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当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周涛:我对这片土地的了解还不够
周涛近照(图/受访者提供)
新疆网讯(记者杨梦瑶报道)若从1955年自北京迁入新疆算起,作家周涛在新疆成长和生活的时光,恰好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至今的时间相吻合。60年来,新疆发展欣欣向荣,周涛作品源源不断,新疆元素也如烙印般镌刻在他的作品中。诗歌和散文,连缀而成周涛的文学创作生涯。他用文字表达对新疆的深沉之爱。他驾驭文字自由驰骋,驰骋在新疆辽阔的大地上。他展开文字之翅自由飞翔,飞翔在天山高远的雪峰上。
近日,周涛在家中接受本报记者专访。他对记者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已有60年,我在新疆生活了60年,但是对这片土地的了解还远远不够。”
谈印象 借用贾平凹的话感悟首府巨变
记者:1955年,您连同家人首次抵疆。对当时刚成立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什么印象?
周涛:当年,父母分配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校任教,带着我们四个孩子从北京出发,乘火车抵达星星峡后改坐带有绿色敞篷、机关枪架在车头的军车进疆。家里最小的弟弟只有一岁,还抱在怀中。我们坐在车上大概半个月才抵达乌鲁木齐。记得军车经过哈密时,同行者拿来哈密瓜给我们吃,我之前从未吃过那么甜的瓜,哈密瓜的汁液沾了一手。
全家抵达乌鲁木齐后,先住在西公园类似于招待所的一个住处。当年,整个乌鲁木齐也就20多万人。秋天的西公园很萧瑟,落叶满地。街上基本没有柏油路,只有土路和沙石路。就在全家抵达后不久,才建成了一两条主要街道,我觉得很稀罕。没有汽车,偶尔有六根棍马车经过,这种马车也不是一般人可以乘坐的。一毛钱,两串烤肉,五串羊肝。我在街上随便一吃,就高兴得很。
记者:您在乌鲁木齐的住处从初来乍到的西公园、建国路,到如今的红星小区。60年了,您在回忆首府过去的同时,又如何展望首府的未来? 周涛:自1955年进疆到迁入如今居住的红星小区之前,建国路是我家在新疆的根据地。虽是一条小街,但十分幽静。
我曾经常出入父亲当主任的党校图书馆那座小红楼,那是我少年时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最初住四合院时没有暖气,需要生火墙。早晨火灭了或者火小了,母亲起床收拾炉子,把我们的衬衣放在火墙上烤热,然后让我们穿衣起床。
过去的乌鲁木齐,北门南门一过,就出城了。那时候学校组织学生拉煤,每人一个爬犁,要走一天才能到七道湾。现在如果去七道湾、八钢、铁路局根本不是个事。
若说乌鲁木齐发展最迅速的时间,我记得应该是上世纪90年代初。那时,有一次贾平凹来乌鲁木齐,站在红山上,用纯正的陕西话说:这是上海嘛。
60年间,乌鲁木齐扩大了不知道多少倍。原来是手臂粗的一棵小树,60年后,这棵树长的比腰还粗。我觉得现在乌鲁木齐高层建筑鳞次栉比,不比内地的省会差。衷心希望在今后的发展中,乌鲁木齐可以保留更多的特色。