研究生杨裕全(32岁)和肯利(Kenry,30岁)用了近九个月,发明这款触感感应器,已在今年提出专利权的申请。
市面上所使用的触感感应器,因为采用坚韧的固体材料制成,缺乏灵活度和伸缩性。国大科研人员选择采用液体为感应压力的元素,加上采用极具灵活性的硅橡胶(silicone rubber)制作原材料,因此感应器能拉长和扭折,具备更大的伸缩性,适用于人体不同部位的医疗仪器。
这也是全球首个以液体为感应元素的感应器。科研人员可采用的液体悬浮液包括氧化石墨烯(graphene oxide)等不含毒性,也无腐蚀性的液体。
林水德指出,感应器的用途非常多元,只待合适的合作伙伴采用。
他举例,感应器若装在复健仪器上,能协助护理人员了解病患所进行的物理治疗成效。
“这是因为一个人的手掌在紧握、放松和合起来时都会产生不同的压力,感应器接收的压力信息就能用来测量手掌的力道,了解物理治疗的成效。”
另一个潜在用途是装入电子皮肤组织,这类组织能用来测试化妆品等物品或药品的保湿功能等。
林水德说:“药物输送也是可能的用途,例如设计可贴在人们皮肤上的药贴时,可加入触感感应器和小针孔。到了服药时间,使用者只需按一按药贴,感应器感受到压力后,就会把药物释放到皮下组织或直接到血管内。”
林水德提到的第四项用途是把感应器装在义肢或机器装置上。
“对于需要装义肢的人,就算是只有0.7公克的重物压在这个感应器上,感应器也能感觉到这股压力,进而发出电脉冲,刺激脑部‘感受’这个物体。0.7公克有多轻?一个乒乓球的重量是2.7公克,可见感应器的感应能力很敏锐。”
科研人员计划在一两年内完成临床试验,确定感应器能运用在一些医疗仪器上,同时寻找商业伙伴,采用这类感应器。
此外,由于感应器目前必须连上外部电源才能感应压力,科研人员为此和国大另一组工程系科研人员合作,希望找出方法把微型电池和感应器植入同一个仪器,或者开发一套利用人体自然散发的热能产生电力的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